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在本文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突发事件下社区组织韧性的内涵,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的概念模型。研究突破了传统对企业、政府机构或非盈利组织的关注,将视野扩展到社区组织这一特殊而基本的社会单元,这一独特视角不仅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范畴,而且对于理解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对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大规模传播,使得全球生活秩序失范。为了应对疫情,在政府的引导下,不同的组织纷纷作出了应对改变而处于应急状态,例如,社区采取封闭管理和居民健康监测,推广健康码系统,加强社区宣传和居民健康教育;医院针对疫情对就诊流程进行了改善,推进医疗信息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辅助疫情防控;学校广泛采用线上教学和远程学习的方式,调整学术日历和考试制度,加强校园防疫措施,如限制校园集会、实施体温检测。随着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意味着我们将告别疫情时代,疫情压力就此解除,大众能够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之中。随着外界压力的解除,许多组织确实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正常状态,许多“战时”制度被废止了。然而,也有许多组织并没有摆脱应急状态从而恢复到原初的状态,许多“非常时期”的制度被保留了下来。而这些被保留的措施可能会对部分人群产生权利或是福利的剥夺,例如,在国务院的措施颁布后,仍有部分社区尚未将社区大门完全开放从而剥夺了居民自由进出的权利。以上海市徐汇区A、B两社区为例,A社区自2022年12月7日起不再检查健康码,而B社区仍需要凭健康码进出小区。那么,在相同的外界环境和政策背景下,为什么有些组织在危机面前能够灵活自如;有些社区组织则会将应急状态的制度持续保留?为什么不同的社区组织恢复的过程有快有慢?
.................................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笔者首先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核心集合进行论文的筛选。要求标题中包含“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或“business resilience”或“managementresilience”或“corporate resilience”或“enterprise resilience”或“industry resilience”或“resilient organization”,共得到从2006年到2023年的2003条数据。利用R语言中的bibliometrix工具包对这2003条数据以“文章”为标准进行过滤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数据2002条。
如图1所示,该领域相关文献呈逐年递增趋势。在2005年到2014年之间,文章的数量相对平稳,只有轻微的增长。从2014年开始,文章数量逐渐上升,表明了该领域的研究兴趣或相关活动有所增加。2020年到2022年之间,文章数量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这种增长可能与全球事件(如COVID-19大流行)有关,它可能促进了对该主题的研究和出版。这样的大幅度增长通常反映了社会、科技、经济或政治事件对该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研究兴趣的增加。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多学科视域下的组织韧性回顾
一组织韧性及其相关概念回顾
(一)组织韧性的内涵回顾
韧性(resilience)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起源于物理学领域,是指生物材料变形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Shefi Y,2006)。1973年生态学教授霍林将韧性这一概念跨行业应用到生态学领域,并将其与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相结合,强调平衡转化,在其著作《生态系统韧性和稳定性》中指出,韧性是系统在外部扰动时恢复稳定的能力(Godschalk,2003)。随着对这一概念认识的加深,各学者进一步将这一概念扩展到社会、经济、工程、地理、管理等多个行业及领域。
组织韧性(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这个概念主要属于组织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同时也与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等多个学科有关联。在这些学科中,组织韧性被视为研究组织如何应对、适应并从各种挑战、危机或不确定性中恢复和成长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组织韧性研究不断深入,学界也更加重视组织韧性的构成要素、作用机制及定义等方面的研究。
...................................
第二节理论视角:基于制度逻辑理论
DiMaggio和Powell在其1991年编写的“橘皮书”的引言中,对制度理论的亮点和局限做出了评论。在几个统领主题下,他们指明了制度理论的新发展目标,称之为新制度理论(桑顿等,2020:31)。
新制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强调文化作为制度的关键维度(J.W.Meyer和Rowan,1977;Zucker,1977;DiMaggio和Powell,1991)。制度逻辑视角建立在制度分析的“文化转向”的基础上,其探讨社会中的文化,并把文化当作制度生活的不同领域的体现,而不是把文化当作一种霸权。对Friedland和Aflord(1991)而言,制度逻辑既是象征性地,又是物质性的。这反映了一种关于制度的文化二元性的观点:文化既是意义系统又是实践系统(Sewell,2004)。
Horn(1983)将逻辑定义为“深层持有、往往未经审视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构成了推理发生的框架。”Friedland和Alford(1991)将这一定义扩展到制度层面,他们观察到,诸如家庭、宗教、政府和专业等高阶社会制度,提供了不同的、有时是冲突的“组织原则”,这些原则塑造了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这样的逻辑限制并促进了行动者的潜在能动性。制度逻辑通常在领域层面进行研究。它们提供了“实际行动的指导原则”(Rao、Monin和Durand,2003)。具体来说,它们编码了评估角色身份、战略行为、组织形式以及组织之间关系的合法性标准(例如,Greenwood和Hinings,1996;Scott,2001)。逻辑使行动者能够通过规定和禁止行动来理解他们模糊不清的世界。而行动重现制度逻辑,将会使它们变得持久。
...........................
第三章构念开发:演绎法开发组织韧性概念.............................28
第一节社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28
第二节社区所处组织环境....................................29
第三节社区组织韧性的内涵......................................29
第四章影响因素提取:基于制度逻辑的分析............................33
第一节经济优先逻辑与情感优先逻辑...................................33
第二节权力代理逻辑与权力自治逻辑.....................................34
第三节遵循权变逻辑与遵循传统逻辑................................36
第五章项目建构与模型评估:基于制度逻辑的具体化..........................44
第一节社区组织韧性量表模型...........................44
第二节数据收集与分析.....................................46
第五章项目建构与模型评估:基于制度逻辑的具体化
第一节社区组织韧性量表模型
通过上述各章节的论述,能够明确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社区组织韧性的强弱受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兼容性与中心性的影响。为了对上述命题进一步检验,本章将开发一份量表进一步验证制度逻辑的兼容性与中心性是否会影响到社区组织韧性的表现。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可靠性,测量问卷按照以下步骤设计:首先,依据质性研究结果,形成初始量表。借鉴现有成熟量表,对于没有成熟量表的变量,则结合特定情景,采用修改原量表、提炼访谈资料或专业研讨补充新题项。其次,对问卷进行细化修改。在初始题项形成后,组织相关领域学者进行审阅,对部分题项进行修改,并删除冗余选项。最后,题项的预测试与完善,先分发10份预调研问卷,根据调研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附录2)。
社会学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主要结论
在本文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突发事件下社区组织韧性的内涵,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的概念模型。研究突破了传统对企业、政府机构或非盈利组织的关注,将视野扩展到社区组织这一特殊而基本的社会单元,这一独特视角不仅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范畴,而且对于理解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对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解。
首先,本研究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下社区组织韧性进行了界定。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社区组织韧性涵盖了社区对外部压力的响应能力、内部协调能力以及在压力解除后恢复原有功能的能力。这一定义不仅揭示了社区组织韧性的多维性,也强调了社会文化和制度因素在内的社区特有资源对于其韧性的重要性。
其次,本文区分了组织韧性与相近概念。通过对适应性、惯性、刚性等概念的比较,我们强调了组织韧性在于其恢复力——即在挑战面前保持基本功能不受破坏的能力,以及在挑战消退后迅速恢复至原有状态的能力。这一区分有助于精确捕捉社区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独特反应和恢复策略。
此外,我们基于制度逻辑视角,深入分析了影响社区组织韧性的各种维度。研究发现,制度逻辑的兼容性与中心性是影响组织韧性的关键因素。且制度逻辑的兼容性主要影响应急响应阶段,而制度逻辑的中心性主要影响组织韧性的恢复阶段。
最后,本文开发了一个验证评估社区组织韧性强弱的量表。该量表通过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结合了制度逻辑的兼容性与中心性,并经过稳健性检验,确保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量表的开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工具,同时为社区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