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崛起,社会生活水平与医疗水平不断获得发展,老年人的期望寿命亦逐年增长,同时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我国社会的生育率与死亡率大幅降低。国内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分析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并正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本世纪我国将会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09年底,国内年迈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有1.69亿,占全部人口的11%以上,同时还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因为生活以及住房条件基本得到满足,同时由大量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求学和工作,使得国内老年人当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就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指的是无子女或者有子女但子女成年后陆续离开家庭,导致独自一人生活的老年人。伴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空巢”问题逐渐突出,空巢老人的数量与日俱增,空巢家庭正逐渐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分析全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发现,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占全部数量的16.7%。到2000年由65岁及以上老年人构成的空巢家庭占全部老年家庭的22.83%。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追踪调查》反映,截止至2006年,国内城市老年人独居占全部比重的49.7%,农村占38.3%。如今。国内已有超过一半的城市老人空巢比重大于50%,部分城市例如沈阳甚至高达70%。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人家庭数量将在全部老年人家庭中占有高达90.0%的比重,到那时候我国的老年家庭将空巢化。
在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过程中,空巢老人的健康情况日益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自身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躯体功能减弱,耐受性降低,极易患病并且患病周期长,同时所患疾病以慢性非传染病为主。并且因为受躯体老化、患慢性疾病以及残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对他人的依赖性加强。相较非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因为缺少来自子女的关心与照料,身心问题与疾病亦更为频发。有相关研究指出,空巢老人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80%,较非空巢老人高出10.3个百分点。国内多项调查结果反映,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小觑,孤独与抑郁是空巢老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长时间的空巢处理会产生以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外,还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基本的问题例如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经济供给、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更进一步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国家对老人问题的经济承受能力,社会秩序的稳定,青年人对老龄化社会的责任感,和谐社会建立的基础等。以此可知,空巢现象使一种社会现象,其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人们的生存质量以及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空巢家庭现已成为目前国内重点需要解决的老年问题之一,关注空巢老人与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共识。
基于此,分析国内空巢老人当前的健康情况,探究对空巢老人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以及怎样改善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显得极为关键。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同时还有助于有政府老龄工作的科学管理以及政策制定,对于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快速增加的问题也存在着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