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内陆港的潜力分析(开题)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开题报告 Proposal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32 论文编号:sb2024061522411052545 日期:2024-06-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喀什内陆港的潜力分析
 
一、研究背景
内陆港的大规模兴起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集装箱运输产业发展而繁荣。内陆港的产生是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纵向一体化过程,本质上内陆港功能与海港近似,功能主要包括仓储、装卸、运输等,其目的起是为了建立海港的内陆通达性。随着货运量的提升,内陆港开始由服务其自身经济腹地转变为内陆转运枢纽港,形成了辐射状发展,更多海港的功能随即向内陆港迁移,如:通关、保税、流通加工等低附加值服务。
对于内陆港,我国的建设实践起步时间较晚,开始建设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初主要是考虑到它作为一个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内陆口岸,不能进行直接的检验通关,所以说没有尽到港口的主要职责,不能算作港口。但是,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沿海港口开始广泛地在内陆地区建设内陆港,发展迅速,规模与日扩大,从北到南已形成了若干内陆港群,比如,东北地区内陆港群、中东部内陆港群、江浙一带内陆港群等。沿海港口的基础设施逐渐趋于完善,发展节奏不断加快,港口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开始从港口的等级规模等竞争移到了港口的经济腹地之间的竞争。这几年来,沿海的港口逐渐与内陆城市合作建立内陆港,成为港口增强竞争力、加大后发劲的重要手段。可是,由于我国在内陆港发展的实战中缺乏相关的经验,因此在其建设发展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陆港的研究成果是伴随其显著的发展实践而来的。内陆港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鉴于美国海铁联运发展起步早,内陆地区迅速形成了大量远离港口的货物中转站,其功能也在不断扩充和完善。同时,早在 1965 年,集装箱运输蓬勃发展的时期,日本也对内陆港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并促使航运企业向内陆港投资。但当时对内陆港的认识仅限于是为了扩展内陆服务范围而建立内陆货物转运站,并未深入研究。但随着内陆港建设的不断加快、内陆货运业务不断剧增,相关研究相继产生。
由于内陆港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多数国外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UN-ESCAP)于 2009 年制定了《亚太地区运输与交通公告——内陆港发展》,集合了世界各地对于内陆港的研究,分享了关于内陆港的知识、经验、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实践成果。由此可见,关于内陆港的深入研究已经在欧美国家展开并逐步转移到可持续发展层面,理论方面更着重于内陆港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其研究对象延伸至亚、非发展中国家。
2国内研究现状
21世纪初,内陆港的理论研究才被国内学者所重视。起初内陆“无水港”的概念较为普遍接受,“无水港”的概念最早由席平先生于 2001 年提出,他根据内陆地区物流模式与经济发展规律、世界贸易发展的需要,对内陆国际物流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中国西部城市—西安建立国际内陆港的建议。实践方面,2002 年 10 月,北京朝阳内陆港与天津港务局签署了货物直通协议,实现了货物跨区通关。从此,国内研究者对内陆港的发展模式、选址方法、互动机制等方面贡献了诸多研究成果。为了便于理解,本章节将“无水港”统称为内陆港,其区别与联系将在第二章节进行分析。 
针对内陆发展运作模式等相关问题,张戎、黄科论述了内陆港的概念,内陆港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值及内陆港的意义,并阐述了基于铁路货物中转站建设内陆港的构想。张登健、唐秋生从内陆港发展的影响因素出发,论述了内陆港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对我国内陆港运作现状的剖析,指出当前内陆港运营中存在的弊端,并借鉴国内外经验,从物流规划、港口建设和港区运营等方面讨论了中国内陆地区建设内陆港的策略。孙家庆等对内陆保税港与海港的互动模式进行研究,该研究成果可为相关保税港区与内陆港建立互动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可为已构建互动关系的港口提供问题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案。黄志勇,李京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联动开放、提升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为出发点,分析我国发展内陆港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加快发展内陆港的对策建议。吕靖,常征定量衡量了海港与内陆港区的经济关系,分析二者发展的协调机理,最终应用于评价内陆港与海港发展是否失衡。
三、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从内陆港视角出发,充实了关于内陆港发展水平方面的理论体系,为后续内陆港竞争力相关研究以及内陆港建设对喀什对外贸易发展影响作用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PEST分析以及潜力分析两个方面对喀什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相关的研究文献,另一方面可以为喀什对外贸易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喀什作为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辐射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本文以喀什的内陆港发展潜力分析为例,可以进一步通过潜力分析以及发展建议的提出,为今后喀什内陆港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建议指导。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搜索整理,进一步了解内陆港的主要发展模式,进一步结合当前喀什具体情况进行潜力分析。
理论研究法: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新疆机地理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推进本文研究的进行,保障本文研究的科学性。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性质上对内陆港的概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业务数据对喀什内陆港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
五、研究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所示:
1引言
 
2内陆港的发展的因果逻辑与理论基础
2.1内陆港的概念
2.2内陆港的分类
2.3内陆港的发展驱动因素
2.4相关理论
2.4.1比较优势理论
2.4.2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4.3规模经济理论
 
3喀什内陆港发展潜力分析
3.1喀什内陆港发展概况
3.2喀什内陆港PEST分析
3.2.1政策环境因素
3.2.2社会文化因素
3.2.3经济因素
3.2.4技术因素
3.3喀什内陆港潜力分析
3.3.1促进内陆开发开放
3.3.2推动产业升级
3.3.3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3.3.4降低流动成本
 
4喀什内陆港的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沈振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疆研究回顾与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17(03)
[2]范志忠.腹地次区域合作国际陆港制度研究——以呼和浩特为例[J].中国市场.2017(12)
[3]盛毅,余海燕,岳朝敏.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
[4]刘晓雷.中国西北陆港建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贸易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5]柳晶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内陆港运输网络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6]丁林峰. 上海市港口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港口经济, 2016(9):9-11.
[7]苟辰楠, 丁程. 国际陆港联动发展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55(5):61-68.
[8]陈晓娜,尹传忠,徐启文,王亚威.“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内陆港与沿海港口的联动发展[J].中国水运,2015(10):17-19.
[9]张光明, 廖志高. 广西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 2015,34(6):93-95.
[10]李红梅,张蕾.引进外资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以新疆地区为例[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30(03):37-42.
[11]喻晴.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2):67-68.
[12]杨扬, 车文, 喻庆芳,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际陆港仿真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 38(6):1203-1207.
[13]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区域经济,2014(3):64-73
[14] Chai G J,Dan L I.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Ports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Areas in Inner Mongolia[J]. Jourmal of Finance & Economics Theory,2014, (3):33-45
[15] Zhang B, Bao X ,Li J. Mobile Quarantine Service System for Land Ports Based on Vehicle Mounted Terminal[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2:763-767.
[16] Kear TP, Wilson J H, Corbett J J. United States-Mexico Land Ports of Entry Emissions and Border Wait-Time White Paper and Analysis Template[J].Microsimulation, 2012, (9):65-73
[17] Heike Flamig,Markus Hesse. Placing dry ports. Port regionalization as a planning challenge-The case of Hamburg, Germany, and the Suderelbe[J].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2011:331.
[18] Patrick Witte, Bart Wiegmans, Cecilia Braun, Tejo Spit. Weakest link or strongest node?Comparing governance strategies for inland ports in transnational European corridor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 2016. (11):16-30.
[19]Sami Bensassi ,Laura Marquez-Ramos ,Inmaculada Martinez-Zarzoso ,Celestino Suarez-Burette.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infrasture and trede:Evidence from Spanish regional export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15,72:47-61.
[20] JC Villa.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to measure truck crossing time at international land ports of entry [J]. The archives of transport,2015, (2):75-8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开题报告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