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循环经济和相关产品回收业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频度分析,得出目前回收利用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为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目前我国已经在多个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低碳转型与节能降碳,包括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新能源发电等。作为产碳大户的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其向新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由此带来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在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方案,从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的角度出发指出转型发展方向,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持续推动交通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因此有效的新能源转型和运营将对我国构建“绿色供应链”和“低碳供应链”带来积极影响。
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加之政府补贴和厂商促销的双重推动,使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迎来了快速增长。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自2012年以来快速增长,202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销售688.7万量,同比增长93.4%。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之一,在动力电池出货量方面,2014年以前年出货量一直低于1GWh。2014年首次突破3GWh达3.7GWh,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20GWh同比增长175%。
管理论文参考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现有文献对动力电池回收风险的识别和应对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且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技术层面或项目层面的风险问题,对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认识不足,缺乏从回收企业经营战略层面的考虑,难以应对市场规模大幅扩张、竞争格局复杂多变、资源价格剧烈波动等新局面、新形势。
本文拟通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结合对学术文献与公开市场资料的研究,全面识别企业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风险因素及其成因,构建科学、完整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视角出发,提出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本课题从市场、行业到企业及企业业务的全面视角出发,有别于现有研究聚焦于项目或单一业务的狭窄视角,构建的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风险识别、分析与防控理论和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本文在理论研究、实地调查以及市场与行业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分析并提出对策,可为回收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帮助回收企业及时防范并化解各类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通过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够认识并解决当前制约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这一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3)本课题提出的风险防控对策,充分考虑了动力电池回收的经济性、安全性、环保及资源循环等因素,有效缓解目前动力电池原材料紧缺现状,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但并不确定的不良事件或结果,它会对个人、组织或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风险通常是由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潜在损失等因素构成的。在学术文献中关于风险的定义通常指的是项目中的损失暴露[2],或作为项目损失的概率[3][4][5]。在本文中,使用了第二种风险定义,因为这个定义意味着风险是可量化的,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估和分析[6]。风险管理指在组织活动中,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降低组织的风险水平,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7]。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思想产生于20世纪前期如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风险管理理论”,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关于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基本思想和原则的书籍、论文和会议[8]。
项目风险管理是识别、分析和应对项目风险的系统和迭代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和转移,使项目和业务能够在承受的范围内承担风险,并达到降低项目损失和提高项目效益的目的,其包括最大化正面事件的概率和后果,最小化对项目目标不利影响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管理过程最早由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风险管理标准提出(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1999)[9],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测五个迭代步骤过程组成,这也是目前项目风险管理中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流程。
..............................
2.2文献综述
2.2.1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在生产实践中,重大工程项目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给项目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现代化的项目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了从业者和相关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在风险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王稳(2010)对风险管理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综述[12],同时对后续的风险管理实践进行了展望。在对国外有关风险研究的文献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汪忠提出了研究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并对风险分析模型进行了概述[13]。Ahmed A分别从建立背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方面对现有风险管理过程的技术适用性进行了综述[14]。
在实践中,当项目面临风险评估和风险响应策略问题时,决策者可以通过经验、案例研究,从潜在的风险应对策略中选择正确的策略。但是由于缺乏定量模型作为评估和选择风险响应策略的参考[15],决策者很难通过定量分析进行精准风险管理,以实现项目在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目标。
因此更多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应用到了风险管理中。Lubka Tchankova[16]重点研究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阶段,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数学方法证明了风险识别对有效风险管理的主导作用。Deniz Kasap[17]详细研究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步骤,同时指出通过确定哪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并记录每个风险的特征发挥着重要作用。MWCohen(2004)[18]通过关键路径机制来全面理解风险识别的主要来源,同时以一个国际工程实践案例为背景,介绍了关键路径机制在风险识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参与工程项目的承包商、施工经理和业主提供了风险管理思路。J.H.M.TAH(1999)[19]采用分层风险分解结构,建立了定性风险评估的形式化模型,提出风险大小可以通过考虑两个参数进行评估:风险可能性和风险严重性,以实现一致性的风险量化。
.......................
3 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概述分析 ............................. 17
3.1 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特点.......................................... 17
3.2 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现状分析 ........................ 18
4 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风险识别 ............................... 22
4.1 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风险识别思路 ...................... 22
4.2 风险清单的初步筛选 .............................. 23
5 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风险评估 .............................. 30
5.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 .................................. 35
5.2 判断矩阵权重向量计算............................... 35
6 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风险应对
6.1高风险因素应对方案
6.1.1价格风险应对方案
管理论文怎么写
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正处于红海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受政策影响较大,供应链的不稳定使得电池回收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加之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镍、锰、钴等稀有金属的稀缺性和供需关系的变化,回收材料价格波动也会随之产生。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ZW公司回收业务的原材料采购。例如俄乌战争和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经济贸易的不稳定性影响,以及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使得某些动力电池相关的稀有金属价格出现了波动,进一步影响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的发展。
在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中,对于回收材料价格波动风险ZW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策略来应对:
套期保值是一种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用于保护投资者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该策略涉及使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来对冲持有的某种资产或负债的风险,以确保在市场价格波动时,投资者可以获得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2022年11月,ZW公司在投标河南省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项目中,共获得废旧动力电池共计1440组,中标价格为250.32万元。该批废旧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多为镍钴锰酸锂,而此时碳酸锂价格仍表现出上涨的走势。截止2022年11月31日电解镍国内均价价格为240000元/吨。但从2023年初开始,包括镍钴锰酸锂、碳酸锂、磷酸铁锂等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价格急剧下跌,截止2023年3月31日,电解镍国内均价价格为189250元/吨。镍金属的价格大跌导致ZW公司在此次原材料采购中受到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
7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目的在提高有限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降低环境污染。然而,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业务中的风险管理是回收业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以ZW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实际情况。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循环经济和相关产品回收业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频度分析,得出目前回收利用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邀请动力电池行业领域专家根据ZW公司实际运用情况,采用德尔菲法对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中的进行筛选,共识别出ZW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业务的六个一级风险因素和十七个二级风险因素。
其次,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风险识别后的风险清单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构建风险层次结构分解图,采用层析分析法对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同样根据风险因素的权重大小得到风险因素的权重排名,发现在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实施过程中,对业务开展影响程度最大的风险因素包括政策变更风险、原材料供应不足风险、技术研发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本研究结论得到包括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行业在内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论证了本文中构建的风险评价体系模型的可行性。
最后,为了保证ZW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顺利开展,根据风险排序清单,对ZW公司主要的潜在风险制定了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方案,提高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保证电池回收业务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