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跟本研究相匹配的文献,后采用前人所提出适合本研究所使用的维度划分,将智慧旅游质量感知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丽江古城基础建设质量感知、丽江古城智慧管理质量感知、丽江古城智慧服务质量感知和丽江古城智慧营销质量感知。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技术层出不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词眼也逐渐映入人们眼帘。新型技术的出现既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使得各行业的运行得到可观的优化。随着新型技术在各方面的运用,“智慧”这个词也随之出现。一开始IBM公司在2009年于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随后相关的概念如“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也相继出现,围绕着“智慧”所进行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对于科技在旅游方面的应用也有一定的进展。同时,智慧旅游在我国经济建设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家颁布了许多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文件。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旅游发展被明确提及。例如,2023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要持续加强5G网络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在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双重加持下,人们也有着更多的条件去向往精神层面的获得。因此人们自然而然的也将需求向着精神方面靠拢,而追求幸福是当今社会中人们最普遍的精神追求之一,同时增强人民幸福感也是我国大力提倡的发展的方向之一,这足以说明当今社会下我国人民对于追求幸福的意愿是如此的强烈。在金钱和时间都富裕的时段,旅游这一选择也为大部分人所心仪。旅游是以体验为主的活动,可以给予游客在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体验,在旅游中所得的新鲜感能让人们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即精神层面的获得,这对于游客身心的建设具有良好的正向反馈,使游客获得美好的幸福感。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当下智慧旅游是旅游发展方向的一大重点,但其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尚未获得很好的完善。同时景区在智慧旅游发展的途中,关注点往往向着技术方向聚焦,致力于智慧化而缺少游客的反馈。基于此,本研究将智慧旅游景区丽江古城作为研究对象,从游客视角下探讨游客对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质量感知与游客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对游客的感受进行剖析,从而获得游客视角下景区智慧旅游的发展情况。并基于此以提高游客主观幸福感为目的为景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1.2.2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
本文致力于拓展智慧旅游的研究框架。当前,智慧旅游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技术提升上,对于游客体验方面的关注度较低,且多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探讨。而在微观方面,更多的是将智慧旅游单个技术与游客体验的单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将游客对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质量感知作为一个整体与游客满意度以及游客主观幸福感相结合,能更清楚的反映出景区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研究所构建理论模型有助于丰富智慧旅游、游客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相关的研究方式方法,助推相关研究的发展。
1.2.2.2实践意义
本研究对游客在丽江古城智慧旅游的质量感知、游客满意度、游客的主观幸福感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助于引发丽江古城景区对于游客关注点的思考,为后续景区规划智慧旅游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助力。同时本研究根据研究结论结合丽江古城景区实际情况提出了3点参考性建议,为丽江古城景区现状的改善提供了参考。
................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2.1.1智慧旅游文献综述
智慧旅游是当今技术飞速发展时期不可忽视的一大课题,其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密切关注。在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将其视为拓展旅游产业与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一大助力,关于智慧旅游的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而国内也颁布了许多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政策,如在2023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文件中提出要持续加强5G网络的建设和大力发展智慧旅游;2024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明确要求到2027年,智慧旅游经济规模需得到扩大、基础设施要更为完善、管理水平要得到显著提升、营销成效要更加显著、优质的产品供给要更丰富、服务和体验质量要更高。由此可见智慧旅游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
2.1.1.1智慧旅游理论研究现状
“智慧旅游”这一概念是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当中演变而来,其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进行旅游管理的优化,提高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推动旅游管理朝着集约、智能、统一的方向迈进,达成高效协同的管理格局[1]。“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是由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Palmisano)于2008年提出的,其认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各行业带来了智能化的变革,甚至有望塑造一个更加智慧的地球。随后IBM又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其中包含着与智慧融合的教育、医疗、交通以及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智慧旅游”便是“智慧城市”当中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游客满意度理论
旅游是面向游客的活动,而景点作为旅游活动的承载地,其发展跟游客的评价息息相关。游客满意度理论起源于市场营销领域的顾客满意度理论,但结合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多维度分析框架。该理论认为,游客在消费前形成的预期与实际体验后的感知差异,直接决定了其满意度水平,并进一步影响重游意愿、推荐行为及目的地口碑传播。游客对景点的评价可以直观的表现出游客的需求以及景点达到游客需求的程度,是景点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信息。景点中的各类因素达到游客内心的期望,达到游客主观评价的要求,就是游客满意[66]。
2.2.2外溢理论
当一个事物于某个方面发展后,能够带动起此事物另一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外溢理论(Spillovereffect)。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外溢理论经多位学者的研究丰富,现已获得了成熟的应用。WilkSteffanie(2006)研究了工作情绪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发现工作之外的情绪能够外溢至工作场景,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67]。黎蓉(2011)对人们工作行为当中的满意度与其回归生活当中的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证明了工作中的满意具有溢出效应从而影响到生活中的幸福感[68]。
...........................
第三章智慧旅游质量感知对游客主观幸福感影响模型构建.......................18
3.1案例地概况及典型性.............................18
3.1.1案例地概况....................................18
3.1.2案例地典型性.................................18
第四章智慧旅游质量感知——游客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33
4.1描述性统计...........................33
4.2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34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67
5.1研究结论..............................67
5.1.1智慧旅游质量感知情况............................67
5.1.2丽江古城智慧旅游质量感知对游客主观幸福感影响结论...67
第四章智慧旅游质量感知——游客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
4.1描述性统计
将发放问卷回收所得有效问卷数据导入到SPSS22.0软件中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得出人口统计学信息如表4-1所示。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根据表4-1的统计,可以看出在性别比例这一方面女性所占比例为57.6%,有227人;而男性所占比例为42.4%,有167人,比例略低于女性,总体差距较小。在年龄分布方面18-30岁的游客居多,占比49.2%,其次是30-40岁的人群,占比25.4%。位居第三的则是40-50岁的人群,占比17.3%,而18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群占比较少,分别占比2%和6.1%。再观受访游客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占比55.8%,紧随在后的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0.8%,专科学历占比仅占14.2%,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最低,为9.1%。这种结果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国民教育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问卷数据采集的方式带来的偏差。在受访游客的收入分布可以看出,月收入为5000-10000元的游客占比最高,占34.5%,而月收入2000-5000元的游客人数占比29.4%位居第二,位居第三的为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占比19.8%,最低为20000元以上月收入的人群,仅占比5.1%。由此可见,受访游客中有很大部分有着相当可观的经济能力供旅游消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现象。根据受访游客的旅游次数来看,来此地旅游一次两次的居多,分别占比35%和45.7%,3次及3次以上到此地旅游的游客数量较少,仅占13.2%和6.1%。反映了填写本研究调查问卷的人群当中大多数到丽江古城旅游次数较少。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外溢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前人构建出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上结合本研究环境进行一定的修改,构建出了游客质量感知对游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模型。以游客视角对智慧旅游各方面质量进行分析以及探索智慧旅游各方面对游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探讨,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5.1.1智慧旅游质量感知情况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跟本研究相匹配的文献,后采用前人所提出适合本研究所使用的维度划分,将智慧旅游质量感知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丽江古城基础建设质量感知、丽江古城智慧管理质量感知、丽江古城智慧服务质量感知和丽江古城智慧营销质量感知。通过信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可进行后续分析使用。
在维度研究方面,正式调研中有4个维度共21个观察指标,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信度分别为0.885、0.886、0.914、0.883,KMO值为0.9,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9.34%。在内容研究方面,本文对智慧旅游质量感知的4个维度进行了均值分析。四个维度总均分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丽江古城智慧基础建设质量感知得分4.59、丽江古城智慧管理质量感知得分4.51、丽江古城智慧服务质量感知与丽江古城智慧营销质量感知得分相同为4.49。游客对景区丽江古城智慧基础建设质量感知最为强烈,评价打分最高。其次对景区的智慧管理质量评价中等,而对景区的智慧服务质量与智慧营销质量评价最低。这说明景区的智慧建设整体给游客的感觉较为良好,在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和营销质量中,游客更满意于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景区的智慧营销虽整体令游客满意,但相较于其他方面带给游客的满意水平略显不足,景区需对这方面的建设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