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研究发现收函公司未来违规风险增大,因此,重点加强对收到问询函的公司监管,尤其是多次回函模糊不清、拖延回函时间较长的公司的后续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方式日趋多元化,对证券活动的监管体系也日趋完善。对于上市公司严重的违规行为必须采取具有惩处性的行政处罚方式,但是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隐形违法,以及那些不属于行政处罚范围的轻微违法,若是同样采取行政处罚方式不免有些苛刻。这样的情况下,证监会提出了在不适用行政处罚性监管方式时,应使用柔性的非处罚性监管措施,完善了我国的证券监管体系,提高了证券监管的效率。非处罚性监管最常用的手段便是由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发出相关函件。其中,问询函最具代表性,是由交易所通过公开发布公告的形式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提出质询并要求回复。问询和回复的内容均要求公开披露,使之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信息来源,同时也是行使非处罚性监管的重要机制。
近几年,我国证交所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询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问询监管的力度也愈发强烈。问询机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聚焦于其经济后果进行详尽论述,发现问询函不仅会对公司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债权人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尽管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但是也需要做出一些决策,最主要的是与债务人的信贷决策。在信贷决策中,债权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因此他们会格外关注企业的相关信息,不仅包括公司自身披露的财务信息,也包括除企业外其他第三方披露的信息。一方面,从交易所公布的函件来看,被质询的公司往往是财务报告披露不合规,因而债权人可能会将问询函作为一种负面信号,最终可能会体现为更严格的融资定价。这一点来看,体现出问询函具有“信息效应”。
会计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原则的整体框架,从当前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出发,贯穿资本市场融资定价机制,系统性地分析财务报告问询函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具体研究思路表现为:首先,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对于问询函监管、债务融资成本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并归纳,找出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挖掘新的研究角度。在此基础上,理清楚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问询函的内在机制以及资本市场融资定价机制。其次,依托声誉机制、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再根据传导路径分析、作用机制分析提出本文主要假设。然后,在使用相关实证检验的方法下,得出关于交易所问询函监管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的结论,并验证二者具体作用机制。进一步检验以上理论分析的传导路径是否成立。最后,依据以上所述结论,对完善问询函监管机制、优化信披制度提供政策建议。
1.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辅以详细的文献资料、经济数据,探讨问询监管机制会对债务融资市场产生什么影响,进而为问询函监管制度可以防范资本市场风险,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提供经验证据。
(1)文献研究法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关于问询函的收函因素、经济后果,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宏管、微观影响因素以及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为本文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假设的提出提供思路。
(2)回归分析法
本篇文章以证交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构建回归模型分析问询函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本文首先进行了全样本和分组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并做了初步检验二者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二者的传导路径。此外,还按产权性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法制环境和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做了分组回归,更进一步验证二者的具体作用机制。最后,本文采用PSM、扩展收函区间、控制处罚性监管、变换衡量方式等方法,检验了本文结论是否可靠。
....................
第2章文献综述
2.1关于问询函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问询监管力度的加大,学界关于问询机制的讨论也十分热烈。无论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对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展开了更详尽的论述。
2.1.1问询函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以收到问询函的公司为对象,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公司收函。已有文献主要从公司特征和公司行为角度展开研究。
(1)公司特征
从公司基本特征看,已有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成立年限越长的公司(Johnston和Petacchi,2017;Heese等,2017)[1][2]、经营复杂性高的公司(Cassell等,2013)[3]更有可能收到意见函;
从财务与经营特征看,盈利能力越低(Cassell等,2013)[3]、波动性越大(Johnston和Petacchi,2017)[1],公司更有可能收到意见函;
从公司治理特征看,公司治理水平越低(Cassell等,2013)[3]、内部控制质量越低(余明桂和卞诗卉,2020)[4],被出具问询函件的概率越大;
从信息质量特征看,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Bens等,2016)[5]、盈余管理程度愈高(刘柏和卢家锐,2019)[6]、经历过财务重述的公司(Johnston和Petacchi,2017)[1],更有可能收到意见函。
......................
2.2关于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
2.2.1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已有研究关于债务融资成本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特征、内部治理机制、信息披露质量等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监督机制等领域。
(1)公司内部因素
①企业自身特征
从公司基本特征看,已有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成长性高的公司(Bhojraj和Sengupta,2003)[43],债务融资成本更低;
从财务与经营特征看,盈利能力越强(Minnis,2011)[44]、负债水平越低(Bhojraj和Sengupta,2003)[43]、资产有形性越高、利息保障倍数越高(Minnis,2011)[44],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
②内部治理机制
在内部控制角度,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观点较为一致,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Costello,2011;陈汉文,2014;郑军等,2013)[45][46][47]。进一步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对债务融资的负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金融欠发达地区(陈汉文,2014)[46]、货币政策紧缩时(郑军等,2013)[47]更显著。
在董事会和高管团队特征角度,董事会独立性(蒋琰,2009)[48]、高管财务经历(衣亚苹,2018)[49]均会负向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但是独立董事兼任数量(李志辉等,2017)[50]会正向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
在股权结构角度,已有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数量越多,而且他们的持股越分散,就越能更好地起到监管的作用,而且融资所需支付的代价越低(王运通和姜付秀,2017)[51],但是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影响了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违约风险,降低了其偿债的能力从而增加企业的负债融资成本(杨大楷和王鹏,2014)[52]。
..............................
第3章 关键概念、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17
3.1 关键概念........................................17
3.1.1 非行政处罚性监管....................17
3.1.2 债务融资....................................17
第4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24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4
4.1.1 财务报告问询函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基本关系研究..............24
4.1.2 财务报告问询函与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制探讨..............26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33
5.1 描述性统计......................................33
5.2 相关性分析........................34
5.3 基本关系检验...................................36
第5章实证结果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根据公司是否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将样本划分两组,表5.2报告了所有公司和按是否收函分组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组间差异检验。所有公司Debt_cost1的均值是0.017,未收函公司Debt_cost1的均值是0.016,收函公司Debt_cost1的均值是0.025。同时,均值检验表明,收函公司的Debt_cost1显著大于未收函公司。这与Wilcoxon检验的结果是一致的。所有公司Debt_cost2的均值是0.019,未收函公司Debt_cost2的均值是0.018,收函公司Debt_cost2的均值是0.027。同时,均值检验表明,收函公司的Debt_cost2显著大于未收函公司。这与Wilcoxon检验的结果是一致的。
此外,未收函组的非标准审计意见(Opinion)和资产负债率(LEV)显著小于收函组,代表那些被审核为非标准审计意见、负债率越高的企业融资成本高于那些被审核为标准审计意见、负债率越低的企业。而未收函组的是否由十大审计(Big10)、盈利能力(ROA)、筹资需求(Cash)、成长性(Growth)等显著大于收函组,代表盈利能力超强、需要更高的筹资金额、股东股权越集中以及那些发展前景很好的企业,在债务市场取得优惠融资也更简易,只需承担相对低的债务资金成本。
会计论文参考
..............................
第6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借由问询函公开披露的契机,考察了问询监管机制对债务融资市场的影响。验证了问询函“信息效应”占主导,增加收函企业融资成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关系的传导路径。本文还将产权性质和金融发展水平、法制环境、市场竞争程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纳入研究范围,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外部环境下这种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
(1)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造成负面的声誉损失并增大公司违规风险,进而提高债务融资成本。这说明,在债权人决策中,问询函的“信息效应”占主导。债权人会倾向于将问询函当作一种负面信号,从而消极的调整债务定价。
(2)相比于国有企业,问询函的“信息效应”在民营企业更显著,收函企业需要承担更高的债务融资成本。这说明,凭借天然的政治关联,债权人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契约能够得到充分地保障,在评估问询函这一负面信号时,敏感程度较低。
(3)相比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问询函的信息效应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发挥作用更显著,收函企业需要承担更高的债务融资成本。这说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特征较为敏感,债权人对其它市场参与者所发表的有关公司的信息和评估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4)相比于法制环境好的地区,问询函的信息效应在法制水平较差的地区发挥作用更显著。这说明,在法制落后的地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债权人会更加谨慎做出对收函公司的融资定价决策,通过增加负债资金的成本,以弥补潜在的风险。
(5)相比于竞争程度低的行业,问询函的信息效应在竞争程度高的行业发挥作用更显著。这说明,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作为卖方市场,银行等债权人在决策时,可以考虑多方因素。问询函是由专业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本身就是评价企业风险状况的一个可靠信息来源。而收到问询函通常会被市场认为坏消息,风险敏感的金融机构在捕捉到这一信号后,会提高债务融资定价。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