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但是,距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代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水平。
当前,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对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毋庸置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当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改变农村中存在的小农意识与落后观念,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1.2 研究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开展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农民阶级基础。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微观上,有利于提高当代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使农民的素质与新农村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2.宏观上,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斗争的自信心,团结最广大的农民群众,为党的理想和农民的自身权益和幸福而奋斗。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旨在挖掘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而籍以指导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寓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持。.....................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
2.1 早期农民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从成立之初,全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开展工人运动。但是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发动农民投身国民革命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中国共产党“二大”开始提出,“共产党在乡村的工作今日占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三大”指出“对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1926年底到1927 年初,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农民宣言》,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运动十分重视。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先后吸引了一批共产党人投入其中,以毛泽东、澎湃、方志敏等为代表,一些共产党人研究中国农村问题,开展发动和宣传工作,组织农民运动,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1.1 教育对象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农民阶级外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内受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大地主等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度困苦。他们所交的田租十分苛重,苛捐杂税也名目繁多,许多地方的农民连年遭遇兵灾、天灾、匪患,濒临绝境,老弱病残辗转死亡,青壮年人沦为乞丐、兵匪、娼妓、流氓,或城市手工业者,农业人口日益减少,荒地日益增多。农民所受压迫越沉重,反抗也日益激烈,当时全国各地农民掀起了各种反抗和暴动,势头猛烈,革命要求也十分迫切。
1.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少,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中国共产党也逐步认识到农民参加革命的重要性。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指出:“农民阶级至今还是社会的重要成分,约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贫困农民至少占百分之九十五”。最早深刻阐述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是,1926年6月,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的著名论断。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与无产阶级相比,作为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却有着严重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组织纪律、革命坚定性等方面。
①在思想文化方面,农村宗教迷信思想盛行,各种封建落后思想根深蒂固,两千多年来封闭、狭隘的生产方式和宗教式的生活模式使农民缺乏民主独立意识,长期的家长制也养成了农民依赖和盲从的习惯。.......................
...................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 22
3.1 积极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2
3.1.1 确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22
3.1.2 明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22
3.1.3 科学规划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3
3.1.4 探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3
3.2 寓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工作之中 .................................... 24
3.2.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相结合.................................. 24
3.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建设相结合................................. 25
3.2.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26
3.2.4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建设相结合................................. 27
3.2.5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28
3.3 作风建设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 28
4 对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9
4.1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 29
...........................
结论
加强作风建设,使农村基层党员及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最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身作则”,要让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教育领导,就必须要加强对党员及基层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信仰宗旨、政策法规、道德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引导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正确的权利与权力观念,真正做到“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要对农村基层党员及领导干部突出抓好群众路线和群众观念教育,使他们树立“公仆”观念,增强与群众的感情,维护群众利益,关注民情民意,尽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树立亲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以实际行动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要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及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使这些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经受住各种考验。通过作风建设,使农村基层党员及领导干部工作深入,作风务实廉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塑造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干形象,努力形成一支服务型、技能型、发展型、示范型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由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与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变、盼服务”的愿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体表现在干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主观上的“政绩观”与“富民”思想不协调、官僚主义影响干群关系等方面。重点通过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管理监督,扎实开展后进村整顿建设,切实引导乡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对乡镇党委书记的重点管理,突出抓好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乡镇干部队伍转变作风。二是注重典型引路,集中宣传推广一批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举办新任乡镇党委书记示范培训班,推动乡镇党委建立科学化运行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完善民主管理,规范村务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同时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四是开展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建设,充分发挥纪检、政法、民政、农业、信访等部门的作用,统筹抓好整顿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 年)》[M].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0、192
[2]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 年)》[M].北京:中国共产
[4]陈登才,董京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5]高岳仑,唐明勇.《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31
[6]龚海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42
[8]李德芳,杨素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3
[9]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下) 》[M].北京: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566
[10]浦善新.《新农村建设导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37
[11]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7
[12]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阎树声等.《毛泽东与延安教育》[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254
[14]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中共农民思政教育概述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47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