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生职业计划课程教育实践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wwj881024 点击次数:140
论文字数:52000 论文编号:sb201210201322313596 日期:2012-10-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问题研究的背景

    1. 1.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如何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普通高中单一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显然己经无法完成这一使命。中学基础教育文化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更为重要。上大学、找工作、显价值成为每个有为青年的宏大理想,但是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却成为众多高中生、甚至在校大学生的困惑。如今的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高考录取的比例逐渐增大,几经达到7}%以上,有的省份甚至提出了全员享受高等教育的口号。迈进大学校门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与此同时,高考的竞争方向也开始出现了转移,从升学转向了就业,从就业进而移到高考专业的选择和职业规划的设计。我国的中学教育也开始面对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一《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
    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我国的劳动就业机制逐步转向市场化,过去的计划配置就业模式已经为有控制的市场型就业机制所取代。由此,在处于基础教育最顶层的普通高中教育中,设置《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对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就有了异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1. 2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高中生和以前的70后、80年相比,有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尤其现在的90后眼界日益开阔,思想日益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中,在网络世界的影响下,90后的高中生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富于想象但对于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对自我、对社会的了解也缺乏一定的深度。这时的高中生,不仅需要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需要人格、体格的全面发展。单一的文化和技能等学习已不能满足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面对升学、就业这些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非常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因此,在高中阶段增加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升学和择业进行科学的规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得到更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在我国普通高中处于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目前,普通高中生在毕业时,迎面而来的就是升学和就业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缺乏职业指导的情况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往往对这两种前景缺乏必要的准备。《中国教育报》在2006年刊载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七成以上高三学生对大学专业是一片陌生,对就业的准备更是一片茫然。《光明日报》2006年刊载的《高中生职业测评系统在南京“受宠’,》一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普通高中生对职业规划的迫切要求。
    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成为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在本人所任教的中学,很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风行这一句话“读好学校的差专业,不读差学校的好专业”,这句话正确与否还有待我们的思考和探究。我有几个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上了一年学,又回来高复,也有学生进大学后就要转专业。原因只有一个: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无法继续学习。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和全社会都要好好反思的问题。学生怎样填报高考志愿?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作为老师家长又该怎么去帮助学生?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细心关注并认真思考。

    1. 1. 3教育发展、课程改革的需要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交融和渗透是教育改革的世界潮流。教育的发展要求普通教育打破传统封闭的模式和体系,这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专门课程,进行职业指导,国家教委也曾有明确的规定:职业指导课教学课时,初中阶段不低于15课时,高中阶段不低于20课时。2006年,浙江省全面开展了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目标上更加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浙江省在中学阶段开设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强调学校的教育不能单一追求分数,而是要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师工作的分工不同,专业不同,各教师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和地方性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在普通高中开设《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这些改革不仅符合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优化了高中生的知识结构,从解决普通高中生心理状态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出发,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虽然普通高中实施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虽然非常重要和迫切,但普通高中往往由于升学压力大,竞争激烈而文化课课时非常紧凑,能够在一周专门排出专门给课时,因而在时间和人员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在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中,加强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等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实施,为普通高中开设《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载体和平台。
    基于以上三方面背景,本课题着重进行在普通高中开设《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既是一个有利于高中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现实课题,也是一个新课程改革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沿性、开拓性的课题,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 2. 1国外《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
    “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提出以来,职业规划教育开始成为个体对人生终极幸福的深切关怀和不断奋斗创新的基本理念。这种理念开始不可抗拒的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为传统教育界送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和血液。自美国后,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效仿,开始职业规划教育。由于起步早、重视度高,职业规划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己经深入人心。而在发展中国家中职业规划教育尚处在朦胧起步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教育大国,也是文化教育的发达国家,但是对职业规划重视度远远不够。今年来受欧美国家的影响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对职业规划教育曾做了早期的探索,这对中国大陆职业规划教育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笔者专门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关注和研究。

    1.2.2国内《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
    1.中国台湾的职业规划教育
    台湾的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早,开展得也比较成熟。1998年台湾地区课程改革中发布了《国民教育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该纲要把“生涯规划与终身教育”作为国民素质中十大基本能力之一。并把职业规划列入与资讯、环保、人权与两性四大议题之中。职业规划成为台湾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台湾的职业规划教育中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第一、学生的自我觉察。让学生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性向、价值观和人格特质,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特质所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知道工作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生涯觉察。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激发对工作世界的好奇心,认识不同工作的类型、工作角色,了解教育与工种的关系,了解个性特征与职业类型的关系。同时教育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种职业角色的需求。第三、职业规划。在高中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取向,此时应该教育学生觉察自我的责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工作的意识,树立平等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工作态度,规划和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发展职业规划的能力,提高解决在职业规划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台湾的职业规划教育还规定了要把职业规划发展的核心能力要渗透到个学习领域寻求和利用各种资源,贯彻职业规划教育的计划,为每个学生缔造充实而快乐的人生。
    2.中国香港的职业规划教育
    200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文件,为高中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指定了一系列目标。2001年提出了在高中引入职业导向课程,帮助学生规划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香港教育局为了课程的实现,举办相应的试点活动。2003年一2004学年,在高中阶段第一次举办了12个职业规划课程,来自57所学校的382名学生,组成了17个教学班,参加职业规划课程的学习。2004年一2005年再次开班由132所学校的1427名学生,组成了69个教学班,这次试点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学生、学校、社会的大力支持和赞赏。从2005年一2006学年开始,香港政府财政特别划出专项资金对高中职业规划课程进行推广。
   
1.3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初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课程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社会,广泛了解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
    (2)通过设置《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对高中生进行升学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高校及专业,明确升学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关系,自觉提高各种素质与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选择专业的决策能力。
    (3)在课程实践中深入体会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贯彻浙江省教委关于《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纲要》精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1.3.2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笔者所在的嘉兴一中自2007年开始在普通高中开始尝试开设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1)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有专人负责,有校长室批文成立高中生职业规划课题组,有专职教师负责相关教学工作,教务处、学生处协调配合工作;(2)确定教学平台与模式,借助学校校本课程的平台,对高中各年级学生采取走班制上课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学校根据选课人数开班上课,每班规定在30人左右。每周一课时,一学期12课时系统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并利用寒暑假由团委,学生处组织,有专职老师带队深入社区、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活动。(3)制订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人员,初步编订教材。(4)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对选课的同学给予两个学分,对开课教师纳入年终考评。

第2章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 31-40
    2.1 职业规划的开端:帕森斯................................ 31-32
    2.2 霍兰德一职业规.................................. 32-34
    2.3 舒伯--生涯发展................................... 34-35
    2.4 布雷格斯和迈尔斯............................ 35-36
    2.5 施恩的职业.............................. 36-38
    2.6 人才学,成功学...................................38-40
第3章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 40-67
    3.1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 40-48
        3.1.1 自我认同............................. 41-46
        3.1.2 认识职业,了解职..............................., 46-47
        3.1.3 家族职业谱与职业...................................系 47
        3.1.4 职业技................................................ 47-48
    3.2 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 48-50
        3.2.1 高一年级目标......................... 48-49
        3.2.2 高二年级目标 .........................49-50
        3.2.3 高三年级目标................................. 50
    3.3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 50-54
        3.3.1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设........................................50-51
        3.3.2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 51-53
        3.3.3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设........................... 53-54
    3.4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类...........................54-57
        3.4.1 职业规划..................................... 54-55
        3.4.2 职业规划教育与劳动............................. 55-56
        3.4.3 职业规划教育与思想政.......................... 56
        3.4.4 重视家庭教育,开展职业........................56
        3.4.5 主题班会课中渗透职........................ 56-57
        3.4.6 职业规划................................... 57
    3.5 高中生职业规划的具体..............................57-62
        3.5.1 SWOT分析简介................................. 58
        3.5.2 SWOT分析法的具................................... 58-59
        3.5.3 SWOT案例...........................59-61
        3.5.4 职业规划的基本步.................................... 61-62
    3.6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 62-67
        3.6.1 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内.................................. 62
        3.6.2 确定教学平台与模式与.................................. 62-64
        3.6.3 职业规划课程的师资与教................................ 64
        3.6.4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学.................. 64-65
        3.6.5 职业规划课程的课................................. 65
        3.6.6 课程实施注..................................... 65-67
第4章 高中生职业规划的中期............................................ 67-76
   ................................................................................  
  
结语
    职业规划教育的出现是社会发作和进步的产物,他产生的根源在于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是“人本主义”思想的高度体现。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新行业、新门类,使我们的职场变得纷纭变化,同时也为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迅速成长带来了契机和发展动力。
    对于每个人来说,接受职业规划教育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终身任务。在关注教育“以人为本”的各学校的领导者都逐渐看到职业规划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反而会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给自己找到合适的定位,有高中阶段的学习树立的准确的目标,职业规划教育也逐渐突破传统的升学志愿和就业指导的概念,开始成为提高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中学生导师制研究
下一篇:探析Web2.0下中学教师知识管理
相关教育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