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校共青团在新时期的工作路径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论文代写 点击次数:177
论文字数:49600 论文编号:sb201208162155162147 日期:2012-08-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政治使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光荣使命。高校共青团是大学校园里一支重要的工作队伍,是高校里非常活跃、具有创新性、具有潜力的队伍,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共青团在校园稳定、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结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一成长的需要,在团结和带领青年学生跟党走、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和劳动大军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新世纪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政治使命给予高度肯定和重视。为此,高校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共青团的建设,把高校共青团锻造成团结和凝聚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核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就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团的事业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很大挑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国内环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境发生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迅速变革,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工作背景、团员青年需求、团组织活动内容方法、社会对共青团工作的评价等,可谓面临发展机遇多,同样面临新挑战多。既如此,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该如何调整自己的位置,主动顺应新形势的要求,找准新的工作定位,拓展新的工作领域,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呢?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要促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必须主动自觉地研究共青团工作,面对过往历史总结宝贵经验,面对当前现实提出有效对策,面对可能未来规划发展思路。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路该如何拓展是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要发展,就要有行动;要行动,就要先研究。’所以,新形势、新任务就要求基于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分析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全面、系统地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可以说,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是现实所需,是时代所需。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价值

    有利于探寻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规律在新时期,社会环境发生不断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方式、内容及自身运行机制也都在进行变化和调整。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环境更复杂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Z];2003
[21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3]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E B / OL].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 16号)[z];2004-12
[5]共青团工作的艺术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陆昊;在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R];共青团中央文件;2010-01
[7]孙爱军;青年工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 [C];2009年
[8]蔡莉;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苏红燕;高校网络思想文化教育新途径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8)46-48.
[10]刘志鹏;新时期基层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
[12]何跃;马素伟;易炳种;施康振;浅析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在青年自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J];青年探索;2010年O1期
[13]赵欣;李海涛;新形势下如何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J];新一代;;2010年O1期
[ 14]余雪芳;新时期做好高校共青团服务工作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O1期
[15]蒋勇;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6]潘隽;跨地域流动团员的“组织失灵”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7]唐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项目化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8]陈欣;新时期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文摘要  11-13
ABSTRACT  13-14
导论  15-24
    一、选题背景  15-16
        (一) 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政治使命  15
        (二)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很大挑战  15-16
        (三)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  16
    二、选题意义  16-18
        (一) 理论价值  16-17
        (二) 实践价值  17-18
    三、个人研究基础  18
    四、学界研究述评  18-22
        (一) 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9
        (二) 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的认识  19-20
        (三) 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的认识  20
        (四) 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对策的认识  20-22
    五、研究方法  22-24
        (一) 文献分析法  22-23
        (二) 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3-24
第一章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  24-32
    一、党和国家充分肯定高校共青团的工作  24
    二、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  24-26
        (一) 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必然要求  25
        (二) 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25
        (三) 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是服务青年成才建功的必然要求  25-26
        (四) 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是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26
    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条件更加优化  26-29
        (一)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6-28
        (二) 国内外环境的有利变化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载体  28-29
    四、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手段、方法更加优化  29-32
        (一) 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丰富多彩  30
        (二) 高校共青团工作形式灵活多样  30-32
第二章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32-42
    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文化的挑战  32-33
    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39
        (一) 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的新任务  34-35
        (二) 实行学分制带来的新要求  35-36
        (三)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新问题  36-38
        (四) 高校扩招带来的新矛盾  38-39
    三、新媒介环境带来的挑战  39-42
        (一) 思想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  39-40
        (二) 利益需求出现多样化倾向  40
        (三) 价值取向出现功利化倾向  40
        (四) 团组织阵地存在边缘化危险  40-42
第三章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现路径  42-58
    一、明确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2-44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加强团员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42-43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43-44
    二、新时期坚持党建带团建的优良传统  44-49
        (一) 把握高校团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  45-46
        (二) 巩固和健全高校团的基层组织  46-47
        (三) 做好高校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  47-48
        (四) 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48-49
    三、完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机制建设  49-54
        (一) 建立高校共青团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  49-50
        (二) 完善高校共青团服务机制,提升团组织服务能力  50-51
        (三) 加强信息化机制建设,实现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  51-52
        (四) 完善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机制  52-54
    四、创建学习型高校共青团组织  54-58
        (一) 建设学习型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  55-56
        (二) 培养学习型高校共青团员队伍  56-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3
致谢  63-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4-65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