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但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我国要想在网络技术方面紧随世界发展潮流,使计算机网路技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首先要培养大批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而相关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不仅在基础理论方面涉及的内容广泛、概念高度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同时该专业的课程还具有极强的应用特征,由于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极快,造成其教学实效性一直不高,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时效性低
计算网络机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现代科学技术之一,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相关技术的更新速度都非常快。据调查发现,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每五年就会全部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而教材的开发周期一般需要三到四年,这就造成教材内容跟不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当新编的教材出版时其中的很多观点与技术已经过时了。由于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般不会再去关心计算机前沿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因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能够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修正和补充,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导致该专业课程授课内容缺乏实效性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使用落后于前沿技术的教学内容对于课程应用价值的削弱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教学内容时效性的缺乏还造成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传统,不利于兴趣培养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基础理论部分属于跨学科内容,是数理知识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结合,因此相关基本概念十分抽象、理解难度大,这些晦涩难懂的公式与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大多数计算机专业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师生、生生互动性不足问题十分普遍,例如基本理论中的通信基本理论、物理层协议分析等相关内容是课程的开始阶段的重要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枯燥晦涩的内容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实践环节欠缺,不利于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是具有极强应用性的课程,因此没有充足的实践环节教学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各高校的实践环节教学普遍不足。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数量不足,不能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实验设备普遍比较陈旧,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沿差距较大,无法保证学生切合应用实际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现象严重,课程的实验设计过于简单和程式化,实验设计与实际的工程应用脱节,不能体现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开设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教材的开发往往落后技术发展三年左右,这是造成教学内容时效性低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加快教材的更新速度,这需要教材的编写审定部门与学校通力合作,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紧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沿,避免教材编写时就已经落后的尴尬局面,教材的审定机关要加快审定效率,以最短的时间审定完毕并发行,尽量缩小教材与技术发展的时间差距。二是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对技术前沿的关注,实时掌握这一领域内的技术发展,以便在进行讲义撰写的时候,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三是通过以上两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问题,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计算机网络行业的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走进校园和课堂,以授课、座谈、讲演等多种形式与学校师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前沿的理论与技术发展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这些人员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改革。这些人员由于处于计算机网络应用一线,因此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往往有比较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他们为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意见,可以使教学方案更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分层次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涵盖范围不断增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发展出若干分支,例如:网络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数据库的维护、网络的设计与组建、网络维护等。考虑到学生经过两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达到完全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全部前沿知识与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学生在毕业后一般只会从事某一分支的工作。因此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某一分支的深入学习,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使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用于自己爱好的领域。所以建设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处理好广泛与精深这对矛盾的有效方式。在进行网络课程分层设计时可以考虑将课程设计为由低、中和高不同层次组成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搭配、优势互补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同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分为网络理论、网络技术、网络设计与应用等三个不同侧重的课程群。分别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的要求,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既可以覆盖本专业的全部教学内容,又可以满足将来不同就业方向和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取。
三、教学手段的变革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理论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概念高度抽象、理解难度大,在教学过程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网络技术中的理论以及协议架构分析以生动、形象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板书概要线图使学生明确网络体系框架,进行知识定位。这样在传统教学手段下辅以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以直观而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多元化教学环境
随着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多元化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利用网络平台辅助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无疑是教学环境多元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有个别的大学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试点,网站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供师生使用,使师生交流和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在课余的任何时间都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同时可以考虑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下设置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作业提交、讨论社区等服务功能。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以及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精神。


四、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挑选一些类似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解答,进而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应用型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就显得更为适合。因为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到“引而不发”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互连网知识来解决技术性问题。
(二)采取多种途径,有效开展技能培训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网络技术专业的覆盖面很广,主要可分为网络软件设计和开发及网络数据库的维护以及网络的设计、组建、维修和维护两大方面,每一方面还包括不同的技术分支,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展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整体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的其他平台创设网络课程第二课堂,以此为载体创造一些网络课程学习的交流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分支领域得到提升。此外,学校还可以以学科竞赛和组织各种专业技能汇演为载体,调动学生兴趣,提高专业技能。


(三)加大实训力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因为任何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反过来学习这些理论和技术也离不开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应用性是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重要特征,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实际操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保证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训教学最有效地途径是“项目实训”教学法。下面就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及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依托企业项目,进行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实践项目来设立教学中的实训项目,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其来自应用第一线,学生可以由其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正是实训教学乃至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网络布线的实训课程中,可以以一个单位的网络线路安装项目为背景来设立实训项目。实训操作限于客观条件,一般不能在原单位进行,但是实训项目中用到的所有的技术资料均要由现场追踪记录获得,通过现场获得的第一手技术资料,基本还原一个反映技术现场原貌的项目,通过这样的项目实训,学生所获得的能力提升远非课堂教学所能比拟。
(2)通过项目实训,进行知识重塑
以上一节的实训项目来分析,从线路的设计、接头的制作、线材的选用一直到系统软件的安装与系统调试等项目的每一步,都会涉及到网络课程的很多的知识点,并且涵盖到多个知识层面,在实训中可以先将这些知识点抽出来,按照实训项目的具体工序进行重新排序和整合,然后再结合每一道工序确定实训的内容、要求与目标。这样经过重构与整合后的知识结构不但提高了实训的有效性,同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是一个重塑和深化的过程。
(3)提升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价
学生评价是实训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因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实训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必须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程度作为实训教学的评价的依据。这种能力不但包括技术能力,也包括了团结协作、创新等非技术能力。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一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指导教师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提高评价的客观公正性。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终评,因此一定要认真细致,必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程跟踪,实训过程中要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结语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渗入到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于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培养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教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教学的时效性不高,因此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了简要介绍,只有从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的方式与教学手段,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冉新成. 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11)
[2] 王瑜. 网络协议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设想[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1)
[3] 林文炉.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 2010(03)
[4] 霍艳丽. 谈高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的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08)
[5] 韩起云.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