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规制、社区治理与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522 论文编号:sb2023072809554250771 日期:2023-08-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利用761份农户调研数据,借鉴诸多学者的研究,构建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然后将政府规制、社区治理及其交互项引入Tobit模型,检验了政府规制和社区治理在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过程中的交互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政府规制和社区治理对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影响的代际差异、规模差异、区域差异。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产地环境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陆续开展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等绿色生产行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得以实现(金书秦等 2019)。为巩固这一成果,《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指出,要进一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WCED 1987),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个人充分发展协调一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活动直接依赖并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的持续发展水平直接反应资源、环境的持续水平,只有解决好农业持续发展问题,才能保证人类长久持续的发展(侯林春和李会琴 2016: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表明,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农业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农业绿色生产的持续发展仅有政府的参与不足以解决问题,农户才是农业生产的实际决策者和执行者。农户作为农业部门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实体,从农户视角评价农业绿色生产的持续水平,可以直观获得绿色生产方式推行的现实效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农业绿色持续发展的情况(侯林春和李会琴 2016:8)。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小农经济‖特征将长期存在,而小农生产的局限性极有可能导致农户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滥用农药和化肥来提高产量(张云华等 2004),这表明,农户缺乏持续进行绿色生产的内在动力,而政府和社区作为促进农户绿色生产的重要外部主体,必须要对农户的生产行为实施激励与约束,才能保证其绿色生产的持续性。由于―高肥高药‖等非绿色生产行为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施了各种补贴政策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来规范农户行为。如绿色农资购买补贴、对农业生产进行随机检查并针对非绿色生产行为罚款。此外,社区也采取了一系列监督和绿色生产服务等举措,促使农户持续采纳绿色生产方式,如随机检查并监督绿色生产执行情况、社区统一购买绿色农资和提供茶田道网,满足农户绿色生产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论‖以来,党和国家对农业绿色生产高度重视,采取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农业绿色转型初见成效,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得以实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的持续发展。绿色生产不应止步于农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行为,只有农户坚持进行绿色生产才能实现农业绿色持续发展。所以,评价农户绿色生产的持续水平,探究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要达到以下目的:
(1)构建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并对比不同特征农户的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差异。
(2)探讨政府规制和社区治理对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政府规制和社区治理在提升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中的互动效果。
(3)深度剖析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差异,进一步提高有关结论的针对性,为我国持续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绿色生产
联合国环境署对绿色生产进行了界定,即绿色生产是既能保障和增加农业生产力与盈利能力,又可以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方式。由此可见,绿色生产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的农业发展方式,其目标是逐步引导农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变为技术驱动,推进农户持续采纳相应技术,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所以,在本文中,绿色生产指的是绿色生产技术及农户在茶叶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采纳行为。
根据技术目标差异,绿色生产技术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为目标的技术,如套种、休耕、轮作等;二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的技术,如剪枝还田、水肥一体化、废弃物回收利用等;三是以农业环境保护为目标的技术,如农药化肥减量技术、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技术等。鉴于上述绿色生产技术的分类,本文根据茶叶生产管理特点,选取套种、剪枝还田、化肥减量和生物/物理防治共4种绿色生产技术,并以农户对这四种绿色技术的采纳来表征其绿色生产行为。
2.1.2  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
农业关乎国家食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2015年5月,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规划指出当前我国存在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施用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问题,若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高效合理投入农资产品,减少农业内源性污染,提升农地质量。同年10月,农业部制定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了―改、培、保、控‖四字要领,即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
由此可见,面源污染问题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政府也对防控面源污染和提升耕地质量制定了基本目标和整体规划,但实现目标和落实规划的关键在于农户,农户作为进行农业生产的实际执行者,其做出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并持续采纳绿色生产方式的决策,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修护产地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农业绿色生产转型,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农户作为―理性人‖会衡量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可能获得的利益,做出是否持续采纳绿色生产方式的决策,如经济情况、要素获取情况、市场情况和产地环境条件等,当上述四个方面都能够满足农户预期时,农户越可能持续采纳绿色生产方式。故本文将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定义为:根据农户自身的经济情况、要素获取情况、市场情况和产地环境条件等方面,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农户目前持续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水平进行的综合评估。
..................................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1年,美国人莱斯特·R·布朗在《建设一个持续社会》中发表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见解,这一见解也为之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六年后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公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这一理念的明确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公布的《21世纪议程》指出:农业、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此之后,国务院下发了《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放在优先地位。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和生活需求,还要保证人类后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受损害;第二,要保持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本文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能保证后代人的获取需求能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任何时期发展农业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避免过度开发,摒弃―高肥高药才能高产‖的短视化思想,保护农产品产地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提供长期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力。农业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1)经济持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可以说经济持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以农业生产为生的农户来说,他们期望通过要素和资源等成本的投入来获得较高的农业产出和经济回报,这对于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意义重大。(2)要素持续。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农业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但目前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民的吸收能力下降,严重阻碍了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所以本文所提的要素持续主要是指农民雇佣劳动力和获取绿色生产技术的便利程度。(3)市场持续。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投入市场获取经济收入是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指农户关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消费者的食用健康,农产品的质量能够被市场普遍接受。(4)生态持续。主要是指农业生产环境目前的状态和采用绿色生产措施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如使用生物/物理防治手段来代替喷施高毒农药以消除农药残留、减量施用化肥以防止土壤板结、剪枝还田用于增强土壤肥力,一系列措施保障广大农民的工作环境健康卫生。
.................................
第三章  政府规制、社区治理实施及农户绿色生产现状 ........................... 16
3.1 数据来源与选择 ............................... 16
3.1.1 数据来源 ........................................... 16
3.1.2 数据选择 ........................................ 17 
第四章  政府规制、社区治理对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影响分析 ................................ 23
4.1 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设 ................ 23
4.1.1 变量选取 .................................... 23
4.1.2 研究假设 ............................... 24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31
5.1 结论 ....................................... 31
5.2 政策建议 ......................................... 31 
第四章  政府规制、社区治理对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影响分析
4.1  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设
4.1.1  变量选取
根据政府规制的行政法定义及现有研究,政府规制通过激励与约束两条途径影响农户绿色生产。因此,本文从激励与约束双重视角出发,选取政府补贴、政府监管、惩罚措施3个指标来测量政府规制。其中,政府补贴是通过农户实际享受到的绿色生产相关补贴种类数来测量的,农户享受的补贴种类越多,说明农户受到的政策激励越大。政府监管是农户对政府监督频繁程度的客观评价。惩罚措施通过政府对非绿色生产行为的惩罚力度来表征。社区治理在实现农户绿色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现有研究,本文选取村委会监督、社区收购商监督、社区农户监督和社区服务4个指标来测量社区治理。
农户作为持续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农户的个人特征和经营特征会影响其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持续性。所以,本文选取参与茶叶生产的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及个人态度来表征农户个人特征;经营特征则通过劳动力数量、种植年限、种植面积、科技示范户表示(熊鹰和何鹏 2020;侯晓康等 2019)。此外,还设置了地区虚拟变量来区分秦巴山区和黄山山区。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农户作为绿色生产技术的最终使用者,其进行绿色生产的持续性对我国农业绿色转型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利用761份农户调研数据,借鉴诸多学者的研究,构建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然后将政府规制、社区治理及其交互项引入Tobit模型,检验了政府规制和社区治理在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过程中的交互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政府规制和社区治理对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影响的代际差异、规模差异、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1)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较低且存在特征差异。新生代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高于老年农户;规模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高于小农户;秦巴山区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高于黄山山区农户。
(2)政府规制中的政府补贴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收购商监督和社区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具有提升作用;政府监管与社区农户监督、惩罚措施与村委会监督及社区收购商监督对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提升具有交互作用。
(3)政府规制和社区治理对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规模差异和区域差异。新生代农户受政府补贴、政府监管、社区农户监督和社区服务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惩罚措施和社区收购商监督对老农户的规制效果较好;小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受到政府补贴、村委会监督和社区服务的影响,而社区收购商监督则对规模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对于秦巴山区农户来说,政府补贴、社区收购商和社区农户监督、社区服务等举措均能显著提升其绿色生产持续水平,而黄山山区农户仅受村委会监督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