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升级是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赶超过程中,科技革命和技术升级始终处于先导和决定地位。技术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 20 世纪初为 5%-20%左右,50-60年代为40-50%,70-80年代为60-70%,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将使这一比例达到 90%。时至今日,各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都更加依赖于技术升级。从我国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经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经济继续发展的成本也相应提高。具体而言,根据 Krugman(1994)的“东亚无技术进步”的论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资本和资源的大量消耗来推动的,技术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然而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特别是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不断受到冲击,使我国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继续凭借要素投入不断扩大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继续维系。为了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内涵式增长和参与国际化竞争过程中实现国家发展与经济飞跃,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促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依靠要素投入量扩大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技术不断升级拉动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容置疑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于将生产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到微观企业上——促进企业技术升级。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获取新技术方式既可以通过投资于更先进的设备、专利即技术引进来推动,也可以通过投资于自主研发活动来实现。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进行技术升级,企业在最终采纳新技术的决策时都必须面临技术获取的不确定性——企业继续获取新技术的水平是不确定的。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
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促进企业不断的技术升级,现实中企业的技术升级并不是仅仅获得新技术就可以完成的。从新技术获取到企业真正采纳新技术是决定企业技术升级完成的重要一环。企业技术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完全带来的不确定性——技术获取的不确定性。企业获取新技术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外部获取即技术引进,也可以通过企业自主研发活动。但是不管通过哪一种方式,未来获取新技术的水平都是不确定的。而企业技术采纳的投资是不可逆的,所以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必须具有柔性。更新技术的获取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然而新技术的获取不是免费的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在技术采纳投资不可逆的条件下,技术获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在立即采纳当前获取的新技术与继续获取新技术(“自愿拖延”)之间抉择。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本文在借鉴搜寻理论在求职者寻找工作的运用,分析从新技术获取到新技术采纳这个过程的实现条件,得出影响企业技术升级的关键——保留技术水平(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可以接受的最低技术水平)。然后根据理论模型讨论企业保留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问题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命题的正确性。最后根据前面对企业技术升级的研究结论分析我们如何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技术升级的研究综述
企业技术升级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在熊彼特看来,技术创新不仅包括新技术的发明还包括着企业新技术的引进。在这类研究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本文的企业技术升级并无本质区别。在他的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1914)描述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过程,并且认为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纳影响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与采纳的主体是企业家。该理论在发表之初并没有受到重视,随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影响越来越显著,学者们才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对社会和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其内规律。熊彼特之后的西方学者在技术升级研究方面大体上是围绕两个方向进行的。第一个方向是经济学家将技术的进步与升级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其结果就是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近年来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内生增长理论。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家通过将技术作为一种参数加入到生产函数中,将技术理解为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Solow(1957)指出技术进步是生产函数变动的简称。根据1909-1949年的美国统计数据,Solow发现在这期间美国的产出水平增长了一倍,其中87.5%的“增长剩余”应该归功于技术的进步与升级。根据技术相对于其他要素的独特性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化技术的手段为“干中学”、“溢出效应”等方式。总的看来,沿着该方向对技术进步与升级的研究是从宏观角度来看技术升级的,所以他们的技术升级的处理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假设新技术出现与新技术的采纳归为一个过程。新技术的发明也就意味着技术升级的完成,并没有单独考虑新技术从出现到企业采纳新技术的过程。
………….
第二节 搜寻理论的研究综述
搜寻理论源于经济学家对信息不完全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思考。这种理论摒弃了古典经济学市场完全出清的假设更加注重市场价格形成的细节。George J.Stigler(1961)的研究揭开了“搜寻理论”序幕。在信息不对称和商品价格离散的条件下,消费者可以通过更多的搜寻来取得更低的要价,但是增加搜寻是需要成本的。对此理性的消费者不会无休止的搜寻。只要搜寻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即可停止搜索,这一搜寻过程被称为固定样本搜寻。搜寻理论始于是一般商品的信息搜寻,之后被广泛用于劳动者工作搜寻中。George J.Stigler(1962)把信息不完全和搜寻理论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其基本思想是求职者一般不会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就立即接受放弃继续寻找。一般而言随着劳动者工作搜寻次数的增加,更高的工资也可能出现。继续搜寻的边际收益被认为是多一次搜寻提高的工资,而搜寻边的际成本增加则是多搜寻一次需要花费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搜寻边际收益是递减的。求职者寻找工作时面临的决策为:当搜寻边际收益不能弥补边际成本时,停止搜寻采纳现有工作机会,否则继续寻找。
………
第三章 企业技术升级与技术获取不确定性.......14
第一节 企业技术升级的概念、性质及经济学意义.....14
第三节 影响企业技术升级的因素.........18
第四节 企业技术升级与技术获取不确定性.....22
第四节 本章小结.......24
第四章 基于搜寻理论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升级研究.......26
第一节 模型背景及其基本假设.......26
第二节 基于搜寻理论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升级.......28
第三节 本章小结.......30
第五章 保留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及转变经济发展.........32
第一节 技术获取分布不变下的保留技术水平分析.....32
第二节 技术获取分布改变下的保留技术水平分析.....34
第三节 保留技术水平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36
第四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分析.......40
第五节 本章小结.......43
第四章 保留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分析得出影响企业技术升级的关键——保留技术水平。所以分析保留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如何影响保留技术水平成为继续研究的关键。通过(5)式可以从直观上看出技术获取成本 c,技术的采纳成本 K,技术获取分布等都可以影响企业的技术升级。本章从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讨论:技术分布不变下保留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获取分布改变对保留技术水平的影响。技术获取分布函数表达的是各种技术水平的可获得性从一定方面反映了企业的技术获取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基于企业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对自身技术获取的一种估计。所以这种估计的科学与否会影响到企业技术升级的成败。而企业技术获取分布的改变可以改变企业技术升级的决策。讨论分布内生变化的情况超出本文范围,但是可以考察做特殊变化时,对企业保留技术水平的影响。
…….
结论
为了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促进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促进企业不断的技术升级,现实中企业的技术升级并不是仅仅获得新技术就可以完成的。从新技术获取到企业真正采纳新技术是决定企业技术升级完成的重要一环。企业技术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完全带来的不确定性——技术获取的不确定性。在技术采纳投资不可逆的条件下,技术获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在立即采纳当前获取的新技术与继续获取新技术(“自愿拖延”)之间抉择。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本文使用搜寻理论分析从新技术获取到新技术采纳这个过程的实现条件,得出影响企业技术升级的关键——保留技术水平。接着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保留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问题,然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命题的正确性。最后根据前面对企业技术升级的研究结论分析我们如何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在此过程中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第一,获取新技术的企业,只有当新技术水平同时优于企业保留技术水平与当前使用技术水平时,企业才会选择采纳新技术进行技术升级。
第二,在企业技术获取分布不变的条件下,技术采纳成本的提高,技术获取成本的减少,以及当前使用生产技术产生利润的提高都会导致保留技术水平的提高。另外有如下推论:因为与技术引进型企业相比,技术研发型企业在技术获取成本更高与技术采纳成本更低,在此假设下得出技术研发型企业保留技术水平更低因而采纳新技术进行技术升级的概率更大。
第三,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企业技术获取分布均值的提高、方差的增大都会提高企业保留技术水平。
第四,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国家应该从促进企业技术升级的质量与数量两个方面进行权衡。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