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章以江苏省13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0-2021年共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改进后的熵值法对旅游碳排放量的测度指标进行赋权,随后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江苏省13市的旅游碳排放效率值。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并强调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重申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再次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经历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逐步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我国旅游业当前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旅游产品供需匹配度低,与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历史抉择,要从重视量的发展转向实现质的提升,从重视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转向重视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因此,对影响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推动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以此带动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1.2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现实诉求
2020年9月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目标[1],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向节能降碳、环保发展的道路。2021年习总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强调,要正确处理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协调发展。旅游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一直备受瞩目,旅游业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同时也是贡献者,旅游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破坏。2020年04月-2021年03月,我国碳排放总量接近120亿吨,比2019年全国碳排放总量98.26亿吨高出约5%,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旅游业碳排放报告指出:旅游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5%,该排放量所产生的影响可达全球温室效应的14%左右,进一步打破了旅游业“无烟化产业”的固有形象。国务院于2022年1月22日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旅游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要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走生态优先、绿色优先的旅游发展道路。
经济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目前,有关旅游碳排放效率的研究,多以简单测算为主,对于其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加强,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低碳理论,为旅游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其次,本研究基于旅游经济高质量低碳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往有关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大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视域较为单一,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往研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最后,基于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对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效率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江苏省旅游业以往研究内容,也为探讨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效率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互动机制提供一个理论支撑和理论模型。
1.2.2现实意义
提高碳排放效率是适应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需要。对于旅游碳排放效率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积极引导旅游业各部门为旅游业碳排放承担相应责任。其次,通过建立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能够为江苏省未来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最后,本研究有利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旅游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共同实现,通过对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效率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互动机理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助于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区域旅游环境改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另一方面为也为江苏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改革优化提供实践经验,有利于实现旅游业可持续低碳发展。
..........................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旅游碳排放效率
碳排放效率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实际产出与最优产出之比,各产业碳排放的量化加和是计算碳排放效率的基础,碳排放效率直接反映低碳水平。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促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不容忽视,旅游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热点,Gössling(2005)[2]认为旅游碳排放效率是单位旅游业增加值所产生的旅游碳排放量(co2-e);王坤(2015)[3]则认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是考虑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旅游业发展效率,是测度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王凯丽(2020)[4]指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是将碳排放效率、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等相关概念结合产生的,是一种能源利用效率,即反映旅游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引起的碳排放。其本质是在旅游生产中以最少的旅游业固定资本投入、劳动力和能源消耗投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减量化,并最终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用产出,即以最少的旅游碳排放量获取最大的旅游经济产出[5][6][7]。
综上所述,有关旅游碳排放效率的相关概念虽各有其说,但其内涵已初步达成共识,即旅游碳排放效率是在碳排放量的约束条件下,以最小的资源、劳动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结合上述学者相关研究,本研究将旅游碳排放效率定义为:“投入最少的旅游业固定资本、劳动力和旅游业能源消耗,以产出最大的旅游经济效益为目的,同时实现能源损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小化”。
..............................
2.2理论基础
2.2.1低碳经济理论
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指在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开发等一系列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2]。低碳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最终目的是减少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降低污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13]。在全球气候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低碳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世界各国都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13],蔡林海(2009)认为可以利用清洁能源进行社会生产或者先进技术来发展低碳经济,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政府手段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5]。而低碳发展并非单纯强调减少碳排放量,更重要的是要求引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减排提效的同时,还要变革经济发展范式,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16],这为本文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2.2.2高质量发展理论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表述,这也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即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发展”的多元性,在研究思路上由“量”的研究转向对“质”的分析,实现“量”与“质”的高度统一。从宏观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田秋生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时间要求》中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新发展理论。高质量发展理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前提,实现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创新联动,有计划、有规模的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效益最大化。
..............................
第3章案例地概述....................................15
3.1江苏省地理区位简介..............................15
3.2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16
3.3江苏省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17
第4章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效率测算..................................19
4.1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19
4.1.1旅游碳排放测度模型.................................19
4.1.2旅游碳排放效率模型...................................20
第5章江苏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分析.......................32
5.1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32
5.1.1指标体系的构建...............................32
5.1.2数据来源...................................33
第6章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互动分析
6.1 PVAR模型构建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6.1.1PVAR模型构建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简称PVAR)是一种用于研究多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统计模型。该模型可以充分考虑到模型中所涉及变量的滞后项,同时也可兼具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特征[124]。在PVAR模型中,多个时间序列变量被表示为一个向量,每个时间点的变量值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观测值。通过对这些观测值进行自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
Sims于1980年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VAR),该模型最大的优点在于将所有变量均看成是内生的,以真实反映出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Holtz-Eakin则于1988年将其推广到面板数据,即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 vectorautoregression,PVAR),该模型引入了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从而提高了估计精度[125]。由于面板VAR模型不对变量间的关系做事先约束,可以较好地反映复杂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文章选择面板向量自回归方法对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效率(QTCE)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HQDTE)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旅游高质量发展方面创新发展(IN)、协调发展(CO)、绿色发展(GR)、开放发展(OP)、共享发展(SH)五组指标与13市旅游碳排放效率(TCE)的动态相互机制进行探析。
经济论文参考
.........................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文章以江苏省13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0-2021年共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改进后的熵值法对旅游碳排放量的测度指标进行赋权,随后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江苏省13市的旅游碳排放效率值,其次,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改进后的熵值法对江苏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进行赋权,最后借助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来探讨研究期内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旅游碳排放量来看,江苏省2010-2019年旅游碳排放总量大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于2019年达到最大值,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出现下滑,2021年继续呈上升态势,总量上由5283198吨增长到8394708吨,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大,占旅游碳排放总量的84.87%,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7.74%和7.72%。此外,分城市来看,南京市旅游碳排放总量最大,占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总量的26.51%,无锡市和苏州市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旅游碳排放总量占比为11.91%和10.14%,宿迁市和泰州市旅游碳排放总量最小,占比为2.37%和1.99%,其碳排放总量呈现由外向内逐渐递减趋势。
(2)从旅游碳排放效率来看,江苏省2010-2021年旅游碳排放效率整体呈现波动态势,总体均值为0.7695,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还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且各年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各城市旅游碳排放效率均值分别为镇江市(1.3556)、苏州市(1.1375)、无锡市(1.1643)、南京市(1.0276)、常州市(0.9869)、扬州市(0.9406)、连云港市(0.9282)、淮安市(0.6972)、泰州市(0.4465)、徐州市(0.4198)、南通市(0.3290)、盐城市(0.2894)、宿迁市(0.2806),而淮安市、连云港市、南通市、苏州市、泰州市、扬州市研究期内变动幅度相对较大,虽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城市之间的旅游碳排放效率差异较大,如苏州市和泰州市旅游碳排放效率均值相差0.691,因此,省内城市间旅游碳排放效率发展极不平衡,效率均值较低的城市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