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卢山县发生了 7.0级大地震,震中卢山县龙门乡房屋近乎全部跨塌,并停水停电,各类医院、卫生部门停止工作。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受灾人口 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据中国地震局网站发布信息,截至24日14时,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举国震惊的同时,各种紧急预案、救援活动随即相继展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国际国内众多企业,亿万中国人民和大量国际友人纷纷捐款捐物,为受灾群众送去祝福与温暖。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公募公益基金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4月24日,香港立法局财委未表决通过香港政府向雅安震区捐款一亿元的议案则引发公众对于捐赠问题的强烈关注,大部分香港市民认为,中国慈善组织账面不透明,向之捐款,只能助长腐败,一时间公募公益基金会成为国内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近三年来,由于国内公募公益基金会丑闻频发,其公信力遭受严重危机。2011年6月下旬,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爆发,掀起了一系列公募公益基金会的问责呼声,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情绪,社会捐款数额出现锐减,根据民政部2012年6月民政事业的统计数据,全国社会捐款累计达10.2亿元,而7月为5.0亿元,减少了 5.2亿元,降幅接近51%。各类公募公益基金会等慈善组织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至5月,各类公募公益基金会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而6月至8月接收总额降为8.4亿元,减少了 54.2亿元,降幅则是达到86.6%。无独有偶,26岁卢星宇作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中非希望工程”项目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管理20亿援建非洲1000所希望小学项目资金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而其父则为“中非希望工程”发起方世界华商协会主席兼工程主席,不尽使得人民对于其中的暗箱操作产生质疑。同年8月,当“郭美美事件”的销烟还没有散去,中华慈善总会又陷入“尚德诈捐门”。
…………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是对公募公益基金会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研究。根据现阶段我国公募公益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公募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文章对于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相似的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合规性审计部分并没有过多赘述。本文在内容结构上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结合当前抗震救灾的群众热情和社会公众对于公募公益基金会监督问题的社会热点,展幵本文的研究背景,然后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论述现阶段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作出评述。
第二部分是公募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相关概述。简要的阐述了公募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设计思路以及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部分是公募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具体构建。该部分阐述了是公募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构建原则,以审计实务流程为序,重点关注善款的流向,对初步业务活动、意愿风险识别与评估、对善款未按照捐赠者意愿使用的调查程序,出具意愿审计报告等四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在意愿风险的进一歩评估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重点尝试对公募公益基金会意愿风险进行定性评估。
第四部分是以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为案例,对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应用分析。该部分以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为应用对象,以第三部分公募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具体构建为理论基础,从初步业务活动入手,对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整个流程以示例的形式进行应用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为公募公益基金会的审计实务提供思路。
第五部分结束语。该部分是对本文所做研究的深入总结,阐述了文章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2相关概述
2.1相关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愿望、心愿”,辞海中解释为“心中的愿望”,近代哲学大家叔本华和尼釆对意愿的道德解析推崇备至。吴天岳在《意愿与自由:奥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学解读》一书中指出,意愿,作为一种心理能力,可上升为道德能力,决定我们行为的自由、主体性和责任,书中提到奥古斯丁将意愿明确的翻译为为voluntas,认为意愿是个人出自本体对自由与善的向往。而且,我们不难发现,由其发展而来,与之相近的还有一个词:volunteer,志愿者,用于描述自愿的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由此可见,意愿一词,自诞生以来,就和奉献的概念紧密联系了。捐赠者在本文中是指向公募公益基金会提供无偿捐助的个人或者群体,意愿作为一种心理能力,在捐赠的过程中外向化,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善意以及内心的想法,捐赠者意愿定义为向公募公益基金会提供无偿捐助的人或者群体,在捐助的过程中表达出的,将捐助的善款或者物品用于何处的内心的愿望。简单的理解可以为捐赠人捐赠善款或者物品的目的。
…………
2.2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注册会计师在对基金会审计时,信息差异化体现在:①基金会管理层利用捐赠者不可能完整参与慈善活动而获得全部信息的客观条件而隐藏重要信息。⑦捐赠者不可能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现场准确参与捐赠过程,知悉基金会的工作效率,捐赠方式,捐赠过程等信息,因此基金会的救助行为是否是按照捐赠者意愿执行只能依靠可以广泛获得的外界信息或者基金会的信息反馈来推断,比如社会媒体的报道,基金会的善款使用报告等。而这一推断的结果很可能是片面乃至错误的。捐赠者和基金会存在“逆向选择模型”,即基金会处于信息的有利位置,捐赠者处于信息的不利位置,捐赠者只能被动的接受基金会提供的各种信息,如果在基金会运营过程中,基金会管理层受到外界利益诱惑,就很可能捏造善款按照捐赠者意愿使用的过程来欺骗捐赠人,为自己谋取暴利。捐赠人对信息的翻别能力近乎缺失,很可能受到片面或者虚假信息的影响,继续向无良的基金会进行捐赠,使得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因此形成了捐赠人巨大的捐赠风险,从而降低捐赠人对于慈善事业的热忱,对整个社会的慈善氛围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运用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注册会计师可以站在捐赠者的角度,以捐赠者可以普遍获得的信息和关注的问题为出发点,即以基金会善款使用报告和善款是否按照捐赠者意愿为出发点,使捐赠人更容易的理解审计结果的含义,降低捐赠风险,提高审计效益。
………………
3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构建......... 19
3. 1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设计思路......... 19
3. 2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程序设计原则......... 20
3. 3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流程设计......... 21
4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分析 .........37
4. 1壹基金概况......... 37
4. 1. 1发展历史......... 37
4. 1.2管理层与组织架构职责......... 37
4. 1.3战略策略与公益项目......... 38
4. 2初步业务活动至风险评估阶段应用分析......... 39
4. 2. 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39
4.2.2 了解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及其环境......... 40
4. 2. 3评估意愿风险......... 42
4. 3应对意愿风险阶段应用分析 .........43
4.3.1特别风险的说明......... 43
4. 3.2特别风险的调查程序示例......... 44
4.4出具意愿审计报告阶段应用分析......... 46
5结论.........48
5. 1创新 .........48
5. 2局限性......... 48
5. 3对未来的展望......... 49
4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分析-以壹基金为例
4.1壹基金概况
通过上述对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开展的公益平台与公益项目的介绍,笔者认为,在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屯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在承接2012年度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审计业务时,需要重点关注自身的执业胜任力情况,不仅包括基本财会、审计知识,还要熟悉我国基金会行业政策,基金会评价的有关指标,以及基金会运营管理特征等。此外,针对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开展的不同的公益项目的特殊性考虑,注册会计师还应具备关于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儿童康复、儿童心理学、以及相应公益物资等市场价位等一系列知识网络或者可获得的专家资源。比如在针对“海洋天堂计划”项目审计时,就需要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脑瘫、自闭症、罕见病等贫困特殊类型残障儿童的救助活动有整体的把握,无论是救助流程、活动周期,还是救助经费、救助物资等方方面面,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大到项目整体运营,千万级经费的拨付,小到针对一位残障儿童的救治训练、康复课程的设置花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才能理清每一笔善款的“来龙去脉”,这不仅是对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每一位捐赠者负责。
…………
结论
笔者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与目前我国公募公益基金会实际情况,通过对各类审计模式的对比分析,率先提出了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更加符合现阶段的我国国情,同时,也更加贴合我国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本文的一大耀眼之处。第一,笔者在考虑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募公益蓰金会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改活我国现阶段公募公益基金会面对的不利局面,革去社会公众心屮的种种疑虑。第二,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市汁模式适用范围较小,审计范围与审汁思路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文章通过对捐赠者意愿风险导向市计模式的理论雄础、基本思路、具体构建等几个模块的阐述,以善款的流向为关注点,通过善款是否是按照捐赠者意愿使用进行审计,使公众对于善款的去向能够一目了然,不仅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也为鼓励慈善,激发公众的捐助热情,建设和谐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体制改革提供一些经验,这无论是对公募公益基金会或是其他非营利组织的跨越式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