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研究以教育目标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阅读法和访谈法找出目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作业设计,积极探索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和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有效融合。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标下核心素养要求与现实的碰撞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将学生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发展融为一体,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将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交融渗透。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应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部,2022)。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之下,全世界正迫切需要各种不同领域的人才,因此更凸显了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在教育中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维品质逐渐成为未来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
然而,目前思维品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线教师“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思想使得他们过度注重讲授、操练语法考点而轻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导致“思辨缺席”的现象时有发生。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教师访谈与学生访谈调查分析目前普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顺应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建议与要求,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探究并优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使其从形式单一、内容机械、偏重语言能力而忽略思维品质培养的传统作业变成兼顾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培养的作业,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进而能够为一线教师设计作业提供操作依据与抓手。
(二)研究意义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巩固课上所学新知、发展核心素养,更为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改进教学提供依据。1.理论意义本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探究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融合,为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全新视角。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应用不仅为教师分析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目标提供了抓手和依据,同时也为教师布置多样化的英语作业以发展学生不同认知水平层次提供了理论指导;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为教师设计初中英语作业提供了一个多元多维的全面视角,不但能够改变目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初中英语作业现状,而且能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
.............................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Bloom)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定并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提出,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教育目标和目的分类框架。2001年,布卢姆的学生安德和他的团队基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认知领域要求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读,因此研究者们可以基于目标中的动词来划分目标所处的知识维度。
教学论文怎么写
新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框架包含了两个维度,包含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其中行体现的是四大类知识维度,列体现的是六个认知过程维度。
此修订版的二维框架将知识维度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维度相结合。知识维度涉及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大类,认知过程指的是学生在脑内对这四大类知识做什么,按其复杂程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增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识别意味着记住或回忆他们所学的知识,以便在新知识和以前的知识之间进行比较。理解包括构建意义,然后形成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这一步,学生可以尝试解释、呈现、分类、比较和总结他们所学的内容。应用是指学生需要运用和实践他们所学的知识。分析的意义在于学生应该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组织不同的信息。
..............................
二、文献综述
(一)英语作业设计相关国内外研究
1.国内相关研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教师应设计能力为重、素养导向的作业,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多种类的作业,提升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发挥学习潜能,促进自主学习。早在2021年7月,教育部实施了“双减”措施,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补习的负担。一时间,国内学者针对英语作业设计的研究相继多了起来。国内对于英语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三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优化英语作业设计的策略与途径等浅层面的定性研究上,按研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提高学习效果与综合发展核心素养。张玉萍(2019)基于“减负提质”理念,结合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相应地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措施。她认为,中学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时,应当更加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摒弃固有的以死记硬背为主的教学法,而是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此外,还需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加强对课后作业的多元化批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张玉萍(2019)相似的是,林美艳(2022)也探讨了在增效减负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策略,并依次从层次性作业、查阅性作业、听说性作业的实践性作业设计四方面阐述。但两者的研究目的稍有不同,林美艳更侧重于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与林美艳(2022)的研究颇有相似之处,张艳娇(2020)结合现有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大策略:设计趣味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层次性作业,旨在以此调动学生的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框架................................19
一、研究设计....................................................19
(一)研究问题..............................................19
(二)研究对象............................................19
第四章初中生英语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3
一、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现状........................23
(一)当前初中英语作业目标现状...............................23
(二)当前初中英语作业难度水平现状.........................24
第五章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生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与实施效果.......33
一、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生英语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33
(一)指向逻辑性思维培养的作业设计与案例分析.....................33
1.利用韦恩图进行逻辑梳理类作业........................................34
2.利用树型图进行逻辑梳理类作业........................................35
第五章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生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与实施效果
一、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生英语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
(一)指向逻辑性思维培养的作业设计与案例分析
逻辑性思维涉及了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心智活动。由上文可知,虽然目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能够体现逻辑性思维的培养意图,但其中大多数作业设计指向的是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逻辑性思维,而缺乏指向概括与整合的概念技能的发展与培养,教师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未能体现出渐进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建构图形类的作业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逻辑关系上的梳理,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图形的建构还可以帮助使文章的内容与结构视觉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下是以《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为例的几个作业设计案例:
教学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经过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结合具体的英语作业设计实践案例对三个研究问题做出回答:
首先,当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经过笔者实践研究发现,当前初中英语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且比较普遍:第一,由于教师对思维品质的不充分认识或理解从而导致他们在思维品质培养的意识上较为薄弱,设计的作业目标指向较低层次思维培养;第二,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设计的作业难度忽略了思维发展差异,教师倾向于统一布置作业而并不是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水平进行分层设计以及个性化地进行作业布置;第三,由于应试化的作业目的指向,教师设计的英语作业内容多以机械操练为主,设计的作业内容限制了高层次思维培养。
其次,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进英语作业设计的方法。教师要基于新课标理念和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按照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目标-作业评价的模式整体设计多样性、实践性强的不同种类作业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建构图形类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设计问题链式的读后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设计作品展示类作业和探究实践类作业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来发展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新课标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最后,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实施效果。从学生作业案例的呈现与分析来看,利用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对文本内容进行结构梳理有利于学生概念、推理、判断等逻辑性思维技能的发展;问题链式的读后作业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内在思维矛盾,促进学生质疑、分析、推理、评价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好奇、敢于质疑权威等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发展;作品展示类作业使得学生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多元性、独创性,而探究实践类作业则使得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思维品质技能,提升个人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