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研究利用语料库技术及语言特征、数据分析软件Coh-Metrix 3.0,LancsBox 6.0,Wordsmith Tools 8.0,SPSS 26,分析了某市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文本在描述性统计量、词汇、句法、语篇四个维度的语言特征,归纳了同年级不同水平写作文本在语言上的差异表现;
第1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全国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全民事业。要想增强文化自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对中国故事的了解,要想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对外传播好中国声音,则离不开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了解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和综合思考等方式,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全面比较,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文化知识逐步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文化品格[2]。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国际理解力,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帮助他们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文明素养。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实现有效沟通交流的核心所在。语言表达技能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表达技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说”和“写”不仅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也是重要的交流途径,操不同语言的人以“说”或“写”的形式相互交流、表达思想。新课标中对表达性技能“说”和“写”做出了明确要求。现有跨文化沟通交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说”,“写”作为一项重要的英语表达技能,在跨文化沟通交流领域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
1.2研究目的
教学论文怎么写
通过语料库分析法,收集不同年级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文本,建立语料库,分析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在描述性统计量、词汇、句法、语篇衔接四个维度的文本特征。设计问卷,调查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对初中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问题原因。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基于语料库的初中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写作教学对策,旨在提升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为一线教师利用语料库技术开展相关主题写作教学活动,提供实践参考。
........................
第2章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中国故事
国内对中国故事的研究起于传播界,韩自贤[3]等学者提出要在媒体中掌握话语权,展现全面、真实的中国故事。随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故事进行了阐述。
对外传播领域,苏仁先[4]认为,中国故事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能够达成理解性的故事。蔡名照[5]、徐占忱[6]则认为,中国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是中国发展故事,也是中国未来故事。陈先红[7]赞同中国故事包含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国现代发展故事,此外,她还提出中国故事也涵盖中国开放故事。阮静[8]则表示,中国故事是记录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及其过程的故事,是能够体现中国传统和风格、中国形象和精神的故事。
外语教育领域,常海潮[9]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师生认为中国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杨金才[10]则表示,中国故事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文化,中国故事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事迹,这与上述部分对外传播领域学者观点相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当地汉学家和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11];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着重讲好中国五个方面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和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11]。
...........................
2.2研究概述
2.2.1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研究概述
根据前文对中国故事的界定,研究以“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或“中国文化”和“英语写作”,“英语表达”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文献收集。对关键文献梳理后发现,研究多集中于词汇与内容分析。
相关词汇研究起源于2002年,张为民和朱红梅[33]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词的能力。后来,刘世文[34]考察了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具有中国特色文化词、成语故事的能力。宋伊雯和肖龙福[35]在此基础上独立设计了中国故事知识英语表述测试题,并通过测试、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及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故事写作能力进行了调查。上述研究研究对象多以高校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主。此外,也有部分实证研究考察了高职和高中学生的中国故事特色文化词表达能力,如张建英[36]、顾蒙蒙[37]。此类研究多以测试、问卷、访谈为研究方法,通过测试法分析学生词汇表达准确度,通过问卷、访谈分析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分析多采用语料库分析法,以教材为主要研究材料。如刘艳红[28]基于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提取和观察相关指标呈现频数,并借助语境共现(Concordance)功能进行判断,发现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内容未得到重视;张虹和于睿[38]对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进行编码,并对编码进行分类及比例计算,发现教材内容多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主;王旭艳[39]通过设置文化检索词,对高中北师大版英语教材进行分析后发现,教材内容的选择更倾向于英美国家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刁文豪[40]和王丹阳[41]对国外汉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刘赛赛[42]、陈灿楠[43]则分别将国内教材文化内容与香港、台湾教材文化内容进行了对比。
..............................
第3章研究设计........................8
3.1研究问题...............................8
3.2研究方法..................................8
第4章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语言及能力分析.......................18
4.1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的语言特征.................................18
4.1.1不同年级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的语言特征..........................18
4.1.2同年级不同水平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的语言特征................25
第5章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故事英语写作教学对策.............................49
5.1建立中国故事英语语料库,提供中国故事英语表达资源........................49
5.2提取中国特色文化主题词,丰富中国故事英语表达方式............................50
第5章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故事英语写作教学对策
5.1建立中国故事英语语料库,提供中国故事英语表达资源
教师可建立中国故事英语文本语料库,应对初中生中国故事英语表达输入不足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建立中国故事基础语料库,并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外阅读材料、网络电子材料等对该语料库进行扩充。利用中国故事语料库,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分析和感受丰富真实的语言,从而更充分地接触中国故事英语表达资源。
教学论文参考
以“介绍春节”为例,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对有关春节的相关语料进行收集。其中主要包括课本中有关春节的阅读材料,China Daily中与春节相关的文章,以及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基于这些语料,建立中国故事春节小型语料库,为学生提供中国故事英语表达输入资源。
..............................
第6章结论
6.1研究发现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技术及语言特征、数据分析软件Coh-Metrix 3.0,LancsBox 6.0,Wordsmith Tools 8.0,SPSS 26,分析了某市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文本在描述性统计量、词汇、句法、语篇四个维度的语言特征,归纳了同年级不同水平写作文本在语言上的差异表现;通过问卷调查了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并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问题原因,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与其语言特征存在一定关联:(1)不同年级之间,年级越高,英语写作语篇越长,长难词汇越多,句法越复杂,局部语篇衔接性越好;三个年级写作主题均聚焦中国现代故事,历史故事较少;(2)同一年级不同水平组之间:总体上,学生写作水平越高,词长越长,语篇越长;词汇方面,水平越高,用词越丰富。此外,不同水平组关键词焦点不同:高水平组关键词更凸显中国故事历史文化内涵,中水平组聚焦中国故事的具体事物,而低水平组多聚焦与中国故事相关的日常生活;句法方面,高水平组写作多用模版句式,句法复杂度略有下降,低水平组句法略复杂,但句法错误较多;衔接方面,水平越高,写作中越多运用连词、照应、替代等衔接手段。
初中生用英语写作中国故事能力问题调查问卷数据显示:(1)多数初中生了解中国故事,但不能很好地用英语写作;(2)大多数认为中国故事主题文化词是写作障碍,多用拼音表达陌生主题文化词;(3)大多数初中生不能有效区分英汉语言差异,以汉译英的思维方式写作;(4)多数反馈常忽视语篇整体逻辑,只有约10%的学生采取连词以外的其他方式增加语篇衔接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