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1 研究缘起
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80%,约占据 9 亿人,农村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是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尤其要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教育的实际是:900 万人的教师队伍分布在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农村学校。而这 900 万人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深深影响着中国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然而,广大农村的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很多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现代化教学设施不全甚至是没有。这样,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稳定性不足,异动较大。很多教师都向往在城市任教,只要是城市学校招聘教师,应聘者趋之若鹜,除了应届毕业生报考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已经在岗但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老师。那么,谁来填补农村教育者的空缺呢?一般是新出学校的年青人。而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芦,在教学经验上肯定无法与成熟型教师抗衡。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农村教育办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 由此可见,以农村中学为例,研究青年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是有一定意义的。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语言表达水平、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基本的文化素质水平。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生等方面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的语文教育水平要想从根本上获得提高,就不能忽视语文教师这个群体,只有他们热情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来,主动地成长为具有一定素养的现代语文教师,语文教育才有真正重振的希望。
.........
1.2 研究目标
本研究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观察课堂教学实录、抽样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等研究方式,研究农村中学青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言语行为现状,肯定优点,分析不足,进而提出改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一系列可操作的建议和策略。以期提高农村中学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激发农村中学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创造力,以推进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改革,为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
..........
1 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内涵界定及基本要求
1.1 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内涵界定
王力说:“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人类最普通的语言是用口说的,可以称为口语,也就是狭义的语言。口语虽然便利,但是不能传远或传久,于是开化的或半开化的民族又创造文字来代替口语。文字也是语言的一种,可称为书写的语言,或文语。”①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手段,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它让人类之间传递信息,进行沟通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离不开语言。尽管传递人们思想的方式很多,诸如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这些方式都能表情达意,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传给他人,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方便的媒介。 伟大的人类创造了语言,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动物们虽然能够发出声音,用来表示它们的意愿,或者在群体中传递某种信息,但是这都是些固定的程式而已, 不能像人类运用语言那样随机变化。伟大的人类可以按照各种方式把无意义的语音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又在众多语素的基础上用一定的方式组合成话语,这些话语可以表示任何一种意义,凡是你想表达的,都可以通过话语表达出来。 语言的结构包括:音位、语素、词、句子。音位(Phoneme)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词。词由语素构成,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在语言中的作用不小,一是词能独立运用,二是在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中,它是最小的。
...........
1.2 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有针对性,即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语言,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难易程度等都是要考虑的范畴。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富有趣味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学语言要欢快明朗、深邃隽永、富有哲理性。又如教师可以对高年级学生讲“外貌”,对低年级学生则只能讲“长得什么样”,否则,学生就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此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就是行之有效的,成功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要有预设性。预设性是指教师要针对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教学需要的言语行为。这里的言语行为有既定的,也有活动的。这就对教师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事先要对课堂言语行为有一定的预设性,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言语行为始终围绕着学生,围绕着教学内容。这里讲的预设性,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言语要有预先的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包括突发情况,进行周密安排和统筹考虑。不仅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自己的言语行为,而且指教师在安排和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言语时,要围绕着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和组织。
..........
3 农村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观察结果与分析 ..... 27
3.1 农村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27
3.1.1 教学组织性言语行为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27
3.1.2 教学讲述性言语行为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27
3.1.3 教学提问性言语行为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27
3.1.4 教学反馈性言语行为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27
3.2 农村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质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28
3.2.1 农村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案例举隅 ......... 28
3.2.2 农村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分析结果 ......... 39
4 农村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若干建议 ......... 47
4.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 47
4.2 教师要把握好讲述比例 .......... 47
4.3 教师要设计好提问 .... 48
4.4 教师要注重教学反馈的技巧 ......... 50
4 农村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若干建议
4.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学方法较单一,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一本书一支笔四十五分钟讲到底,“满堂灌”普遍存在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交流、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教学趋于表面现象,这些问题已经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认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2011 年,语文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既然有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那么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就行不通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脱离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只有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才能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生发出“我要学”的精神状态,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对于他们好奇、好问的天性要珍惜、爱护、循循善诱,更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师生之间的理性和情感交流的动态过程。只有当师生关系协调一致、亲密无间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师生之间主客体的转化才能顺利进行,教育和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
结论
观察结果表明,在课堂上,教师的反馈性言语行为所占比重较大,占了教学言语行为总量的 40%。其中,又以重复、提示、总结类为最多。这一现象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即时反馈很注重,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即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准确认知新学的知识。但是,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表现在:学生回答以后,有些教师也就止乎于此,没有进一步的追问和探询,对学生启而能发的大好教学时机与之擦肩而过。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反馈的技巧,提高与学生交流的水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过,反馈技巧的提高也不是空口说说就得来的,它必须在吃透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下进行,还应了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掌握追问和探询的技巧。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