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本研究制定易被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的曼陀罗绘画干预方案,率先探索曼陀罗绘画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应用并分析其干预效果,帮助患者改善述情障碍,为具有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常会出现以幻觉、妄想、思维怪异、行为紊乱等为主要临床病理现象的阳性症状,以及以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思维贫乏和行为退缩等为主要临床病理表现的阴性症状[1],常在青春期和青年期发病,40岁左右达到峰值,复发率高达69.00%~75.00%[2-4]。全球精神分裂症患者约2400万人,患病率为0.32%,其中成人患病率为0.45%[5,6],预期寿命较一般人群缩短10~15年[7]。中国患病率和疾病负担显著高于全球水平[2],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精神分裂症终身加权患病率在0.60%,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超过643万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在458万例以上[8],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分裂症占比为78.40%,11.14%为永久住院[9],疾病负担排至第一位[10]。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之一[11],约57.60%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阴性症状且不易缓解[12-14]。精神分裂症往往无法治愈,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社交等[15]。
述情障碍是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16],主要表现为个体难以识别、区分、描述身体感觉和情绪体验,使用语言正确表述自己内心的情感方面存在困难以及想象力较为刻意呆板,停留于事物的外在表象,缺少对自我或他人内心感受的关注[17]。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比一般人群更为突出[18],国外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人群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30.00%~46.00%[19,20],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为31.50%~35.20%[21,22],远高于全球常模(9.30%~18.80%)[23]。精神分裂症述情障碍严重程度可能是其抑郁症状的敏感预测因素[15],它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24]。
........................
1.2研究现状
1.2.1精神分裂症述情障碍
1.2.1.1精神分裂症述情障碍与阴性症状、抑郁情绪的关系
许多证据表明,无法体验和表达情绪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突出情绪特征[21]。在一般人群中,情绪反应的内隐(例如,生理唤醒)和外显(例如,自我报告的情绪强度)指标通常高度相关,而述情障碍患者则在内隐和外显情绪反应之间存在分离,这类特征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相似,例如思想和表达贫乏、迟钝等[31]。鉴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创伤史和/或无效或刺激不足环境的普遍存在可能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适应性行为反应,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不那么广泛和不那么强烈,以这种形式概念化的述情障碍可能与核心阴性症状重叠[32]。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阴性症状的关系,以往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Demyttenaere[33]的研究认为述情障碍与阴性症状无显著相关性,是精神分裂症独立结构,Todarello[34]通过一年的随访研究也发现,随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减少,述情障碍未缓解。也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更容易发生的原因,尤其是出现阴性症状的原因[35]。中国研究者认为述情障碍越严重,临床阴性症状随之加重[36],患者不能识别自己的情绪使其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无法进行情绪调节,甚至使用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高外向性思维者缺乏透露内在态度和感受的能力,可能只会构建一般性社会知识,导致其较差的社交和人际功能,最终出现了情绪和社交退缩等阴性症状[37,38]。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个体合并抑郁等异质性引起[22]。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述情障碍中情感描述不能和外向型思维可能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其严重程度或是抑郁症状的敏感预测因素[15],当患者伴发抑郁时感知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或动机会削弱,经常应用情绪抑制策略来应对症状,因此他们更难自由地描述自己的情绪[39]。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阴性症状及抑郁情绪关系密切且复杂,未来研究可继续深入探讨。
...............................
第二章曼陀罗绘画干预方案制定
2.2研究方法
2.2.1组建方案制定小组
方案构建小组成员由研究者、导师、1名精神科专科医师、1名精神科专科护士、1名临床心理督导师组成。研究者负责整个方案制定过程的设计、实施;导师负责研究质量控制和监督;精神科专科医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及观察研究对象病情变化;精神科专科护士负责访谈资料的转录;心理督导师负责对预试验第1次、第5次及第10次干预进行督导。
2.2.2文献法
基于Richard Moss的曼陀罗理论及参考相关文献[30,50],了解曼陀罗绘画疗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与分析,制定曼陀罗绘画干预初步方案:(1)采用结构式曼陀罗;(2)团体干预,每组人数7~8人;(3)每周1次,每次60min,共10次。采用陈灿锐等人编著的《心灵之路:曼陀罗成长自愈绘本》、得力牌72色水溶性彩铅作为干预工具。干预方案详见表2.1。
护理论文怎么写
.........................
2.3结果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半结构式访谈法、专家论证法、预试验等方式最终确定曼陀罗绘画疗法干预以团体形式开展,每次团体人数为7~8人,干预周期为10周,共10次,单次干预时长为60min,间隔时间为6~7天,最终干预方案详见表2.8。
护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曼陀罗绘画干预方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25
3.1研究目的.........................................25
3.2研究方法.........................................25
第四章结果.............................................30
4.1研究对象CONSORT流程图.........................30
4.2两组患者干预前比较................................30
第五章结论.............................................49
5.1结论.............................................49
5.2创新性...........................................49
第四章结果
4.1研究对象CONSORT流程图
课题最终完成干预共64人,研究过程中有6人脱落。试验组1人因拒绝回忆悲伤往事在完成第6次后拒绝继续参加,劝解无效后尊重患者意愿;1人干预期出院;1人随访期出院;对照组1人干预期出院;2人随访期出院。最终纳入分析人数为64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人,详见图4.1。
护理论文参考
...............................
第五章结论
5.1结论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半结构式访谈法、专家线上论证和预实验的方法制定出曼陀罗绘画干预方案,将该方案通过类实验性研究设计的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方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探讨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阴性症状及抑郁情绪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制定的曼陀罗绘画干预方案易被患者接受及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能缓解患者述情障碍,效果持续至干预后1个月。
(2)本研究制定的曼陀罗绘画干预方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平淡症状具有缓解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