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本研究将Kegel运动和腹肌锻炼结合在一起,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101],制定出一套护理干预模式,指导并督促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深入探索ITHBC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锻炼依从性,膀胱功能及盆底肌肌力的影响,该研究目前未见报道。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的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在临床上非常常见[1]。据资料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关键因子,尤其是HPVl6以及HPVl8等9种HPV,与其关联性最强,大约占全球范围内宫颈癌致病因子的90%以上[2]。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医疗水平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人们已普遍了解了宫颈癌发病的原因,并自觉主动的接受癌前筛查,在此背景下,宫颈癌患病率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向年轻化蔓延[3]。但是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及预防,在全球医学领域仍然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宫颈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4],发病人群以发展中国家为主[5]。2019年我国新发宫颈癌患者106430例,死亡47739例[6],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7]。
对于临床诊断FIGO分期[8]处于Ⅰ A 期、Ⅰ B1 期、Ⅰ B2 期、Ⅱ A1 期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9]中推荐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标准手术方式为广泛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即宫颈癌根治术。 作为早期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其疗效已经取得到大多数医患的认同[10],但是由于手术范围过大,损伤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术后并发症常以膀胱功能障碍最为常见[11, 12],主要表现为尿潴留(Urinary retention,UR)、尿急相关症状、夜尿增多、尿不尽、排尿困难、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等[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护理论文怎么写
构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适合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探讨该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对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及盆底肌力的影响。
1.2.2 研究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索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盆底锻炼依从性,膀胱功能,盆底肌力的影响,为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来源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某妇科住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时间,以2021年3月至6月期间接受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在2021年7月至11月接受根治术的患者为干预组。其中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
2.2.2纳入标准:
(1)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2)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8]I~IIB(附录2); (3)均接受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 (4)术前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 (5)膀胱功能正常; (6)生命体征平稳。
2.2.3 排除标准:
(1)检查发现有远处转移者; (2)合并严重感染或泌尿系统疾病者; (3)盆底肌力<2级者; (4)因语言或理解力,难以沟通者; (5)术后拔除尿管后残余尿量>100ml者;
...........................
2.3 研究设计及干预前准备
2.3.1 研究设计
本研究探讨基于ITHBC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锻炼依从性,膀胱功能及盆底肌力的影响。为了避免组间相互沾染,根据患者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时间,以2021年3月至6月期间入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在2021年7月至11月入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设立为干预组。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同意,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同时间段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膀胱功能评估量表、盆底肌锻炼依从性问卷。
2.3.2 人员准备
本研究小组成员共9人,分别为研究生导师,主要负责课题全程的质量控制;妇科护士长 1 名,负责人员调配及日常工作指导;妇科主治医师 1名,负责专业知识指导及患者盆底肌力测定;主管护师3 名,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实施;康复治疗师 1 名,负责术后康复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培训;运动指导师1名,负责盆底肌训练的动作设计和传授。本人主要负责收集研究对象,实施ITHBC护理干预、资料收集并整理分析等。为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对研究小组成员统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经护士长考核合格后参与研究工作。
预实验:在研究者所在的病区招募5名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为期2周的基于ITHBC的护理干预,评估干预措施可行性及效果反馈。查阅文献及专家咨询后,完善并确立最终的护理方案。专家团队构成:心理学专家1名;有多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2名;科护士长(主任护师)1名,科主任(主任医师)2名,运动指导师1名。
..............................
3 结果..........................................21
3.1 研究对象的情况....................................21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21
3.3 研究对象的盆底锻炼情况....................................24
4 讨论.....................................33
4.1 一般资料分析..............................33
4.2 基于ITHBC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锻炼的影响............33
4.3 基于ITHBC理论的护理干预的作用及特点.......................34
5 本研究的创新和局限.........................36
5.1 本研究的创新..................................36
5.2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36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根据收集的患者一般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在宫颈癌手术治疗方面,腹腔镜手术已逐渐代替开腹手术,两者就预后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91]。腹腔镜手术对于盆腔自主神经可以做到准确辨识和精细解剖,对患者损伤较小,利于膀胱功能的快速康复[92],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93]。本研究中,鳞癌患者较多,两组均占了93%以上,与李隆玉[9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残余尿量较多,说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存在明显障碍,与刘朝辉[9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未将患者每日饮水量等因素考虑进去,存在一定局限性。对照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锻炼依从性较差,锻炼时间短,进而影响康复效果,与刘庆庆[9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在于:患者未建立健康行为知识的相关信念,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家庭、社会支持较差,本研究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展开的研究。
护理论文参考
........................
6 结论
1.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增加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每天盆底锻炼的时间、次数,提高盆底锻炼的依从性。
2.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3.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以使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肌肌力增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