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盈余持续性——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2020的经验证据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522 论文编号:sb2023082811102550939 日期:2023-09-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以2016-2020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样本,首先创新地将管理学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解释了内部控制质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机理;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现实背景

工商管理论文怎么写
工商管理论文怎么写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深入有序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也明确阐明我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时要构建发展新格局,即制造产业要形成基于“双循环”的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缺一不可。在国际上,要求制造业增强全球化经营实力,构建国际产业链与供应链;在国内,未来需要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基础实力,实现产业自主自强。由于制造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上具有关键性作用,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共同富裕的重大关键。因此,我们要在推动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时认清新形势,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过程中,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第二,落后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制造业缺乏竞争优势,在产业链关键的技术水平上与工业强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在制造业内部优化管理机制是大势所趋。
财政部、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通知》中指出,加强对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资本市场领域财会监督力度。由此内部控制作为有效防止企业舞弊犯罪最为可靠的手段之一,其作用在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中国上市公司2019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蓝皮书》资料可得:在2019年度,披露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数量累计为3642,在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中占95.99%,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为“整体有效”的公司数量为3513,占总上市公司数量的96.46%。披露了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数据的各类公司数量为2827,占总上市公司数量的74.51%,其中出具审计合格意见级别为得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级别的公司有2677家,占比94.69%。从上述报告列举的的所有数据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都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规范体系,且实际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质量较高。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对内部控制质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盈余持续性三者关系的研究方面,国外文献有以下几个趋势:第一,在内部控制质量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的方面,诸多文献都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展开,其中就包括内部控制质量会对盈余质量、盈余持续性及其组成部分产生何种影响;第二,在内部控制质量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方面,国外在内部控制质量对于高管薪酬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但在内部控制质量对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方面起步较晚,相关文献较少;第三,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方面,大多数学者都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从静态的角度考虑高管-员工薪酬之间的差距是否能对企业业绩或者是会计盈余产生影响,鲜有文献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内部薪酬的差距是否能对盈余持续到未来的可能性产生影响即盈余持续性产生影响。所以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国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
Doyle等(2007)通过研究美国在报告中显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相关企业,得出“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导致了应计质量偏低”的结论[1]。Ashbaugh-Skaife(2008)的主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对于同一年报期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不同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2]。Chan(2013)对得到无保留ICFR审计报告的公司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CAR)采用404条款的部分比前一会计年度更大[3]。Brwon等(2013)在研究德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改革与盈余质量的影响时发现,内部控制改革可以通过提高资本资源的配置效率来提高盈余质量[4]。Ji等(2017)用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质量,选择自愿提供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自愿披露与盈余质量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关系[5]。
(2)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
Dichev and Tang(2009)通过研究,认为会计盈余的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会计与经济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属于会计因素,会对盈余持续性产生正面的影响[6]。Altamuro and Beaty(2010)通过双重查分检验法来分析企业内部实行内部控制政策对财务报告能产生何种影响,研究发现,实行FDICIA规定的内部控制比不实行的企业盈余持续性更高[7]。Lin and Yu(2015)的研究认为,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进一步提高盈余持续性[8]。Heidarpoor等(2015)对德国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会降低盈余的波动性,从而使盈余持续性得到提升[9]。Gong等(2020)在研究中将盈余分为应计项目与现金流盈余两组,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更容易对应计项目盈余进行操纵,导致应计项目盈余的持续性低于现金流持续性[10]。
......................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内部控制质量
(1)内部控制的定义
从字面上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拆分开来,包括了企业、内部与控制。企业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主要客体,内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控制是其实施的实质与含义。所谓控制,在汉语的解释中,即为保证组织内各项计划按规定去实现而实施的监督与纠偏的过程。内部控制观念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内部牵制阶段,《柯氏会计词典》把内部牵制界定为:“用于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经营活动,避免产生错误与非法业务所设计。”其主要特征为:每个业务需要多个部门进行控制,实现交叉检查或交叉管理。
第二发展阶段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此阶段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成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作了划分:一部分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由组织规划和保护所有资产、保护会计记录的可靠性,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方法与程序所组成;另一部分则为内部管理控制,所有为改善经营绩效、确保管理部门所制订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以及与之有直接关系的管理办法和程序等构成。这个阶段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内部控制架构与内部控制总体架构,通过COSO报告,内部控制已成为了公司整个运行流程的组成部分,但前提是合法经营,以达到改善内部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目标,从而向外部提供可信的财务报表。总体框架主要分为管理环境、风险评价、管理行为、信息与交流、监督管理五部分组成。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就是市场发展中针对受托人与代理人人际关系中出现的机制问题与解决方法的基本学说,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探索在共同利益相矛盾与信息不准确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企业代理人该怎样设计良好的机制来引导委托人。委托理理论所遵从的就是以“经济人”假说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并以下述两条基本假定为前提条件:
(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权益相冲突
委托代理理论中的委托人与代理人均为“经济人”,行动总体目标都是希望达到对企业经济效用的最优化。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最关注的是努力的结果,而代理人则最关注的是努力的过程,所以委托人的利益是由代理人成本(付出的努力)所决定的,代理人的利益就是委托人的成本(支付的报酬),因此委托人与代理人双边的共同利益不是绝对统一的,或者是相冲突矛盾的,但因为各自权利的相互抵触,委托人便可以运用代理人所委托的资源决策权谋求自已的利益,所以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必须形成一个制度以均衡二者彼此对立的矛盾冲突。
(2)委托人和代理人间信息的不对称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虽然委托人并没有直接观察到代理人的工作的努力程度,但代理人很了解自己付出的努力,委托代理理论指出代理成果是与代理人努力水平直接相关的,因此具备可观测性与可证实性。因为委托人无法知道代理人的能力及努力的水准,所以代理人便可以运用本身掌握的信息资源优势,谋求自我效能的最优化。委托人需要制定一个协议或激励机制指导代理人选择符合委托人共同利益的最优工作能力水平。要想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代理人满足委托人共同利益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奖赏,或者对代理人谋取个人利益的表现倾向加以督促约束,以此来规范代理人的不良行为。
...............................
第3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1
3.1内部控制质量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分析...........................21
3.2内部控制质量对盈余组成部分持续性的影响分析.........................23
第4章研究设计....................................26
4.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26
4.2主要变量定义.......................................25
第5章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33
5.1描述性统计..........................................33
5.2主要变量间的相关性统计.................................34
第5章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如表5.1所示,根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可以得出,内部控制质量ICQ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2.011,说明同为制造业但不同公司间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有差距。当期盈余Earnt与下一期盈余Earnt+1均值与标准差相差不多,说明样本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研究期间内的会计盈余较稳定,差距不大。应计项目盈余ACC的均值为0.012,现金流盈余的均值为0.059,且应计项目盈余一般小于现金流盈余。高管-员工薪酬差距GAP最大值为6.309,最小值为0.181,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不均衡。

工商管理论文参考
工商管理论文参考

.............................
第6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6-2020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样本,首先创新地将管理学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解释了内部控制质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机理;其次通过实证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盈余的组成部分(应计项目、现金流)持续性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检验,验证了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中介效应,最后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了工具变量法与替换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具体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首先,从各项结果分析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呈正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会对盈余持续性产生正向的影响,这与最初的假设一相符合。而且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情况参差不齐,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们的发展,对于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起到核心作用。因此,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于盈余持续性的影响,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制造业盈余持续性的积极作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及其组成部分,这与最初的假设二相符合。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结构设计的一个基础,能使整个企业内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最终得以标准化,并充分发挥对其盈余风险规避识别与加强监管约束的协同效果,可以做到有效防范控制高管对于盈余操纵行为,改善内部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大幅度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
最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在内部控制质量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与最初的假设三相符合。在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与发挥作用过程中,可以借助内部薪酬差距这个激励手段,来使企业得到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