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关于行政文化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经历了历史的积淀与发展。我国的行政文化理论,吸收了传统的、西方的研究成果。通过查找,从 2000 年到 2017 年,在知网上就可搜到两三万条以“行政文化”为主题的文献资料,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功能、作用与影响;构建及创新等。
首先,行政文化的概念界定。在广义层面上,行政文化被定义为“由国家行政组织的物质设施、制度规范和行政人员所应共同具有的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心理状态、行为标准和生活方式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14];从一般的中层含义来说,行政文化是指对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产生影响行政行为的各种行政思想、理念、价值观、态度、规范等;从狭义上看,张金鉴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定义“政府官吏或公务人员所应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15],这里涉及的概念不仅体现了行政文化对体制内成员的影响,
最后,行政文化功能。费阳升指出,行政文化具有更新、改造、模块化、激励、衍射、聚合、约束和导向等功能[19],促进行政成员发自内心的认同,文化理论的坚定,才能达到政治上的坚定;黄学贤对行政文化的功能研究更为具体和全面,分为三类功能:“控制功能、聚合功能、运作功能”[20]。控制功能体现在能够指向被行政群体共同遵守的价值观、理论思想,并控制组织的整体思想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提出组织所应该达到的职责目标,并规范行政人员的行为;聚合功能体现在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以及共同遵守的理念、规范,促进成员有较高的归属感、群体凝聚力加强;运作功能体现在行政文化对时代的不断适应,向更适合组织发展的方向变革、更新,甚至推动社会的变革。所以,行政文化不仅对政府组织形式、行政行为产生影响,更会对行政观念及行政风气产生影响。行政文化作为整个行政组织人文精神的长期积累,通过识别普遍存在的、正确的行政理念、行政价值观等来激发公务员的归属感、责任感与认同感。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层公务员
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对“基层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明文规定,不同的研究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其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西方的街头官僚理论,对街头官僚的定义也被引用到对基层公务员的概念界定。李普斯基认为“街头官僚是指基层的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雇员直接和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54],他们是处于政策执行的末梢环节,位于行政系统金字塔体系的最底层,掌握一定自由裁量权的公务人员,类似于我国的基层公务员。基层公务员人数很多,规模很大,是国家公务员的主体,是人民的公仆。

...........................
2.2.1 行政文化理论
理论的形成是经过对众多事物的短期或者长期的实践观察和大脑思维的总结,会形成一组简化的模型,提高人们对关键性的、本质的事物演变过程进行清晰的理解。行政文化理论的逐渐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成和发展并非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受到多学科的渗透和影响,在不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中逐渐形成的。行政文化最重要的本质不仅在于要关注行政人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否得到发挥,而且更关注如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其适应性不仅注重将行政文化从静态转为动态适应当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预测与把握未来。行政文化理论继承了管理科学史上各种派系管理理论的非凡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变和重建了传统的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行政文化理论的提升已经发展到了最高水平,已经成为一种最新的行政管理理论。
行政文化中的物质、制度文化为政府变革的外在驱动力,更重要的行政精神层面理念和心理的内在驱动。因此,要实现形成现代政府的目标,必须发展随时代进步的新型行政文化,更新行政理念,从思想价值上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公务员的培养塑造更要建立在行政文化的塑造基础上,从制度和精神两个方面,规范行为和树立理念以促进行政心理内化两个方向,培养知行合一、说到做到的公务员群体。
.............................
3.1 调研实施与数据分析.....................................24
3.2 基层公务员知行偏差现象的总体描述.................................33
4 影响基层公务员知行偏差的因素..................................47
4.1 行政组织与社会层面...............................47
4.2 行政制度层面..................................49
5 行政文化视角下校准基层公务员知行偏差的路径.................................55
5.1 培育行政文化的现代思维,提高基层公务员服务动力.............................55
5.2 落实行政文化制度,规范基层公务员行政行为...................................57
5 行政文化视角下校准基层公务员知行偏差的路径
5.1 培育行政文化的现代思维,提高基层公务员服务动力
5.1.1 创新以人文本的服务文化
首先,对行政文化的行政理念进行创新,重塑政府形象。摒弃传统行政文化的糟粕元素,推陈出新;开发传统行政文化的优秀基因,发扬继承。传统行政文化中诸如以宗法政治为基础的“家长制观念”、浓厚的“官本观念”、对权力的角逐、传统的人治主义等,是对民主与法治的践踏,是制约创新行政文化的糟粕文化。但是,传统行政文化也曾提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曾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官员修养,曾提倡“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的学习精神,为我们现代行政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立和谐政府提供治国理念支撑。在吸收传统行政文化优良元素的基础上,探究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带来的的创新动力,重塑“一切为了人民”政府形象。

..............................
6 结论
行政文化并不是将行政管理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是构建一套符合行政管理的制度方法论以及理念价值,不同时代的行政文化对行政主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中管理控制行政理念会促使基层公务员人治心理的产生,进而影响行政行为。而现代行政文化所提倡的服务理念有助于塑造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精神,行政制度可以制约和规范基层公务员行为,预防知行偏差现象。笔者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行政文化研究的文献与书籍以及各种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偏差以及价值观偏差研究的文献、资料,确定使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山东省巨野县的基层公务员按照比例进行随机抽样,了解当地基层公务员认知与行为现状,探讨基层公务员在理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的偏差,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促进基层公务员知行合一的对策。
统计学中的偏差是指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本文所讲的偏差是公务员应然行为与实然行为之间存在错差,是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偏离,只要不完全相符就是存在偏差。研究发现,基层公务员的知行偏差主要表现为:行而不知、知而不行、知行相悖。行而不知:行政价值观冲突“不知顺违”、效率低下“不知是非”、行为趋同“不管对错”;知而不行:行政主体文化迷茫“不能行”、自身职业认同感低“不愿行”、受多种压力牵制“不敢行”;知行相悖:逐利行为忽视公共利益、双重表现遮蔽求实思想、应付行为模糊公仆情感。这些问题存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制度层面来说,形式化培训教育作用不足、行政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奖惩制度的制定缺乏实践性;就行政组织与社会层面来说,尚未形成高度为人民服务的行政理念、群体影响导致从众、缺乏容错机制;就基层公务员自身层面来说,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失衡心理驱动、未做到情感自觉。剖析基层公务员知行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解决问题、促进基层公务员知行合一指明了方向,需要培育行政文化的现代思维提高基层公务员的服务动力,并落实行政文化制度规范基层公务员行为,最后通过基层公务员的个人自觉将行政理念内化于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