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正面临着更加不确定及充满挑战的生存与经营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知识已经取代其他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也来源,知识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流形态。组织间知识转移和组织内部创新是企业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内部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知识技术储备的特点,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条件,因此,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成为企业获取知识的关键路径。供应链联盟作为一种战略联盟和企业协同网络,为企业间知识转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由于供应链联盟各节点企业成长经历不同、行业背景各异、所处的经营环境、文化氛围也常有差别,因此各节点企业所拥有的异质而又互补的知识源汇聚成"供应链知识库"。如果从知识管理角度加以理解,供应链不仅是一条集成化的物流供应链,更是一条蕴藏着丰富知识资源的知识链。正是出自对外部知识资源的迫切需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和零售商、客户以及物流企业相互联结与整合在一起,实现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最终形成以知识转移为核也的、企业间拥有较高信任度、共享战略愿景和发展目标的联盟网络。然而,供应链联盟能否保持长期稳定进而为联盟企业持续提供创新所需要的外部知识资源?供应链联盟能否自然成为企业间知识转移的重要通路呢?事实上,联盟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很高的不稳定性。Das&Teng(2008)、Zeng&Yan(2003)通过实证研究取得联盟失败的相关研究数据;美国联盟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8年,日本和欧盟的联盟寿命为14年,联盟的不稳定率高达35%-50%,联盟知识转移满意度为17%。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在巧93年对日本、美国、欧洲164家跨国公司的联盟及其并购进行调查,发现只有一半数量的联盟获得成功,大多数联盟的寿命不到7年。可以看出供应链联盟并非是一种"稳定的战略合作模式",这种不稳定性也直接导致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低效率。
..........
1.2硏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知识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间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取新知识的关键途径。在当今知识与信息的经济化会,企业靠单打独斗、孤立经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凭一己之力想获得可以强身健骨、保持竞争优势的知识资源,都会感到力不从必。为此,大多数企业都会努力寻找潜在的、合适的合作伙伴,试图与之建立起某种战略联盟或网络组织,通过相互间的知识转移,最终获取所需要的宝贵知识。作为一种战略联盟模式,供应链联盟既能为成员企业提供丰富的新鲜、异质、而又互补的知识资源,又能为成员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创造一个有效平台。那么,供应链联盟又如何能实现企业间知识的高效转移呢?首先,可以从构建供应链联盟企业之间的关系入手。有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间关系以及企业于联盟网络中的嵌入性联结是研究企业间合作问题的有效视角和路径方法(JosMara,2004)?。还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企业合作关系对各种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他们认为企业通过密切的伙伴关系可被赋予更多的接触新鲜知识的机会,进而提高知识转移的意愿,影响企业间知识的效率转移。关系投入的相关理论表明:联盟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如:经济利益投入、结构规则投入、人际关系投入等)对企业间关系进行投入,以获得理想的合作伙伴关系,有效促进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关系投入所要构建的理想伙伴关系,应该具有良好的关系质量和强联结关系结构两方面特征?。关系投入增进伙伴企业间的沟通、信任、和承诺(关系质量),形成伙伴企业么间的强关系联结(关系结构),都有利于供应链知识在企业间进行跨组织转移。
........
第2章文献综述
2.1关系投入文献综述
在英文数据库Elbsco、Science DirectEmerald、ringlink和中文数据库万方、CNKI、维普中,输入关键词"关系投入"(或英文:relation shipinvestment),对关系投入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检索,搜索结果湿示:国外学者对关系投入的研究及论述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关系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网络嵌入性理论、以及关系营销理论的相关研究领域之中,而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反映在社会学领域对中国本±文化情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研究方面。JosMara(2004)等认为联盟企业间的关系为企业赋予更多的接触新鲜知识的机会,增加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意愿,影响知识的效率转移,因此,研究企业间合作及知识转移问题,应该首先从企业间关系、企业与联盟网络的关系角度来进行。P.Kaleetal.(2002)结合企业关系理论提出关系投入的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关系投入作为联盟企业么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安排,有效促进企业间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进而为企业间知识共享与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有效的通路。Asanuma(2006)也认为,关系投入对联盟企业间进行默会性技术知识的转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Singh&Dyer(2009)认为关系投入是组织间协同合作模式进行技术和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①关系投入能够使联盟企业对现有技术知识进行评估,进而清楚了解自身的知识缺口;②关系投入能够保证联盟伙伴之间在技术和知识创新过程中保持紧密的互动与频繁的沟通;⑨关系投入能够使企业对合作伙伴的技术和非技术知识进行高效整合,提高知识吸收效率。
.........
2.2知识整合能力文献综述
DeBoer等将协作能力、系统能力、和社会化能力作为知识整合能力的构成部分,其中协作化能力——组织成员与组织外部团体或单位通过相互沟通与支持将复杂显性知识或隐形默会知识整合成新知识的能力:系统化能力——执行生产作业的标准化程度;社会化能力——经非明文规范的默契或准则、姐织文化及价值观,通过成员间协调配合将内隐知识整合成新知识的能力。Nonaka等指出知识整合能力是四个转化过程不断循环反复的集合体:即外化过程隐形知识转化为可编码的外显知识;系统化过程外显知识之间结合成结构性系统知识;内化过程——系统化知识被组织成员吸收成默会内隐知识;社会化过程内化知识通过互动与共享变为共同性的知识,这些知识而后再被外化进入新的一次循环。Zander&Kogut首次提出知识整合能力(Kno ledge Integration Capability)的概念。认为知识整合能力是企业对新获取的知识和原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是一种通过吸收和使用已有的各种类型、各种来源的知识进行知识重新排序的过程。Grant?首次建立了基于知识的组织能力的概念,将知识整合能力视为构建动态环境下姐织竞争优势的一种潜在能力,深入分析了组织能力在知识整合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及影响竞争优势取得的知识整合特征,这其中包括范围、效率和灵活性。他认为整合组织成员的专业知识是维系和构建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并指出知识整合范围反映整合能力的宽度,整合效率代表个体专业知识的整合程度,整合灵活性说明组织利用原有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
第3章理论基础..........33
3.1交易成本理论........35
3.2网络嵌入理论........36
3.2.1弱联结优势理论........36
3.2.2强联结优势理论........37
3.2.3结构洞理论........38
3.3社会资本理论........39
3.4知识螺旋转移(SECI)理论........40
3.5对基础理论的评述........41
第4章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43
4.1概念模型的提出........43
4.2变量结构设计与内涵分析........44
4.3研究假设........53
第5章问卷设计测试........60
5.1问卷的设计........60
5.2变量的测量........61
5.3前测性访谈........68
5.4企业试调查........68
5.5小样本测试........70
第6章大样本调查与数据分析
6.1数据采集与描述性统计
为获得真实且充足有效的样本数量,本文在确定调查对象、样本量、问卷发放与回收等方面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并做了大量工作。由于问卷内容涉及关系投入、知识整合能力、供应链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等不同构面的相关内容,送就要求问卷的填答者对企业及供应链联盟的总体状况要有较好的了解,尤其在与联猫企业维系和发展伙伴关系方面掌握更多的情况和信息,因此本文格调查对象确定为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与伙伴企业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边界王作人员。本文通过构建关系投入、知识整合能力、供应链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间的作用关系展开数据分析。目前各文献就结构方程所适合的样本数量还没有一致性的结论。其中,有的学者认为样本量应保证被试者与测量题项的数量比例达到5:1上,能达到10;1为最佳(Gorsuch,1993,转引自黄芳铭,2005);有的指出細足结构方程样本大小的下限是300-4日0(Gerbing&Anderson,1988,转引自黄芳铭,2005);如果各研究变量都呈正态分布,那么自由参数的数量与样本容量的比值达到1:5就足够充分了;还有学者认为适合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的样本量需要在300-400之间(何晓群,2004)。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设定的样本数量为至少大于300。
...........
结论
本文在对关系投入、知识整合能力、供应链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己有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界定、维度确立、理论逻辑分析,从供应链联盟企业关系投入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关系投入——知识整合能力——供应链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并且使用SPSS和AM0S22.0等统计分析工具对关系投入、知识整合能力与供应链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得出下研究结论:从实证研究的结果看,本文提出的关系投入影响外部知识整合能力的3条假设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全部获得验证支持,即经济利益投入、结构规则投入、人际关系投入分别对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从影响效应的具体结论来看:关系投入各维度中,对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影响最大的是结构规则关系投入(直接影响效果02=0.64,P<0.001),其次是经济利益投入,影响最小的是人际关系投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关系投入影响内部知识整合能力的3条假设都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即经济利益投入、结构规则投入、人际关系投入均对内部知识整合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对送种检验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作出合理性解释: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知识整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企业内生化的需要,联结关系等外部网络环境的变化往往只是起着有限的推动作用,因此内部知识整合通常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外部关系的影响多数都是通过外部知识整合而传递和作用于内部知识整合,进而导致关系投入对内部知识整合能力的影响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和削弱。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