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各大中型城市都在加紧规划及建造自已的地铁、轻轨的轨道交通网络,以便能更好来优化、改善城市的功能布局,解决越发拥堵的交通出行问题。截至到2013年末为止,我国已幵通的地铁运营的城市有19个(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运营线路达到了 74条,线网运营总里程达到2326公里。2013年我国又新增两个城市开通了地铁运营,新增运营线路10条,新增线网运营里程340公里。分析人士指出,未来3年,至少有10多个大中城市将获得批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至少还要持续10年以上。地铁车辆在整个地铁系统设备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地铁系统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设备之一,约占到整个地铁设备投资的50%,整个地铁投资的18%左右。它是多专业综合性的产品,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控制、材料等多个领域,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地铁车辆维修主要是对车辆各个子系统进行的检测、检修和维护,保证车辆质量,实现车辆安全、可靠、高效、品质运行。地铁车辆维修管理相当于一个生产型企业的管理,它包括有人员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活动。地铁车辆管理部门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对车辆进行检修维护,对运营过程出出现的故障及时排除及时处理,对疑难问题进行攻关,对存在问题进行改造。还包括由地铁车辆维修衍生出来的地铁车辆维修设备的管理,如洗车机、架车机、不落轮镟床等大型辅助设备。由此可见,在地铁运营公司的生产运作中,车辆的检修维护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已幵通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中,尤以北上广深以及南京等城市的地铁运营经验最为丰富和成熟,特别是在车辆的维修管理方面。
……….
(二) 国内外地铁车辆维修管理现状介绍
目前,世界上对城市地铁车辆维修根据维修目的的不同,将其分为预防性维修和状态性维修两大类。预防性维修是指从预防设备故障的立场出发,限制设备故障的产生而采取的相应维修措施。预防修规程制定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车辆运行的时间;车辆运行的公里数;车辆制造商提供的维修依据以及建议;设备当下运行状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预防性修也称作计划修。计划修是指根据预先制定的计划与标准,地铁车辆运行的公里数或者运行的时间达到计划时,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地铁车辆进行的检查和处理。当故障发生与工作时间有密切关系但又不能准确监控的零部件,可以采用计划修。一般来说地铁车辆计划修修程包括双周检、三月检、年检、架修以及大修。状态性维修是指在对设备进行检测的基础上,一旦设备的某一参数超过了实现确定的设定值,则需要介入维修,并根据参数变化趋势及情况对设备进行检修。对故障发生能以参数或标准进行状态检查的零部件,采用状态修的方式。
……….
二、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综述
(一)6S理论概述
6S理论最早是从日本的5S管理理论扩展而来,是生产管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的现场管理模式,根本目的在于彻底消灭企业浪费、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5S管理最早在円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实施,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eituske)。5S就是由这五个单词的日语拼音罗马字母的首位S组成,是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的活动。5S活动是组织管理中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在R本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不断改进提高,实践证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0年代中期,我国很多企业在学习引进5S理论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又结合国内实际加上了第六个S,即安全(Safety),这就是“6S理论”。它更全面、更适合在我国企业应用、实践和发展。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和执行力。它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曰常行为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让员工易于理解并全身心的投入,统一员工的工作行为,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好。6S理论六大元素的内涵,用几句话简单概括就是:“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清扫”——维护保养,故障为零;“清洁”——形成制度,持续执行;“素养”——遵守标准,养成习惯;“安全”一规避风险,生命第一。
………
(二)国外研究现状
6S理论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的一项最基本要素,起源于国外现场管理的发展和研究。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最基本的管理方式,日本及欧美国家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是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欧美等发达国家,尤其是制造类企业的现场管理则成了整个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础,现场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工业产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十八世纪,美国人惠特尼提出了 “互换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合理化和简单化的基础,生产转向大量生产发展。英国人色比琪编著了著名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阐述了专业分工、工作方法、工器具使用、设备制造的经济原则等等。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著名管理学者泰勒在机械制造领域创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即:计划安排、时间测定、生产控制与方法设计等都是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泰勒为了进行探索这个概念,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并提出了工作标准化和定额管理原理,一下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好几倍,从而奠定了古典管理理论。吉尔布雷斯致力于生产过程研究,他制定了 17种基本动作要素以及工作流程分析,他为工作与操作的改进和后来的预定时间标准创造了科学的依据,提供了至今人们仍为沿用的思维方法。享利.福特开创了符合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线同步化系统(流水线),使制造领域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这一时期,享利.甘特又创造了 “计划控制图”或叫“甘特图”,艾马逊又提出了 “奖金计划”和“提高个人效率的十二原则”,为生产管理及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三无锡地铁车辆维修体系简介........ 11
(一)基本技术条件........ 11
(一)车辆配置情况........ 11
(二)维修组织........ 12
(四)乍辆维修基地........ 13
(五)维修制度 ........13
(六)维修计划........ 14
(七)维修成本........ 14
四无锡地铁车辆维修管理现状........ 15
(一)生产管理........ 15
(一)技术管理........ 16
(二)质呈管理........ 18
(四)安全管理........ 19
五无锡地铁车辆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20
(一)组织设计不够健全 ........20
(二)现场管理制度还需完善........ 20
(二)岗位、作业标准不统一........ 20
(四)接口、流程上还不够顺畅........ 21
(五)素养不高、经验不足........ 21
(六)效率低、安全薄弱 ........21
七基于6S理论的无锡地铁车辆维修管理改进措施
(一) 导入6S管理
目前无锡地铁仍处于前期运营准备阶段,有的库房仍有施工作业,各项检修作业并未完全展开。在企业还在筹备、起步阶段即进行6S管理更有利于管理的落实及习惯养成。在企业初始阶段实施6S管理,由于没有企业长期运营后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员工也多是学校刚毕业学生,此时实施6S管理,可以有助于养成员工的良好习惯、塑造员工形象。整理“整理”是6S管理第一步,即将工作场所内需要与不需要的东西(多余的工具、材料、废料等)予以区分。把不需要的东西搬离工作现场,将需要的工具、材料等予以分类并标识管理,使工作现场只保留需要的东西。如此可以使工作场所清晰、整齐。检修库内整理即将各检修库内不需要的东西(各种工具、材料等)清扫出库区,只保留必要的设备,如运用库只安装有隔离开关柜,联合车库只安装有转向架升降机,移动升降机等。并对各轨道及相应隔离开关柜进行标识,使检修人员对各股道及隔离开关柜清晰明了,避免误入高压轨区。尽量减少库区内的物品、工具,也降低了因工具遗漏在轨行区而引发安全事故。运用库、工程车库整理、隔离幵关柜标识如图所示。
…………
总结
要想达到地铁运营的收支平衡,必须既要保证整个运营相关的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又要确保各项成本控制在科学有效的范围之内。地铁运营生产任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客运组织,二是设施设备维护。而设施设备的维护既是完成客运任务的基本保障,也是控制运营成本的重点和难点,车辆检修是运营设施设备维护的重中之重,既是保证客运安全、可靠的核心设备,也是设施设备维修成本的幵支大户。在运营效益与维修成本这把“双刃剑”之下,无锡地铁运营公司车辆部只有在车辆检修工作中通过不断深化、创新6S现场管理理念,并真正做到持之以恒,最关键的还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点抓好管理与生产人员的素养,把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实施、自我控制。总之,6S现场管理,就是对车辆维修现场所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信息、能源等因素的及时、科学、有效的调整,从而不断促进整个团队管理水平和检修生产效率的提高,不断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并借此6S现场管理来打造“精修细研、安全高效”的无锡地铁特色的车辆维修文化体系。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