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加速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新的管理机制和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明显加快,知识和技术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成为时代新的主题。“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1。在这一背景下,国家之间较量的实质从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正逐步转变为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的较量。因此,为了适应这一趋势的变化,当今世界大国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创新视为国家发展战略,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促进本国各行业的自主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关键要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要大幅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学科体系较为完备、科技人力资源居世界首位、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科技大国2。但是,科技力量的发展不但要看发展的数量,更应该看发展的质量,不但要和本国发展的纵向比,更应该进行国与国的横向比较。考察世界技术创新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技术创新从来都不是在国与国之间均衡发展的,它总是由少数国家率先取得突破并推动和引领该国取得突破式超越发展的(例如近现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的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引领、科技经费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通过研究近年来公开出版的有关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报告。
………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先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和分析技术创新的动因和行为,构建了技术创新系统概念模型,提炼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并用实证的方法展开研究。主要内容是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把系统科学思想和理论引入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以系统动态发展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客体、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技术创新动力要素、技术创新环境要素等为核心要素,构建“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模型,如下图1-1所示:主要内容是在对技术创新系统进行解构性认识的基础上,选取了技术创新动因、组织学习、组织激励、技术创新行为等技术创新系统要素变量,以技术创新动因为先导变量,以组织学习和组织激励为中间变量,以技术创新行为为结果变量,构建了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以揭示研究技术创新行为产生、发展的的规律。
…..
2理论与文献
2. 1技术创新动因与技术创新行为
国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较多,其中的一些早期成果已经在技术创新研究领域成为经典内容。如,技术创新理论的奠基者j.A.Chumpeter所倡导的技术推动论、J.Schmookler所提出的需求拉动论、C.Freeman、D.Mowery和N.Rosenberg所得出的技术一市场双重驱动论等。肯尼迪、冯?威札克、费尔普斯等认为创新的主体都是企业家,成功的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市场需求因素、政府和企业家偏好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内外对技术创新动力因素的研究和挖掘比较充分,通过文献整理,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动力因素见下表2-1。对于技术创新动力因素及其作用过程的认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过程。一元论分为技术推进说(technology-push)和需求拉动说(market-pull)。后来人们认识到创新的动力并不是仅仅来自于某一个因素,创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产生了技术创新的“二元论”和“多元论”。
……..
2.2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
通过文献检索和整理,笔者发现国外对组织学习研究的历史较长,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较为广泛和深入。国内外有关“组织学习”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及研究特点见下表2-6。本文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利用来调整自身行为,增强自身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并获取竞争优势和高绩效的一种主动性、持续性和系统性行为。它能使组织侦测到环境变化并促使组织产生相应的应对行动,它是知识的获取、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的过程,是知识的转化和创新的过程,它能够显著提升组织能力和组织绩效。通过对环境的监控,组织可以获取公幵知识、事实和信息,信息系统可以用来存储、管理和修改信息,进行研究和发展、教育和培训、专利监控等。知识获取不仅取决于从组织外部获取的知识,也取决于己存在知识的重新整理、先前知识的修订、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修正。
……..
3理论模型的构建........ 71
3.1技术创新系统的解构性认识 .......71
3.1.1技术创新的哲学认识及相关概念辨析....... 72
3.1.2技术创新系统的认识性建构....... 82
3.2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90
4研究设计 .......108
4.1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108
4.2变量的维度及测量....... 109
4.3问卷的初步设计....... 116
4.4探测性调研及量表测试....... 122
4.5本章小结....... 126
5实证分析....... 127
5.1数据收集....... 127
5.2样本特征分析 .......127
5.3信度与效度检验....... 131
5.4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134
5.5实证结果解释和探讨....... 144
5实证分析
5. 1数据收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积累,追求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对每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十分重要。无论企业规模如何,行业怎样,所有权如何,只要企业想求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不断的实施创新。因此,本研究在调查取样时,对企业的规模、行业和所有权属性并没有做任何限制。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本次问卷发放和回收历时6个月时间。整个调查的过程中,共发放问卷320份,最后本研究收回问卷296份,回收率约为92.5%,剔除问卷填写不全、前后差距太大、同一题项多个选择以及整个问卷统一选择一个答案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274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2.6%。
………
结论
本文在对技术创新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激励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等相关理论文献分析综述的前提下,在对技术创新系统进行解构性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技术创新动因为先导变量,以组织学习、组织激励为中间变量,以技术创新行为为结果变量的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并设计量表,收集数据,用SPSS计量工具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本文认为技术创新行为是组织创新环境要素、创新能力要素和创新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一种结果,是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动因要素驱动下做出创新决策,进而整合组织学习要素和组织激励要素产生的持续性行为。在技术创新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中,技术创新动因是促使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的主要环境因素,对组织技术创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组织学习和组织激励是促进技术创新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核心要素,技术创新动因必须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激励的中介作用,才能使创新主体产生创新行为并使行为持续发展。通过以下实证研究结论,有力地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技术创新行为理论模型。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