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本研究对回音室进行了深入的概念界定和形成机制分析,特别强调了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心理驱动在回音室形成中的作用。这为后续回音室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揭示在线社交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环境及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日常交流和自由表达的平台,同时也重塑了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和范式。通过在线社交媒体平台,任何人可以匿名地分享生活、交换意见以及获取信息,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用户的社交生活,同时也为公共议题的讨论和社会舆情的形成提供了空间[1]。在线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交流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关系的构建。现如今,在线社交媒体更是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舆论场,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2]。
然而,在线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也带来了一些极端现象,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回音室”效应[3]。在在线社交媒体的平台上,由于算法推荐的个性化以及用户自我选择的倾向性,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和交流与自己观点和兴趣相似的信息,进而形成封闭的信息交流圈子,即“回音室”(Echo Chamber)[4]。回音室使得用户的观点和信仰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放大,而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却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线社交媒体中回音室的出现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它可能加剧社会的极端化和意见分化,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变得困难[5]。其次,回音室也对民主政治和公共讨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6]。政治候选人和政党利用在线社交媒体回音室来加强自己的影响力和支持度,但同时也加剧了对立和冲突。此外,回音室还可能导致信息的单一化和极端化,影响公共议题的多元化讨论和社会舆情的健康发展[1]。
博士论文怎么写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在线社交媒体回音室研究
“回音室”最初是指具有用于产生空心或回声效果的声反射壁的物理“室间”[3]。而在线社交媒体中的回音室的定义完全不同,它可以视作一个特定的社交网络用户群体,这些用户主要关注和接受与其现有信念和观点一致的信息,同时有意避免接触那些与自己持不同立场或观点的信息。这一现象在在线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平台上尤为明显,因为这些平台的推荐算法通常倾向于推送与用户现有观点相一致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信息的同质化趋势。因此,由回音室引发的回音室效应是存在于在线社交媒体和网络环境中的一种群体现象,其特点是用户更倾向于与那些持有相似观点的人进行互动[7]。这种互动模式使得用户的观点得到加强,同时与外部以及不同的观点形成隔离。
回音室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源
回音室的研究起源于对在线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关注。这种关注在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得到了显著的强化。随后在2001年,卡斯·桑斯坦发布了他的著作《Republic.com》[8],在书中深入探讨了互联网对群体极化的影响。Sunstein指出,由于人们在网络上倾向于与观点相似的群体互动,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孤岛化和观点的极化,从而对社会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9]。
2、第二次浪潮
回音室研究的第二次浪潮兴起始于2008年。同年正值奥巴马总统选举。在这一年,詹姆森和卡佩拉共同出版了题为《回音室》[10]的著作。他们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回音室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本书不仅为回音室下了明确的定义,还探讨了回音室如何在现实中产生影响,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9年,Garrett等人指出个人更倾向于寻找加强自己观点的在线政治信息,而不是挑战自己观点的信息[11]。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
2.1 在线社交媒体
在线社交媒体是一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平台或应用程序,旨在促进用户与其他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之间的互动,并交换由用户生成的内容[45]。这些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内容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覆盖了从个人生活分享到专业交流等各个方面。在线社交媒体的特点包括实时性、互动性和用户生成内容,它们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和娱乐的方式[4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促进社交互动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平台[47]。这些在线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创建个人档案的机会,还使他们能够与全球的其他用户建立联系,并自由分享及交换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46]。在线社交媒体的种类繁多,涵盖了从社交网络网站(如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即时通讯服务(如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到宏观与微观博客站点(如Twitter、WordPress、Tumblr),乃至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如World of Warcraft、League of Legends)和虚拟世界(如Second Life)等多种形态[48]。
随着在线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大,这些平台已经成为影响公共意见、市场营销策略和社会动态的关键力量。人们利用在线社交媒体不仅来维持和发展个人关系,还在教育、商业、政治等领域寻找信息、进行讨论和参与决策过程[49]。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在线社交媒体的运作机制及其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对于掌握数字时代的社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2.2 回音室概念及特征
2.2.1 回音室
“回音室”这一术语最初指的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物理“室间”,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能够产生明显空心或回声效果的声反射壁[50]。而在线社交媒体中的“回音室”指的是在线社交媒体平台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社交网络用户群体,中成员倾向于分享和接收与他们已有信仰或观点一致的信息[5]。这个环境通常是由具有相似兴趣、观点或信念的人组成的,他们相互关注、相互交流,并共享相似的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同或相反的观点很少出现或被忽视[51]。
在在线社交媒体回音室中,信息的传播倾向于围绕特定的观念、意识形态或兴趣点进行。这导致了一个自我加强的循环,其中相似的观点不断被重复和加强,而不同的意见则被边缘化[52]。这种环境可能导致群体内的同质化,即成员之间的观点和信念变得越来越相似。此外,回音室还可能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这是指在高度同质的群体中,成员的观点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极端[53]。由于缺乏曝光于多样化的观点和信息,个人可能会更加坚定地认同他们原有的观点,甚至转向更极端的立场[54]。
在线社交媒体中的“回音室效应”指的是在回音室环境中,人们不断接收和强化与他们现有观点一致的信息,同时排斥或忽视不同的观点[5]。这种效应可能导致个人观点的极端化,使得个体陷入一种信息的孤岛,难以接触到多元的观点和信息。回音室效应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主要涵盖信息传播、社交网络分析、个体认知心理及社会影响等方面[10]。
.....................
第三章 考虑网络结构与用户特征的在线社交媒体回音室识别模型 ................................. 51
3.1 考虑网络结构基于复杂网络的回音室识别模型(Complex-Echo) ......................... 51
3.1.1 回音室操作定义 .................................... 51
3.1.2 回音室代表性网络 ........................................ 52
第四章 基于Complex-Echo的在线社交媒体回音室实证研究 ............................... 73
4.1 微博客在线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传播中的回音室 ..................... 73
4.1.1 微博客平台选择与数据来源 ......................... 74
4.1.2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 ................................... 75
第五章 基于CatBoost-Echo的在线社交媒体回音室关键成员研究 ................................... 89
5.1 回音室成员特征分析 ............................... 89
5.1.1 回音室成员特征选择 ..................................... 89
5.1.2 特征重要性评价 ........................................... 93
第六章 在线社交媒体回音室应用研究
6.1 基于Complex-Echo的舆情分析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扩张和普及,人们日益减少从报纸、广播或每日新闻等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189],转而依赖在线社交媒体平台[190]。这类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匿名和私密的交流空间,使得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更具隐秘性。然而,用户在在线社交媒体上产生的舆情信息也更容易被引入主流舆论场域,进而影响更多的网络用户[262]。
网络舆情传播的探究一直是信息科学领域的焦点。目前,学者们主要运用数学模型、超网络、复杂网络动力学模型以及仿真等手段来深入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这些研究致力于分析与舆情传播有关的众多因素,探索不同类型的内容或初始传播模式是如何影响舆情传播的整体态势的[263,264]。然而,关于具有相似兴趣或政治立场的用户群体在舆情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则相对较为匮乏[265]。
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在线社交媒体平台汇聚了众多具有不同兴趣、观点和背景的用户,允许他们自由分享新闻、信息和个人见解。在这种选择性较高的社交网络环境中,拥有相似兴趣的在线用户往往自然汇聚,形成倾向于接纳相同观点、排斥不同意见的社区,逐渐构建出一种同质性较强的群体,即回音室[3]。回音室产生的效应现象可能导致用户的思想、信仰或行为在群体中得到同化或放大。这一特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研究人员对其在在线社交媒体上的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先前的研究发现,回音室有助于加强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65],并在网络谣言的扩散中发挥放大作用[19]。然而,尽管虚假信息和谣言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缺乏研究来探讨舆情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是否普遍存在回音室。
博士论文参考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结果总结
本研究针对当前在线社交媒体领域普遍存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回音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首先,本研究着重对回音室的识别技术进行了系统性探讨,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其在社交网络中的表现的和强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了回音室在在线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可能性,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理论视角和创新的方法。接下来,将依次阐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通过对回音室的定义和形成机制的分析,明确了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对回音室形成的影响。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回音室如何导致在线社交媒体信息的封闭和极化,并对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通过与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等相近理论的比较,为理解回音室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
2、利用考虑网络结构和用户特征的基于复杂网络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提供了从网络结构和数据驱动两个角度识别回音室的方法模型。通过进一步的效果评价和模型对比分析,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潜力。
3、通过对在线社交媒体平台的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揭示了回音室在不同在线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表现和影响。研究不仅展示了回音室在信息传播和观点形成中的作用,还深入分析了回音室成员的特征和关键用户的识别。这些发现加深了对在线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动态的理解,并为解决信息偏见和社会极化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4、探讨了回音室在舆情分析、谣言管控和网络欺凌领域的应用。研究指出,理解和应用回音室,可以帮助在线社交媒体平台管理者更有效地管理舆情、反驳谣言和网络欺凌分析。这些应用不仅为在线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策略建议,也为用户在复杂网络信息环境中做出正确行为决策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