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报纸媒体中的京剧形象探讨——以《纽约时报》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563 论文编号:sb2024010314495951684 日期:2024-01-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笔者认为对于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西方报纸媒体中呈现的京剧形象研究应摆脱就事论事、孤立、片面的分析,需以客观的立场,辨明京剧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因素,避免因民族主义而产生过于主观的情绪观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京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同,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他也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因此,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代表,京剧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形象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构建良好、全面的京剧形象,有利于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感,同时,关于“京剧的海外形象构建”这一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对提升京剧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具有必要意义。
随着京剧的海外传播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国内外主流媒体,特别是国内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通过对外报道,构建良好的京剧艺术形象,是落实好京剧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关键部分。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可以被看作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国家,同时也是大众传播媒介极度发达与高度成熟的社会,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与便捷渠道。对于大多数对京剧艺术了解甚少的美国民众而言,报纸媒体对京剧的报道是其接触与了解京剧艺术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认知与看法的关键渠道。然而,基于文化语境与意识形态因素的差异,美国报纸媒体的议程设置及新闻加工方略影响了报道议题的选择、编写与呈现,其报道中塑造的京剧形象是否客观、全面,西方主流报纸媒体对京剧艺术产生了何种认知,成为当前需要探究的议题。因此,分析西方报纸媒体中的京剧报道,研究在新闻报道中,京剧以何种形象呈现,体现了怎样的认知,有助于了解京剧在美国受众中的真实形象和构建形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探索如何呈现良好的京剧形象,提升京剧的海外传播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思考与策略。

艺术论文参考
艺术论文参考

..........................
第二节 研究基础
一、京剧媒介形象的研究
在此类研究专著中,都文伟所著的《百老汇的中国题材与中国戏曲》一书,梳理和评述了英语世界近一百八十年来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的介绍、认识和研究,并提出从英文文本中理性地了解中国戏曲形象是美国受众对戏曲产生认知的首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是从中国剧团在美国的演出中感性地认识中国戏曲,最后是通过受众自身在舞台上的实践来模仿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法,以此达到了解戏曲艺术的目的。
关于京剧媒介形象的相关文章,张艳梅在《由“人民新戏曲”到东方奇观——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戏曲媒介形象辨析》一文中,分析了自1949年戏曲改革后,戏曲在媒介中的形象特征,将戏曲媒介形象定义为,在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产生的对于戏曲的认知。提出在构建媒介形象时,改善形象主体是最容易被受众接受,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策略和手段之一,并指出戏曲的媒介形象变迁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与转折,以此来强调戏曲媒介形象的重要作用。侯文军、乐梦云在《传播视域下对京剧文化的认知分析》一文中,分析了2015—2019年,京剧在我国主流媒体新浪微博与搜狐新闻中的媒介形象,从关键意象与情感倾向两方面,探究大众与官方媒体对京剧文化的认知与传播现状,提出官方媒体对镜京剧的宣传与关注聚焦于舞台和剧目,且整体对京剧艺术的文化认知较为准确与稳定,并呈现出较高的评价,但在京剧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宣传效果不佳、效率不高、方向不明等问题。
........................
第二章 《纽约时报》对京剧的报道呈现概述
第一节 报道数量与时间分布
报道数量与报道时间的分析可以直观地反应出报纸媒体对于某一事物的关注度以及该事物在某个阶段的影响力。报纸媒体的大规模长期报道,能够强调某一事物的重要性,产生更为强烈、持久的舆论反响,使受众更加关注与理解这一事物。因此,西方报纸媒体对于京剧的报道数量与受众对京剧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文通过对Lexis Nexis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从1978年至2022年,《纽约时报》中涉及京剧的报道共计813篇,即有813篇文章中出现了“京剧”一词。通过阅读,筛选出以京剧为主题、包含一部分完整表述京剧以及提及京剧相关活动的有效文章130篇。由此可见,较高的涉及频率可以表明,在西方社会的认知中,京剧是中国表演艺术形式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与话题性。但从有效文章占比来看,在1978至2022长达44年的时间跨度中,《纽约时报》对京剧的有效报道篇数可以说是非常之少,系统的、深入的报道文章比较匮乏,反映出京剧并非是西方报纸媒体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艺术论文怎么写
艺术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 报道体裁分析
报道体裁是内容呈现的规范化形式,反映了新闻文本的基本类别和样式,体现了新闻媒体对于不同事件的报道类型构建差异。本文依据报道文本,将《纽约时报》涉及京剧的报道体裁划分为消息、评论文章与新闻特写三类。

艺术论文参考
艺术论文参考

从图3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纽约时报》对京剧的130篇报道中,消息数量最多,达91篇,占比70%。评论文章数量有20篇,占16%,而新闻特写为19篇,占比14%。通过阅读可知,消息类报道中几乎全部为京剧演出或相关活动的预告信息,其中含有兼具消息与评论观点的文章,但因评论性内容较少,不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所以笔者也将其归入消息类的新闻体裁中。《纽约时报》涉及京剧的消息类报道中,简短的、三言两语的广告式报道居多,主要向受众说明京剧演出或相关活动的时间、地点、票价等必要信息,短小精悍的内容虽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但文章缺乏丰富充实的内容,难以吸引西方受众关注度与兴趣度。相较于消息,评论文章和新闻特写则为相对具体、深刻的报道,是具有可感受性的新闻文章,在传播客观事实的同时,也向受众传递了主观情绪,更具延展性与可读性。《纽约时报》涉及京剧的报道中,评论文章与新闻特写是基于京剧演事件的基础上,对活动情况或相关人物进行细节描绘,对京剧表演形式、艺术特征、演员经历等内容做出重点解读。如1980年北京京剧院在美演出,《纽约时报》以此事件为基础,发表特写报道,对京剧演员赵慧英进行详尽的介绍,并突出其学习京剧的艰难、刻苦经历,加深对京剧表演技巧讲究和文化内涵的描述,以此深化报道主题与观点倾向,并通过新闻报道中的立场与态度引导社会对京剧的舆论与认知。
..............................
第三章 《纽约时报》京剧报。道的话语分析 ............................. 18
第一节 文本层面的话语运用分析 .................................. 18
一、译名不确定 ................................ 18
(一)“京剧”译名无确定标准 ........................ 18
(二)京剧剧目翻译无确定标准 ................................... 20
第四章 提升京剧海外传播力的措施 ................................... 47
第一节 强调京剧底蕴,提升文化传播力 ............................ 47
一、丰富京剧海外演出 ........................................... 47
第二节 善用传播媒体,打破话语垄断 .............................. 49
第五章 结  语 .............................. 53
第四章 提升京剧海外传播力的措施

第一节 强调京剧底蕴,提升文化传播力
一、丰富京剧海外演出
从前文对《纽约时报》涉及京剧报道的数量与时间分布、主题、高频词等方面的分析中,均可以看出,《纽约时报》对京剧的关注聚焦于演出活动中,其议程设置也以演出事件为绝对导向。其中,高水平的京剧团体或高知名度的京剧演员更能激发西方受众的热情,是《纽约时报》对于京剧报道的主要动机与议题创设来源,如北京京剧院与上海京剧院赴美演出、张火丁访美演出以及前文没有涉及到的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等。《纽约时报》分别以这些演出活动为线索或主题,撰写相关文章,不吝版面进行报道,从多个角度介绍与解读京剧艺术,报道也表示出,西方受众对于这样一种带有东方神秘感、含有奇风异俗的舞台表演充满好奇。而演出活动之外的其他京剧事件却很少能引起《纽约时报》的注意,这也表明,对于美国受众乃至西方主流社会来讲,京剧演出更容易引发其兴趣点与关注度,是西方受众接触并了解京剧最迅速、最直观、最根本的方式。另外,从京剧艺术本身来看,京剧舞台演出的过程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即使是对于京剧毫无了解的西方观众,也可以直接地接受京剧演员所传递的信息,直观地感受京剧表演的现场气氛及神韵意境,是文字报道、图片甚至视频等其他传播形式无法比拟的,而这些传播形式也是为舞台传播提供延伸与辅助,最终实现推动受众走进剧院,以表演艺术的眼光去欣赏京剧。因此,在京剧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想要实现在短期内接触大量受众,赢得西方观众的喜爱,丰富高水准的京剧演出活动至关重要。
..........................
第五章 结语
京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形式,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民族印记与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和文化自信理念的坚守,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以京剧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实现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传播,是当下文化交流与传播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其中如何利用西方报纸媒体提升京剧的海外传播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纽约时报》作为美国权威的新闻报纸媒体,代表着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主流舆论,肩负着满足大众日常获取信息及文化需求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分析该报对于京剧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即使在传统文化对外交流日益丰富的环境下,京剧的海外传播依旧面临着多种阻碍与困境,在宏观现状下,京剧在西方主流报纸媒体中仍处于边缘位置,报道数量较少、报道体裁单一、报道主题同质化的同时篇幅也较为短小。在微观文本层面,西方报纸媒体对于京剧的议程设置和话语构建也是基于西方审美体系对京剧的偏见性审视与误读,负面话语及消极观点屡见不鲜,主要集中在京剧译名不规范、高频词汇存在局限性、修饰性话语运用不恰当三个层面。而此表征背后的实质则是新闻语篇在生产过程中,基于西方新闻报道加工方略与叙事习惯构建的京剧媒介形象,同时也是受制于西方社会意识形态而构建出的产物。因此,《纽约时报》对于京剧的报道是西方报纸媒体基于对中国的文化想象和意识形态偏见而塑造出的京剧形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