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8566 论文编号:sb2023121417582651583 日期:2023-12-2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选取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像作为研究对象,在参阅文献、前人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以期能为中国佛教二十四诸天图像研究添砖加瓦。
第一章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塑造年代与彩塑遗存
第一节 二十四诸天塑造年代
铁佛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内,单进院落(图1.1),占地面积为667平方米。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分布,主要有铁佛殿、东西配殿及南殿,院落东南方向开辟山门。其中铁佛殿为正殿,木质结构,居于院落中轴线最北端,屋脊正中琉璃匾额有“释迦宝殿”四字。其面阔三间,进深六椽,面宽10.6米,纵深9米,单檐式悬山顶,斗拱肥硕,木雕窗棂,保留金代建筑的手法和特色,本文所述二十四诸天彩塑即塑在此殿。
铁佛寺内现存有两块碑刻及三处题记,有关铁佛寺的记载皆从其文字内容中得出。笔者通过翻阅专著、方志等文献资料,未找到与之直接相关的新观点。故,本文的研究均基于殿内碑刻与题记。从现有碑刻、题记的文字记载可知,铁佛寺始建年代不详,但早于金大定时期,且在金大定、明嘉靖、万历年间进行了多次修葺。此外,因前人做过铁佛寺历史沿革的梳理工作,故此部分内容不再详细展开。但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其脉络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具体历史沿革及修葺内容见附录一。

艺术论文怎么写
艺术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 彩塑遗存现状
铁佛寺现存彩塑皆集中于正殿,释迦佛居于正殿中央,其背光高大富丽,直逼屋顶。文殊、普贤分别立于释迦两侧,跣足于莲花台座之上,头部缺失。释迦背光板壁后塑倒坐观音,头部亦缺失,观音周围悬塑灵山,山石顶部有唐僧取经的题材悬塑等,刻画精致。门后山墙两侧各绘一尊立式供养菩萨,手捧珊瑚,脚踏莲花。尤其正殿四周依靠墙体所塑的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像高大,约2.2米,装饰繁复精致,妙绝一时。除此之外,正殿中还有一些零散的塑像,整堂彩塑共有三十余尊,刻画精美。
本节重点对铁佛殿内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像遗存进行描述,其围绕在释迦及二菩萨四周,沿东西南北墙壁形成对称的两组造像,每组造像各有十二位神祇立于台基之上。造像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和残缺,但能基本呈现出造像的整体面貌与造像风格。本文将分别从东、西两侧台基由北向南进行叙述。
一、东侧台基十二诸天像
东1,中年男子帝王像,头光呈圆形,外沿饰火焰纹,缺失严重。头戴宝冠,面容方圆饱满,神态虔敬肃穆。身穿交领长袍,内着交领长衫,肩搭朱红色披帛,项戴方心曲领,腰扎抱肚,红色革带系之。整体保存较好,色彩较为清晰,右手缺失。
东2,女天像,头部缺失,头光脱落,身有六臂,两臂上举,其余四臂残缺严重,只剩部分上臂。上身袒露,身着白底绿边络腋,绿底披帛绕双肩,环两臂,自然垂落至脚边,左侧飘带于腿部起缺失。下着红色长裙,裙裾贴体,腰间围绕白底腰裙,色彩明亮,红色革带当中央带銙及左侧一小台带銙缺失。
............................
第二章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诸天的经营位置
《诗·大雅·灵台》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①由此句可知,“经”、“营”二字为动词,指对建筑位置的筹谋营造之意。“经营”二字也被运用在绘画理论方面,曰“经营位置”②,指古代绘画作品的构图布局。由上可知,“经营”核心概念一致,皆表空间中事物位置的安排手法,饱含匠工或画家的思考。佛教雕塑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在本身具有实空间的基础上,常被安置在寺庙、石窟等佛教建筑中,其安置方式一般会受到佛教仪轨的规制,借造像位置的安排与组合传达教法义理。同时,随着佛教中国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造像位置也会生发出一种符合中国化特色的宗教内涵,这便是本节所论述的重点。
一、诸天的排列顺序
诸天组合系统自生成以来,不仅诸天供奉人物不定,而且排列位置、次序亦多有更易。为更好了解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排列顺序的来源与特点,现将有关诸天排序次第的相关文献记载进行梳理。
首先是神焕法师《诸天列传》,宋志磐曾在《供天礼文》中记载神焕法师对十六诸天的排列顺序,如下表所列(表2.1)。

艺术论文参考
艺术论文参考

此后,宋天台宗行霆法师认为神焕法师的诸天排列多从己意,顺序混乱,故又撰《重编诸天传》,提出二十诸天的两种排列方式及次第排序,一为大梵天、帝释天引领的如常法会;二为《金光明》道场的排列方式,大功德天与大辩才天安于佛左右。
............................
第二节 诸天的造型特征分析
通过对铁佛寺的实地考察,发现在造像的处理上,整体呈现出写实性强,细节精微的特点,并且个性化特征明显,每尊神祇拥有自身的特性,独擅其美,但又有机统一于整体面貌之中。为进一步剖析诸天神祇的造型特征及艺术风格,此节将依据二十四诸天的性别、身份及形象特征分为三大类:女像类、帝王类、武将、天王及力士类。并且,分别从面部造型、形体塑造与服饰特征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其造像风格,进而推测出铁佛寺二十四诸天造像的创作年代。
一、女像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造像中有七尊女像,其中包含后宫妃子装扮的神祇,分别为帝释天、月天、鬼子母天、大功德天与菩提树神,其中帝释天与月天头部失窃;此外还有两尊菩萨像,为摩利支天与辩才天,头部亦失窃。故此节将重点分析鬼子母、大功德天与菩提树神的面部造型特点。然后,对女像的形体塑造进行分析,最后详细论述服饰特征。
(一)面部造型分析
鬼子母、功德天和菩提树神三尊女神整体来看,面部比例基本吻合三庭五眼,上庭略窄。额发均呈V字形,向后整齐分绺。面庞均呈椭圆状,脸颊丰盈,五官秀美小巧。双眉间距较开阔,由长短不一的弧线有序组合,眉尾自然垂下,形似细柳叶。双眼结构真实,轮廓线刻画明晰柔和。山根平缓,与额同高。鼻端小巧,娟秀小口,嘴含笑意,嘴角两边挤压出现两条向内的纹路,突出面部肉感,造像语言更显真实。颐颌圆润,颏下刻一弧线,双耳大小适中,耳垂饱满,略向外翘起。
三尊女像面部表现出一定类型化,但这种类型化不代表毫无个性,其造像也拥有不同的人物精神与性格特征:功德天娴雅自信,个性智慧聪明,面庞呈上略宽于下的椭圆状,体现出聪慧灵敏的个性特征;菩提树神面部形象典而俊雅,个性大方磊落,其五官相对其余两尊天神分散疏朗,且面庞为长椭圆,面部宽度上下一致,突显从容自如,雍容大方的特征;鬼子母天面部形象娟好静秀,个性温婉淑和,此尊天神为三尊中五官最为集中,面部留白面积最多,且额间较为开阔,颈呈蚕茧状,温婉慈爱的形象正与其护持儿童的职责相印合。
...........................
第三章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与同类造像的比较 .................... 60
第一节 与大同善化寺二十四诸天彩塑的比较 ........................ 60
一、造像配置 ............................... 60
二、面部造型 ....................... 61
第四章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的风格成因与艺术价值 .................... 70
第一节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的风格成因 ............................. 70
一、宗教信仰的影响 ...................................... 70
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呈现 ............................... 72
结语 ......................... 80
第四章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的风格成因与艺术价值

第一节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的风格成因
一、宗教信仰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的直接影响
宗教信仰对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佛、道、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核心,深深渗透在地方民间信仰当中,而民众又以功利性为主的现实主义观念拜神、创造神甚至惩罚神,所以无论是佛道儒正统的造像,还是神话体系下的各类神祇,民众皆不会偏见或排序供奉,只会寻找能帮助他们的神祇进行祭拜。所以,以上信仰在流传过程中会逐渐融合或斗争,最终形成三教合流及地方信仰的多神崇拜局面,故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成员出现不同宗教信仰背景下的神祇也自然而然。尤其在明中、后时期,佛道融合、三教合流兴盛,铁佛寺二十四诸天便随着此种宗教发展历程应运而生。具体下文叙述:
佛教中,对于诸天组合的排列方式特征前文有所论述,在次序不定特点之外,也有符合部分诸天成对组合的固定模式,如帝释天与大梵天、日天与月天、东方天与北方天、南方天与西方天等。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早期认为“道至尊,微而隐,无状貌形象也”①,所以早期未有崇拜神祇的实体造像,后因佛教传入,开始持久的佛道相争局面,道教造像也应势而生。就本文来看,紫微大帝作为道教神祇,身着道教服饰氅衣,头戴莲花冠,这些元素皆为道教的标识。儒家常常在宗教造像中扮演着象征等级差别、伦理道德的隐性角色,但深深渗透在各宗教造像的表现形式中,譬如娑竭罗龙王服饰上出现十二章纹的龙纹、黻纹及星辰纹等,而阎摩罗天服饰中仅出现盘龙纹和植物纹样,可见等级的差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艺术论文参考
艺术论文参考

.................................
结语
通过对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像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像在经营位置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具体分述如下:第一,在排列顺序上与佛经典籍中记载的诸天组合排列顺序无一完全吻合,但沿袭部分诸天塑像时约定俗成的对立惯例,诸天成员及位置皆多有变化,可见铁佛寺二十四诸天的排列顺序颇显世俗化。第二,在排列布局上大致呈现三个特征:一、层次单纯,布局紧凑;二、对称组合又呈多种变化,采用同性相对、武将相对为主,动静结合、刚柔并济为辅的组合排列方式,形成一种相对成双,对映成趣的群体空间;三、强调整体关系,空间秩序体现地方特色,尤其四天王各处殿宇一角的安置方式为目前同类诸天组合中的独例,以及昭惠天与崇宁天同时出现在诸天系统中,且位于最靠近正门的位置,目前仅存在于晋东南地区,颇显地方信仰。第三,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构建出了一种循环往复的虚拟空间,塑造出了民众理想的佛国世界。
其次,将诸天的造型特征进行分类阐述,将其分为女像类、帝王类和武将、天王及力士类,分别从面部及形体塑造、服饰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得出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像主要采用写实的手法,刻画精微,整体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每尊神祇都展现着独有的面貌和精神气质。第一,从面部造型方面来看,保留了一定程度唐代秾丽圆润的样式特征,承继宋元极高的世俗化特性,展现出不同人性化的性格特征与精神气质。第二,在形体塑造方面,强调弧线美。身体结构准确饱满,人物姿态及气势随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表现,如女像内敛端庄,帝王肃穆庄严,武将、天王及力士夸张强烈带有克制,整体十分传神;第三,在服饰方面,表现出极深刻的世俗化特性,其服装款式的搭配与组合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的融合,其主要承传统的唐宋服制,结合辽金元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加之明代出现的典型服制,最终呈现出一堂服饰多元、色彩富丽、视觉效果极丰富的明代世俗生活景象。第四,通过仔细剖析造型特征,解决了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塑像年代问题,明确为嘉靖十年至十五年所塑。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艺术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