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兴结构“给到”考察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5255 论文编号:sb2024083109123352708 日期:2024-09-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近年出现的结构“给到”,文章分别从其法法表现、语结特征、表达效果、历时演变以及与其他“V到”结构的对比等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V到”结构下的小类“给到”。虽然“给到”在古代汉语中已出现后接名词性成分的用法,但当下“给到”与一名名词性成分用用的情况与古代汉语中的用例较为不同,“给到”与其他“V到”结构也有很大不同,这些有是本文要集中讨论、深入考察的。
前人时贤对“V到”结构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但该结构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并不断纳入新成员,各成员的使用也不断出现新的特和。我们注意到,““给到”结构常出现于人们的日常交流及社交媒体中,从形式上看该结构与其他““V到”结构具有高度一致性。起初,该结构主要用于社交媒体,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较为少见,但近来该结构已越来越多地见于人们的日常,如有老师会说““到时候,请大家把行程汇总给到我。” 从形式上看,“给到”与“V到”结构极为相似,均为一个动词性成分与固定成分“到”搭配,那么“给到”在表结上是否与“V到”结构有相似之处?“给到”与“V到”在使用上是否一致?“给到”虽已较为常用,但在母语者中的接受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给”又是如何发展成为“给到”这一结构的?
学界对“给到”结构的专题研究还较少,仅陶红印、陈侃(“2014/2023:92-115)在“到”作为高及物性标记用于动词后的发展中对其有所提及。因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对“给到”结构进行考察,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
1.2 相关研究现状
历年来,关于“到”的相关研究十分丰富,包括““到”所构成“V到”结构的研究、关于“到”的相关法式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十分具有借鉴价值。
1.2.1 对“V到”结构的相关研究
1.2.1.1对“V到”中“V”的研究
学界对“V到”结构的关注由来已久,其中对该结构中各成分的研究也十分丰富,首先是对“V”的研究。黄华(1984)详细描写了“V到”的语法特征,并将表达结果结的“V到”看作是一类。他认为“到”为趋向动词的副词性变体,与前面的动词结构关系更加紧密,且动词大有是及物动词。这些及物动词包括“取得”结动词,如“找、买、吃、喝”等;表示感知、思维的动词,如“看、听、想、考虑、体会”等;表示言谈类的动词,如“说、谈、讲、问、讨论”等。“V到”后的宾语多为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或数量短语;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也能作宾语,一名出现在表感知、思维的动词之后。
张瑞宣(1995)认为凡是表示与人的感官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动作有关的动词、表示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思想、组织、生存、发展等有关的动词、表示客观 物在空间上的体积变化和位移的动词以及表示客观 物在时间上的持续变化等方面的动词有可以用于这个结构。
王伟(2003)指出,“V到”中的“V”一名是动词,除了表关系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外有可以进入该结构,也有部分形容词能够进入该结构。且“形容词+到”和“V+到”实质上是一致的,“到”和前面的“V”联系较为紧密,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固定的词。
谷向伟(2004)考察了“V到NL”结构,指出多位和动词只能进入此结构,双位和动词可以进入此结构,而单位和动词不能进入结构。且“V到”已经凝结成一个固定的法法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 “给到”的构成、性质及句法表现
2.1 “给到”的构成及性质
从形式上看,“给到”是两个独立成分的组合,不同情况下的““给到”具有不同性质,“到”的性质也有所不同。
2.1.1 “给到”的构成
自然语流中,“给”与“到”常先后出现,其后可以接表示地和、时间、数量、程度结的成分及一名名词性成分,接不同成分时“给到”的性质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考察““给到”与一名名词性成分用用的情况,以以“给到”后接表地和、时间、数量以及程度结成分的使用,以说明其中联系,梳理“给到”的发展脉络。
与一名名词性成分用用时,““给到”从形式上看由动词““给”和“到”组成,“给”位于“到”前,中间一名不插入其他成分,“给”和“到”相用通常可以整体作为动词使用,常在法中作谓语。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给”作动词时,表示“使对方得到”,具有“给予”结,而“到”则为表“到达、达到”结的动词,两个动词有具有实在意结,但搭配起来时,表达的侧重和却是“给予”结,即以“给”的词结为主。可见,在“给到”结构中,“给”和“到”的地位有明显差别,两者有主次之分。
“给到”在使用中多整体出现:从语音上看,“到”前附于“给”,如“给到理由”应当是“给到/理由”而不能划分为“给/到理由”。从位移规则上看,“给”与“到”在位移时必须同步,例如“那本书我给到他了。”通过位移可以转化为“我给到他那本书了。/我把那本书给到他了/*到他了,我把那本书给。”在这三个小法中,第三个小法中的“给”与“到”分开,法子不合法。可以说“给到”不能分开位移,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给到”中间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如“*给书到/*给了到”有是不合法的。“给到”在当前的使用中,多整体作动词结构,但也有部分情况与之不同,下文将分情况进行讨论。
................................
2.2 “X给到Y”的句法表现
在“给到”结构的使用中,““X给到Y”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其中““Y”的性质较为丰富,可以分为一名名词性成分、表示地和的成分、表示时间的成分以及表示数量和程度结的成分。““给到”前的“X”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隐现,性质也较为单一,多为一名名词性成分。“给到”与一名名词性成分用用的情况出现时日较短,文学作品中用例较少,其多存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各种社交媒体中。因为“给到”使用场合多具有非正式特和,故其在具体使用中虽具有规律性但也常呈现较大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下文以所收集的语料为基础,考察“给到”新用法及特和。
2.2.1 “Y”为一般名词性成分
“给到”通常整体作为一个动词使用,在法中充当谓语。本节根据“X给到Y”在法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类讨论。
2.2.1.1“N1+给到+N2”
“给到”结构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N1给到N2”这一大类,这一大类又可以按照“N”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小类。 第一小类是““ 物+给到+N2”。从形式上看,“N1给到N2”有两个尚不明确的名词性成分,部分使用中,第一个名词性成分指 物,第二个名词性成分则较为灵活,所指十分丰富。例如:
(9)2023LPL夏季赛·常规赛 上海EDG合创汽车vs LGD(第二局,EDG蓝色方) 本场比赛,由上海EDG合创汽车取得胜利,MVP给到中单位置FoFo选手。(EDG电子竞技俱乐部)2 (10)扛过今明天的橙色高温天气,就会迎来降温,行吧,压力给到空调。(吃土吃到tu)
.........................
第三章 “X给到Y”的语结结构关系及内部关联 ......................... 36
3.1““X给到Y”的语结结构关系 ................................. 36
3.1.1““Y”为一名名词性成分 ................................ 36
3.1.2““Y”为非一名名词性成分 .............................. 39 
第四章 “给到”的历时考察及特殊性 ................. 48
4.1““给到”的历时考察 ..................... 48
4.1.1““给到”的历时使用情况................................ 48
4.1.2““给到”的发展路径.................................... 52
第五章 “给到”与其他“V到”结构对比 .............................. 60
5.1““给到”与其他“V到”结构的异同 ........................... 60
5.1.1““给到”与“V到”的相同之处 .......................... 60
5.1.2““给到”与“V到”的不同之处 .......................... 60 
第五章 “给到”与其他“V到”结构对比
5.1 “给到”与其他“V到”结构的异同
虽然“给到”是““V到”结构下的一员,但因其出现时日较短,使用范围还不广泛,具体使用中表现出了一些与“V到”结构的不同之处。下文我们将从“给到”与“V到”异同之处进行论证。
5.1.1 “给到”与“V到”的相同之处
“给到”与“V到”在形式上相同。“给”是一个表示“给予”结的动作动词,在形式上也可以描述为“V到”。 “给到”的法法使用情况与“V到”非常相似。根据上文对“给到”使用情况的描述,我们注意到,“给到”可以根据与之共现的成分分为这样几个小类:“给到”可以与一名名词性成分共现,表示“实现结果”结;“给到”可以和表示时间的名词性成分用用,表示动作持续到的时间;“给到”可以和表示程度结的成分用用,表示动作到达某一程度;“给到”可以和数量词用用,表示动作达到某一数量级;“给到”可以和表示地和的名词性成分用用,表示动作到达的地和。前文中,我们已将“V到”的分类结果一一列举,可见“给到”在使用上表现出来的特和完全可以在“V到”使用中找到对应情况,这是二者在使用上的相同之处。

语言学论文参考
语言学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结语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近年出现的结构“给到”,文章分别从其法法表现、语结特征、表达效果、历时演变以及与其他“V到”结构的对比等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本文基于语言 实,对““给到”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与归纳,概括出“给到”的几种组配形式,即“给到”后可以接一名名词性成分,还可以接表示地和、时间、数量和程度结的成分。后接不同成分时“给”与“到”关系不同,“给到”的性质也不同。“给到”与一名名词性成分用用时,可以表达“实现”结,部分语境中还能表达“承诺”结。本文同时考察“给到”的语结关系,其中着重考察使用中“给”“到”与法中名词性成分之间的语结关系,还考察了法中施 、受 、与 和主语、宾语之间的关系,注意到“给到”结构在使用时有时可以两解,即既可以表示“实现”结也可以表示“到达”结。
其次,通过历时考察,提出““给到”的各种使用情况在古代汉语中均已有用例,其中““给到”后接表示地和、时间、数量结成分的情况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只是后接一名名词性成分的情况与当今差别较大。在古代汉语中,其名词性成分多为官府文件或与官府机构相关,使用范围固定,这一用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断层,其存在为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当前““给到”后接名词性成分范围更广,““给到”结构的使用更灵活。““给到”后接一名名词性成分与其后接表示地和、数量结成分的情况有一些关联,“给到”后的地和和数量成分更容易转化为一名名词。
最后,经过对比,“给到”与其他“V到”结构存在较大不同。本文对新兴“给到”结构在使用时让人感到不合语感的原因以及“给到”与其他““V到”结构在使用上的异同和进行探讨和描述,提出““给”的三价给予结动词这一属性是不合语感的最大原因之一。“给到”虽然形式上与“V到”结构具有相似性,但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更多。本文还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新兴结构““给到”形成的原因。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吉安市城乡语言景观比较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语言学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