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主题”在钢琴作品中的演奏技巧探究——以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想》0p.43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3522 论文编号:sb2023122611213151637 日期:2023-12-3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本⽂⽴⾜钢琴演奏的⻆度,基于拉赫玛尼诺夫亲⾃改编的双钢琴版本乐谱,结合笔者⾃身实际演奏经验,分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部作品的的⾳乐特点与艺术特征,进⽽研究此曲中第⼀钢琴24个变奏中对帕格尼尼主题的演奏处理,以及第⼀钢琴与第⼆钢琴协奏配合的问题。
第⼀章拉赫玛尼诺夫与《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第⼀节拉赫玛尼诺夫的⽣平及其⾳乐创作
⼀、拉赫玛尼诺夫的⽣平介绍
谢尔盖·瓦⻄⾥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是20世纪浪漫主义末期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拉赫玛尼诺夫年仅4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钢琴,并展现出极⾼的⾳乐天赋,后被钢琴教师推荐到圣彼得堡⾳乐学院继续深造。但由于年纪尚⼩,致使拉赫玛尼诺夫很难适应⾳乐学院的学习⽣活⽽不得不退学,退学后的他跟随莫斯科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兹⻙列夫继续学习⾳乐。
早在莫斯科⾳乐学院学习期间,拉赫玛尼诺夫就学习了对位法和作曲,并在14岁时⾸次进⾏了作曲的尝试。《第⼀钢琴协奏曲》于1890年完成,但这⾸作品在1897年⾸演时却惨遭失败。随后在1901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第⼆钢琴协奏曲》在莫斯科的⾸演获得了观众⼀致的好评,他的创作技法也⽇趋娴熟。从这⼀阶段到他离开俄罗斯之前,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精⼒最为旺盛的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死岛》、《图画练习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均在这⼀时期完成。1909年拉赫玛尼诺夫在俄罗斯⾳乐协会担任副主席职位,并在美国举⾏巡回演出。1912年拉赫玛尼诺夫正式担任莫斯科爱乐乐团指挥,直到“⼗⽉⾰命”在俄国爆发。
1918年,拉赫玛尼诺夫远离故⼟前往纽约定居,并决定以钢琴演奏作为今后的职业,但直到⽣命结束他也没能回到祖国。1931年,由于反对苏联政府的教育政策⽽被勒令禁演,导致他最终加⼊了美国国籍。本⽂研究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正是创作于这⼀时期。
..........................
第⼆节《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创作背景
⼀、帕格尼尼《⼆⼗四⾸⼩提琴随想曲》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Paganini,1782-1840)是浪漫主义早期意⼤利著名的作曲家、⼩提琴演奏家。受其⽗亲的影响,帕格尼尼从年幼时就开始接触⼩提琴演奏,并展现出了极⾼的⾳乐天赋。仅在8岁时,他就创作出了⾃⼰的第⼀⾸⼩提琴奏鸣曲。12岁时,帕格尼尼在热那亚举⾏公开⾳乐会并⼤获成功,此后他⽣命的⼤多数时间都在欧洲各地举⾏演出。在这期间,帕格尼尼创作了⼤量富有激情和想象⼒的⼩提琴作品,尤其是《⼆⼗四⾸⼩提琴随想曲》更是将⼩提琴这⼀乐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度。
在这部《⼆⼗四⾸⼩提琴随想曲》中,帕格尼尼在继承了前⼈基础的前提下,特⽴独⾏地加⼊了⼤量超⾼难度的全新技术,例如通过⾼把位的设置拓宽了⼩提琴的⾳域,并通过“独弦操”的处理,极⼤地增强了⼩提琴的⾳⾊表现。相对于同期意⼤利学派对⼩提琴⾳⾊纯净的追求,帕格尼尼的创作打破了这⼀平稳的⾏⾛框架,推翻了⼩提琴“如歌般”的刻板表现,从⼒度变化、⾳⾊、⾳区、情感密度各个⽅⾯进⾏了突破,为⼩提琴艺术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也正因如此,帕格尼尼对⼩提琴界产⽣的影响可谓前⽆古⼈后⽆来者,他凭借⼀⼰之⼒,开辟了浪漫主义早期乃⾄之后炫技表演的潮流,进⽽更加全⾯地诠释了浪漫主义对情感的抒发。在帕格尼尼浪漫主义精神的启示下,⼗九世纪欧洲的⼩提琴⾳乐甚⾄其他乐器的创作进⼊了全新的⻩⾦时代。
....................
第⼆章《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乐分析
第⼀节《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结构特点与⾳乐⼿法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采⽤了变奏曲式的结构,全曲共包含24个变奏,采⽤了多种变奏⼿法,是⼀⾸⾮常规宏伟壮丽的⾳乐作品。
从宏观上看,这24个变奏根据调性布局的原则⼜可分为三个⼤的部分(⻅图2-1-1)。
第⼀部分是引⼦——变奏⼗,调性稳定,建⽴在主调a⼩调上,可看作是全曲的呈示部分。
第⼆部分是变奏⼗⼀——变奏⼗⼋,调性不稳定,从主调出发,先后经历了d⼩调——F⼤调——bb⼩调——b D⼤调,可看作是全曲的展开部分。其中,包含了两对平⾏调,调式“⼀⼩”、“⼀⼤”的交替为第⼆部分带来了“暗”与“明”的⾊彩变化。中间的F⼤调与结尾的b D⼤调作为主调⼩调的上、下三度关系调,为全曲的和声⾊彩带来了紧张且丰富的变化。
第三部分是变奏⼗九——变奏⼆⼗四,调性回归⾄主调a⼩调,可看作是全曲的再现部分。其中,按照调性运动的逻辑,⼜可将第三部分细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是变奏⼗九——变奏⼆⼗⼀,第⼆阶段是变奏⼆⼗⼆——变奏⼆⼗四(⻅图2-1-4)。在第⼀阶段中,调性布局具有三部性的特点,两端为a⼩调,中间有向d⼩调的转调;在第⼆阶段中,调性不断地在a⼩调、A⼤调以及b A⼤调上游移,和声⾊彩激烈⽽紧张,直⾄最终回到主调a⼩调。整个第⼆阶段似乎是在对全曲进⾏第⼆次展开,迎来了最后的⾼点。

音乐论文怎么写
音乐论文怎么写

.......................
第⼆节《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主题的变奏技巧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狂想曲与协奏曲两种形式的巧妙融合,因此乐曲中帕格尼尼主题的⾳乐写法丰富多样,在24个变奏段落⾥灵活巧妙地运⽤,体现出了极强的可塑性,凸显着强烈的浪漫主义⾊彩。同时,拉赫玛尼诺夫还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引⼊了对⽐性的主题——“末⽇经”主题,以及从帕格尼尼主题派⽣出来的新的主题——“爱的主题”。
在这三个主题中,“爱的主题”以呈示性写法独⽴出现于变奏⼗⼋中,⽽并未出现在其他变奏中,因此该主题本身并不包含变奏技巧。但帕格尼尼主题与“末⽇经”主题在全曲多个变奏中时⽽对⽐、时⽽统⼀,通过多样化的变奏处理,表现出了极其丰富的⾳乐形象与情感张⼒。
在演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先要把握对不同主题形象的技术处理与⾳乐处理,这就要求演奏者对各种主题在全曲中的不同变奏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因此,笔者按照不同主题的结合⽅式与变奏技巧将全曲主要的主题写法按照以下两个线索做⼀梳理:帕格尼尼主题的变奏技巧,与帕格尼尼主题和“末⽇经”主题结合的变奏技巧。
...................
第三章《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演奏分析................................23
第⼀节《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的演奏技巧处理............................23
⼀、双⾳与和弦的处理.....................................23
⼆、⼋度技巧的处理.................................26
结语................................39
第三章《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演奏分析

第⼀节《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的演奏技巧处理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包含了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其中运⽤最多的、最主要的技巧难点包括双⾳与和弦技术、⼋度技术、跑动⾳型的演奏和⼤跨度分解和弦的应⽤。笔者在下⽂将对这些演奏技巧的处理进⾏分别的论述和举例。由于双钢琴版本中的第⼆钢琴实际上是管弦乐队的“缩谱”,因此笔者在探讨演奏技巧的处理时,主要聚焦于第⼀钢琴声部。
⼀、双⾳与和弦的处理
双⾳与和弦的处理是钢琴演奏中必须攻克的技术要点。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有多达11个变奏都集中展现出了双⾳与和弦的技术。其中,⼋度框架内的柱式和弦出现最多,同时也有少量⼗度框架内的柱式和弦以及其他的双⾳⾳型。从演奏的⻆度讲,各种柱式和弦较双⾳的演奏更为困难,也更需要技巧性的处理。双⾳与和弦在演奏时⾸先要把握触键时机的统⼀,在处理不同段落中的技巧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分析,注意运⽤多种触键技巧来完成演奏。
1.主题中的双⾳与和弦技巧处理
变奏七和变奏⼋中,第⼀钢琴声部先后演奏了“末⽇经”主题和帕格尼尼主题,两个主题都采⽤了合唱式的织体,因此突出的技巧即是柱式和弦的演奏。在变奏七中,“末⽇经”主题以较慢速度的⼆分⾳符柱式和弦呈现,⽽在变奏⼋中,帕格尼尼主题是以较快速度的⼋分⾳符柱式和弦变奏的。在处理这类织体时,⼀⽅⾯要保证触键的⼒量、准确和稳定性;另⼀⽅⾯还要兼顾主题形象的表达,即横向线条的勾勒,因此触键常常要倾向与和弦中的最⾼声部,才能在⾳乐中突出表现旋律线条。
在演奏变奏七的这种⻓时值的双⾳与和弦时,(⻅谱例3-1-1)⾸先应该尽量把身体⼒量往下沉,采⽤深触键的⽅式,并⽤指腹触键,增⼤⼿指与琴键的接触⾯积,以增加演奏效果的氛围感。这样⼀来,⾳⾊才会通透扎实;其次还要注意和弦之间要有进⾏感,⾼声部的旋律⾳要清晰地突出,⾃然地形成⼀条旋律线。此外,在演奏⻓时值的和弦时,演奏员有较多的时间可以⽤来调整,因此注意触键之后⼿臂和⼿腕要相对放松⼀些,保持声⾳不断即可。

音乐论文参考
音乐论文参考

.........................
结语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作曲家创作的激情,并以极其⾼深的演奏技术和复杂却⼜细腻的⾳乐表现震撼⼈⼼。他融狂想曲与协奏曲两种形式为⼀体,并为世界乐坛奉献出继李斯特、勃拉姆斯等,⼜⼀部精彩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体现了他本⼈强烈的浪漫主义⾊彩。同时在主题写法上,丰富多样,以各种变奏技巧及作曲家创作的新主题来表现⾳乐的形象与情感张⼒。
这⾸作品以他的巅峰技术著称于世,所以在演奏这部作品时,除了把握好单钢琴的技术要领之外,还需要注意双钢琴的配合,其中要点在于表达⾳乐的同时,还需要随时关注合作者的演奏状态,聆听所有声⾳细部的动态变化,清晰感知双钢琴中主题的发展和碰撞,尤其是涉及到节奏、⼒度、触键等的演奏配合技术时,避免容易出现的处理⼿法上的差异性,尽可能的服务于双钢琴的整体⾳乐表现。由于作品难度较⾼,演奏者会花费⼤量时间独⾃练习,⽽合作的时间较少,这难免会出现两个⼈在解读⾳乐的过程中出现分歧,对有些旋律主题的发展也缺乏统⼀的概念。建议在合作之前,先聆听对⽅的演奏,交换对彼此演奏的意⻅,统⼀标准之后将对合作中⼤有裨益。⽽且由于双钢琴的⽇常训练中没有指挥,因此演奏者的默契配合完全依赖对⾳乐精准的表现,这就要求在双钢琴的磨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听觉注意的主动性,形成稳固的内⼼听觉指导双钢琴的配合。
由于笔者能⼒有限,⽂章篇幅也有所限制,难以将该作品的演奏特点难点悉数详实地进⾏论述。⽂章有关演奏⽅⾯的观点阐述,由于基于笔者个⼈的实践经验,难免带有主观⾊彩,论述不准确之处,希望⽼师多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音乐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