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急性及亚急性期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一项病例对照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966 论文编号:sb2024032115172652027 日期:2024-03-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了收治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是否患有肌少症,划分为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组以及卒中非肌少症组,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我中心所在地区的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经验指导。
第2章  综  述 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2.1  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流行病学
卒中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中国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控中心数据显示,首次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并且预计还会继续增长。据统计,约40%的脑卒中患者会留下中度功能障碍,15%-30%的患者会留下重度功能障碍[19]。然而,很少有研究调查卒中后全身肌肉质量的变化,而且根据诊断方法、研究人群的特征以及种族的不同,不同研究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患病率有着较大差异。一项Meta分析对不同研究的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患病率进行整合发现其患病率在16.8%-60.3%之间,而合并患病率为42%,并且预计在未来20年内还会有增加[20]。有研究发现整体上女性相较于男性的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患病率要高[6],而且测量卒中后患侧肢体诊断的肌少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健侧肢体[21]。此外,地区、种群以及卒中后评估肌少症的时间都是影响患病率的因素[22]。
.........................
2.2  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发病机制
肌营养不良是患者发生卒中后虚弱的主要原因,其不仅仅是由神经损伤引起运动障碍所导致[18]。卒中相关性肌少症具有肌肉量快速下降、肌肉结构改变、决定双侧身体表现差异的脑损伤、与衰老无关的肌肉量下降、神经营养失衡引起的分解代谢信号激活等明显特征。脑卒中患者肌少症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多种机制的组合,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和废用性萎缩、进食障碍、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炎症反应等[23]。
2.2.1  肢体功能障碍和废用性萎缩
脑损伤和上运动神经元通路中断可导致对侧肢体瘫痪。在神经功能损伤和肢体缺少活动的双重因素下,导致废用性萎缩的发生。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每天运动时间少于40分钟[24]。长期卧床的患者,肌肉力量的下降早于肌肉量的损失,低强度活动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而肌肉无力则进一步降低运动能力,形成恶性循环。肢体不活动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不仅影响葡萄糖依赖型的能量代谢,而且导致胰岛素合成代谢降低。研究表明,健康老年人卧床10天,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30%,肌肉力量下降16%[25]。
2.2.2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脑卒中后的主要并发症。脑卒中后神经损伤可引起神经源性吞咽困难,24.3%-52.6%的卒中患者会发生吞咽困难[26],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整体恢复。脑卒中患者进食障碍与肌少症发生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住院期间持续的营养不良和喂养困难,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往往有所下降,因此,在卒中患者中,由于营养供应不足以及合成代谢紊乱,组织消耗更快。研究显示,超重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优于体重过轻的脑卒中患者[27]。这种超重和肥胖对脑卒中后机体功能和生存率的优势被称为“肥胖悖论”,可能与肥胖患者可以更好地抵抗过度分解代谢导致的肌肉损失有关[28]。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符合入排标准的,在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入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
3.1.1  纳入标准
(1)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2)患者发生脑卒中至入院诊治时间小于1个月; (3)偏瘫、单侧握力可测; (4)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 (5)无明显智力、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不小于27分)。
3.1.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功能、肝功能、肺功能衰竭的患者; (2)合并有严重感染、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妊娠状态、骨折、骨关节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昏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入院时进行回忆卒中前的SARC-F评分大于4分的患者,即卒中前就可疑患有肌少症的患者; (4)体内置有金属异物 (如心脏起搏器等) 不能进行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的患者; (5)患有重症肌无力等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
.......................
3.2  诊断标准
本研究中脑卒中的诊断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出现运动障碍伴言语不清或其他相关临床症状并经颅脑MRI确认证实。本研究中肌少症的诊断标准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于2019年提出的女性握力小于18kg,男性握力小于28kg,同时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测量得到骨骼肌指数SMI=四肢肌肉量(kg)/身高的平方(m2),若女性SMI小于5.7kg/m2,男性SMI小于7.0 kg/m2,来进行诊断肌少症。

医学论文怎么写
医学论文怎么写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 9
3.1 研究对象 ............................................ 9
3.1.1 纳入标准 ......................................... 9
3.1.2 排除标准 ................................ 9
第4章 结果..................................... 15
4.1 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15
4.2 卒中相关性肌少症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15
4.3 卒中相关性肌少症患者腿围、握力、骨骼肌指数等资料分析...........16
第5章 讨论............................... 30
5.1 卒中相关性肌少症患者一般资料讨论 ................................ 30
5.2 营养与卒中相关性肌少症之间关系讨论 .................................... 31
5.3 慢性肾脏病与卒中相关性肌少症之间关系讨论 ........................ 31
第5章  讨论
5.1  卒中相关性肌少症患者一般资料讨论
本研究中,卒中相关性肌少症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80%,高于既往的一些研究报道[17]。卒中相关性肌少症患者中男性占比为52.10%,略高于女性患者,但相对于卒中非肌少症组,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BMI等一般资料分析上并无统计学差异。既往有研究报道女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肌少症的风险更高,考虑可能的原因为,大部分患者的照顾者为其配偶,故女性患者通常由其男性配偶进行照顾,男性照顾者相对缺乏耐心,更易焦虑、暴躁[69],而女性相对于男性对周围环境及事物更加敏感[70],因此也更易出现负面情绪变化,因此可能女性患者更易于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表现,不能更好的进行康复配合,从而出现卒中相关性肌少症。而本研究与既往相关研究的差异,可能主要与纳入人群的特征有关,我们的研究纳入为脑卒中发生后1个月内的患者,而其他相关研究大多为卒中后1年的患者,随着大脑功能区的重建与康复训练的进行,失神经以及失用所致的肌肉萎缩会逐渐恢复,随着康复时间越长,肌少症的发生就越低。此外本研究纳入的人群为中国东北人群,且全部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所周知,相较于其他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具有较为寒冷的气候特征,以及高盐、高油脂的饮食习惯,脑卒中发病率一直较全国其他地区较高[71,72],本研究结果提示东北地区的卒中相关性肌少症发病率可能较其他地区更高,应引起临床工作者们重视。

医学论文参考
医学论文参考

...........................
第6章  结  论
1:脑卒中后患者发生肌少症概率显著增高,本研究中我中心卒中相关性肌少症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80%。
2: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脑卒中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肌少症风险更高。
3:营养状态差的患者,脑卒中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肌少症风险更高。
4:脑卒中后入院时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更高,出院时MRS评分更高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肌少症风险更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