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TKIs治疗CML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多靶点联合用药治疗CML的初步探索性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2522 论文编号:sb2024030509382151932 日期:2024-03-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医学论文,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系,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氟马替尼、地西他滨、三氧化二砷、维奈托克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单药及两药分别联合对CML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利用Compsyn软件计算两药联合作用的联合指数。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细胞株
人CML细胞株K562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merican type culturecollection,ATCC)。培养条件为:含10%胎牛血清及青霉素、链霉素(各100 U/mL )的RPMI-1640培养基,37℃、5%CO2的恒温培养箱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1.2主要药品及配制
氟马替尼(flumatinib,HH-GV-678):粉剂,购自MCE,货号HY-13904-5mg,分子量562.59,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配成5 mmol/L浓度的母液,分装于2 ml离心管中,贮存于-80℃,使用时药物避免反复冻融,每次使用前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稀释至工作浓度,控制DMSO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在1%以内。地
西他滨(decitabine,DAC):粉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商品名:晴唯可),分子量228.21,规格10 mg,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saline,PBS)配成1 mmol/L浓度的母液,分装于2 ml离心管中,贮存于-80℃,使用时药物避免反复冻融,每次使用前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稀释至工作浓度。
............................
2实验方法
2.1细胞培养细胞复苏
1)超净台中放入15 ml离心管、3 ml吸管、细胞培养瓶、移液枪等实验用品后紫外线照射30min;
2)水浴锅加热至37℃,预先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5 ml;
3)从液氮中取出实验细胞株,迅速将其置于37℃水浴锅中解冻,同时晃动,动作轻缓以免细胞损伤;
4)用移液枪将细胞悬液转移至预先加好完全培养基的15 ml离心管中,注意缓慢滴加,然后轻轻吹打细胞,以免损伤细胞,操作完毕后放入水平台式离心机离心(1000 rpm×5 min);
5)弃上清,并向离心管内加入5 ml新鲜的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轻轻吹打细胞使之重悬;
6)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细胞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2小时后将细胞换液。
..............................
结果
1不同靶点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1.1氟马替尼单药对CML细胞的增殖影响
终浓度为0.5 nmol/L、1 nmol/L、2.5 nmol/L、5 nmol/L、10 nmol/L的氟马替尼分别处理K562细胞48h后,与不加药的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氟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实验组依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计算出氟马替尼处理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939 nmol/L(95%CI:4.055-6.232 nmol/L)。依据上述结果,考虑氟马替尼效果显著,选定0.5 nmol/L的氟马替尼作为两药联合作用时的用药浓度(见图3和表17)。

医学论文怎么写
医学论文怎么写

................................
2联合用药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2.1氟马替尼分别联合其他三种药物对CML细胞的增殖影响
在两药联合处理K562细胞48h后,与0.5 nmol/L的氟马替尼单药相比,0.5nmol/L的氟马替尼联合50μmol/L的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0.5 nmol/L的氟马替尼联合2μmol/L的三氧化二砷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而0.5 nmol/L的氟马替尼联合10 nmol/L的维奈托克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非但没有增强,反而有增强K562细胞增殖的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7和表21)。

医学论文参考
医学论文参考

............................
第二部分 多靶点联合用药治疗CML的初步探索性研究 ................. 34
材料与方法 ...................... 34
结果 ................................ 42
讨论 ................................. 51
结论 ...................................... 56
讨论
95%以上的CML患者可通过染色体显带技术或FISH技术检测到费城(Ph)染色体,该异常染色体在分子水平上形成t(9;22)(q34;q11),即BCR-ABL1融合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产物具有增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其下游一系列信号途径,干扰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增生及凋亡,从而导致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进而引起CML的发生。由于断裂点(break point)及融合位点的不同,产生不同类型的融合蛋白,主要包括3种融合蛋白:分子量为190KD的p190蛋白、分子量为210KD的p210蛋白、分子量为230KD的p230蛋白。p210蛋白见于大多数典型的CML和少部分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正常的ABL蛋白相比,p210有更强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在体外能使造血祖细胞转化。p190通常在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中出现,p190比p210蛋白具有更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具有更高的癌基因的潜能,可导致急性白血病。表达p230蛋白的患者多具有显著的中性粒细胞成熟和血小板增多。在上世纪之前,CML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化疗、α干扰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CML发病机制及其涉及的信号通路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广泛筛选、研究小分子化合物,针对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问世,标志着CML的治疗进入靶向治疗的新纪元,彻底改变了CML-CP患者的生存结局,使致命的CML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但是,并非所有CML-CP患者对伊马替尼有确切的效果。IRIS1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59],有15.9%的患者因伊马替尼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中止治疗,6.9%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另一项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2],经伊马替尼400 mg qd治疗的CML-CP患者,10年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分子学反应4(MR4)、分子学反应5(MR4.5)率分别为62.5%(56.6-68.2%)、49.5%(43.5-55.5%)、39.2%(33.5-45.2%)。另外,老年CML患者人群常合并不同的基础疾病,Crugnola等人[60]研究年龄>75岁老年CML-CP患者对伊马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中位随访45个月,仅有184例(69.9%)患者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148例(56.2%)获得MMR。这些结果表明,伊马替尼治疗的效果并不是预计的那么理想。
...........................
结论
(1)氟马替尼、三氧化二砷、地西他滨、维奈托克单药均能抑制CML细胞的增殖。
(2)氟马替尼、地西他滨、三氧化二砷分别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