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育中《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对比运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0000 论文编号: 日期:2012-07-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据《人民日报》2012年03月01日01版报道,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而来华留学生的人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的统计,2011年已突破了29万,其中学历生118,837名,占来华生总人数40.61%,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统计,2010年在来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位居第二,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近两年来选择中医药专业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而言,如何将汉语学习与中医药专业有机结合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按照吕必松先生的理论,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四大环节。其中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针对中医药专业的来华留学生,其教学需求、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即为长期生学历教育的专用汉语;教学需求是为医学专业服务;教学对象为高中毕业生、预科生或大学毕业生;教学目标是能用汉语在医疗机构工作或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中医专业。与其他需求的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相比,关键是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材的方式展现。并且,课堂教学也主要是对教材所给出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顺序等等。可见,教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套合适的中医汉语教材是必要的,同时,如何用好一套中医汉语教材也是必要的。目前国内已正式出版的中医汉语教材一共有两套,一套是1999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汉语》,另一套是2010年由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医汉语))o笔者在从事中医汉语的教学中一直使用《中医汉语》全套教材,约有五、六年之久,有一些体会,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文内容的趣味性较难吸引学生、练习设计略显单调等等,切盼新教材问世,2010年《实用中医汉语》出版后,至今尚无关于这两套教材全方位的研究文章,故本文旨在分析比较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本文根据三个角度选取参考文献:一、关于通用汉语教材的研究进展;二、关于专用汉语教材的研究进展;三、关于中医汉语的研究进展。
1.2.2研究方法参考 NevillGrant(1987)的现代教材研究、高凌雕(2001)的教材分析层次,以及陈伟国和何成刚(2003)汉语教材的评价程序:1、确定汉语教材评浙江人学硕卜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这两套教材,以《中医汉语》为参照,重点在《实用中医汉语》,一为明确其具体适用范围,善用其材;二为日后使用时需要增减或调整内容提供依据;三为编写专门针对本校中医药专业方向的留学生的讲义或探索开发中医汉语的多媒体教材奠定基础。这两套教材按课程类型分,均属专用汉语教材。为什么对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就不能用通用型对外汉语教材呢?这是由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中医理论的思维方式与西医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医药专有名词和术语比较少在通用汉语中使用,这会造成学生从汉语学习阶段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时遭遇很大的困难,它既是语言上的障碍又不完全是语言上的问题。所以专门对中医汉语教材进行研究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1.2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1.3.1关于通用汉语教材的研究进展《1998一2008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中总结了近10年来对外汉语教材的几个特点:1、分技能教学用教材和专用教材渐成主流;2、教材“系列化”、“多层次化”渐成趋势;3、教材体例多样化;4、练习设计交际化;5、文化知识设计随意化。 1997年因“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分支归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并建博士点,所以1997年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一个分水岭。首先是在教学理论上大量引进了西方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从早期的以结构为纲、重语法结构和汉语语言知识的语法一功能一体化向多元化转变,开始重视文化融入、交际法的运用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随着学生学习目标的变化,专用汉语教材的开发呈现上升的势头。据朱志平等(2008)的统计,1998一2008十年内专用汉语教材占26.5%。随着1990年HSK正式在国内开展并向海外推广,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在编写时都兼顾或参考了HsK的分级标准,并以国家汉办(2008)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为准绳。对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角度也日渐多手段,有认知心理学角度的,有借鉴语料库研究的,有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的等等。在编写原则上,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有:赵贤州(1987)提出的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吕必松(1993)提出的实用性原则、交际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刘殉(2002)提出的针对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崔永华, 2008:214)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四性原则基本达成共识。但真正如何在教材中实现这四项基本原则却各不相同,不同的编者对这四项原则的理解也不同。在教材编写的语法项目上,除可参照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还有张伟平(2007)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初级阶段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情况的考察》,肖奚强(2009)的《外国学生汉语句式学习难度及分级排序研究》等。在教材词汇的研究中,主要有关于词汇量、复现率、释义模式、词汇分级与排序等几个角度。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有江新(2008)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J《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价的对象、目的;2、明确汉语教材评价的关注范围;3、了解汉语教材的基本信息;4、静态和动态信息的收集(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维度和汉语教材的工具性维度两个维度);5、描述性分析;6、对外汉语教材的判断,得出综合评价,提出使用建议和改进意见。(杨翼,2008:”0一291)本文将比较的纬度确定为编写理论、课文题材、课文体裁、词汇、语法点、课后练习六个方面。周小兵(2009)认为,专用教材与通用教材的主要区别在于词汇,所以,两种教材的各项比较中词汇的比较是重点。其次,中医汉语教材在编写内容、场景、词汇都要兼顾医学特点,那么,汉语的一般语法、通用词汇的习得顺序如何结合和编排就是一个难点,因此,关于两套教材语法项目的编排顺序比较是第二个研究的重点。第三,李扬(1993)认为“在参加评估、检查教学时,看一部教材编得好不好,除了看语料的选择、整体框架安排外,主要看练习的编排。”所以课后练习的考察是第三个重点。第四,目前对外汉语界对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一直十分关注,趣味性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讨论课文题材的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统计、描写、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两册教材进行比较。其中统计数据是研究的基础,碍于条件不能搜集得到的数据则借鉴其它文献中的数据重新编排、计算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1.3研究现状综述《实用中医汉语》2010年才面世,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它的研究文章。《中医汉语》虽出版较早,但能找到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三篇,一为王现农(1992)主编自己的《谈谈“中医汉语”系列教材》,二为翟乃刚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2007),三是周佩的《中医学对外汉语教材调查分析报告》(2似1)。王文主要是对编写《中医汉语》理念的一个阐发和总结;翟文则是以《中医汉语》为材料分析中医汉语的词汇教学;周文是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现行中医汉语教材进行评估和分析,调查对象选取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以留学生的反馈为依据。另外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文章至少有几百篇,仅截止2000年发表的有关教材研究的论文就已经超过216篇(李泉,2002),还有相关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专著,这些对中医汉语教材的研究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浙江大学于项卜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j《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其编写体例为:课文、生词、词语学习、专名术语解释、语法例释、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材料里的)生词、专名术语解释、练习。同样,精读是三个分册的核心,口语、听力课本均围绕精读的内容、语法点、词汇等进行扩展和补充。不同的是,精读分册中每课之前都有一段短文导言,然后设主课文和阅读课文各一篇,两篇课文主题相关,两篇课文之后都附有生词。第二个鲜明特色是基础篇每课练习之后都按医院场景专设一段对话“小医馆”,而提高篇则每课特设“实习日记”栏目,紧扣专业。第三个不同是,《实用中医汉语》的基础篇和提高篇都兼顾了HSK应试语言能力的训练,并按HSK的分级标准来设定教学目标。另外还有建议的教学进度和生词量的统计。《实用中医汉语》也是专为来华学习中医的外国留学生所设计的,但其设计起点为中级汉语水平,基础篇词汇以乙级词和少量的丙级词为主,语法以乙级语法为主,教学对象设定于相当HsKI级一HSKZ级学习汉语半年左右的学生使用,提高篇词汇则以丙级词为主,语法以丙级语法为主,教学对象设定于学习汉语一年左右的学生,所以,该教材用于中医专业的预科学习或短期中医培训班。其目标为通过216一288课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494个生词,116个中医专有名词,了解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总体来说,两套教材都是根据分课型教学的设置原则编写的,都是专为来华留学生设计的,分别用于精读课、口语课和听力课,但起点不同,《中医汉语》的上册相当于通用汉语的学习阶段,大约用240一320学时在17一18个教学周内完成,即半学年。也就是说,按照教学进度来估算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中医汉语》下册适用的教学对象才与《实用中医汉语》的基础篇大致相同,也即《中医汉语》的下册与《实用中医汉语》的基础篇才更有可比性。而且,《中医汉语》的编写只有在下册中才加入了有关中医专业的话题和用语。因此,本文将选取两套教材中的两个分册进行对比研究,即仅做《中医汉语》读写课本下册和《实用中医汉语》精读(基础篇)的对比研究。为便于行文的简洁,下文直接用《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代指这两册教材。


2.1研究材料《中医汉语》为学习中医的外国人而编写的基础汉语教材,出版于1999年,由王砚农、阎德早主编,早在1985年2月就已试用定稿,随后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再版至今。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作为交际教学内容,下册才以有关中医专业的话题和用语为主。上册第一课到第五课从语音基础开始,兼及汉字笔画入门知识。前五课的编写体例为:生词、句子、语音、汉字、注释、练习。可用于汉语零起点的学生。语言知识方面,上册以介绍现代汉语语音、基本语法和汉字等知识为主,下册则以汉语中的常用词语和固定格式为重点。根据分课型教学的设置原则编者又把上下册均设计成《读写课本》、《口语课本》和《听力课本》三个系列,每册各45课。读写、口语、听力虽然是三门平行课,但在教学分工中读写课是打头课,除读和写的语言技能的训练外还承担着传授新语言知识的任务,即大部分新的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等都首先在读写课上教学,所以《读写课本》是系列中的核心。其编写体例为:生词、功能句、课文、注释和练习五个部分。教学目标为通过一年的学习完成整套教材后能够用汉语进入中医课程的学习。另一套2010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医汉语》,主编为罗根海、傅彤,副主编安岩峰、林楠,全套教材按语言技能分为精读、口语、听力三个分册,每个分册分别包括基础篇和提高篇两个分篇,每篇各由15课组成。浙江大学硕l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学编写的一套《中医汉语》,2010年才由外研社出了另一套《实用中医汉语)),相关研究文章仅有三篇,是《中医汉语》的主编王砚农于成书后的1992年写的《谈谈“中医汉语”系列教材》,算是对编写的一个总结。他介绍了编写的理念、编写原则和语料的处理,包括会话、词汇和短语。不过限于一般介绍,没有深入。真正关于中医汉语深入研究的只有华东师范大学翟乃刚(2007)的一篇论文《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他从选词、排序、教学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医汉语词汇的选词标准,在词汇的排序上提出了“语义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和“重现率”原则。第三篇是周佩(2011)的《中医学对外汉语教材调查分析报告》,除讨论中医汉语教材外还兼谈了中医药院校中医汉语课程的设置、课型以及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学生反馈所做的统计数据是一个有价值的资料,本文有所借鉴。参考众多文献,笔者认为,在中医汉语教材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尚未被关注:1、中医专名和术语是否存在习得顺序?2、中医汉语教材在重视针对性的同时如何兼顾基本语言功能素质?如存在冲突,何者优先?3、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在什么阶段引入汉语教学更合适?4、中医文化与中医专名及术语在教材编写安排中的比例问题。本文拟从《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的对比研究中讨论这些问题。浙江人学硕!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对外汉语字词与阅读学习研究》。陈贤纯(2008)从阅读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讨论词汇、语法和篇章的教材设计,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在教材练习的设计方面,研究文章不多,主要有李绍林(2001)的《谈泛化、分化及其有关的练习样式》、周健和唐玲(2004)的《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刘颂浩(2009)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方法和编写原则》以及杨翼(2010)的《对外汉语教材练习题的有效性研究》。海内外学者对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有几个普遍的看法,尤其是在海外应用时存在诸多问题,黎天睦(1993)、你秉正(1991)、白乐桑(1996)、李晓亮(1996)、徐家祯(1997)五位海外学者一致认为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主要问题有:1、重语法,系统性强但太细太烦琐;2、不够实用,重书面语轻生活语言;3、课文和练习比较单调,趣味性不强;3、语法、词汇解释不精准;4、文化与语言的结合不紧密。5、多媒体教材严重缺乏等等。(李泉,2002:102一103)1.3.2关于专用汉语教材的研究进展自上世纪80年代处,对外汉语界受国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启发,试图在汉语预备教育和汉语进修教育中开办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中医汉语等不同模式的专门用途的汉语教学。(张黎,2006:55)近几年专用汉语教材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研究文章也日益增多,比较多的集中在商务汉语教材的探讨上。有几点共识:
1、专用汉语不应是汉语习得者学习汉语的起点;
2、专用汉语教学应兼顾汉语和专业两方面的共同特征;
3、教材针对性越强通用性就越弱,应在两者之间达成平衡,不可偏废;
4、还是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语言功能素质及其专业相关的文化因素;
5、学以致用,强化应用型训练。
1.3.3关于中医汉语的研究进展中医院校的中医汉语教学过去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因其专业特殊性,它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在所有专业里是最高的,一般留学生的入门要求是HsK6级,如放低门槛,早期留学生人数会有相应增加,但不久即流失。这是由两个原因所决定的,一是中医思维完全不同于西医思维,抽象不具像,文化思想独特;二是中医术语用语独特,与通用汉语或古汉语有着不同的内涵。仅这两点,就让大部分留学生望而生畏。中医汉语教材也少,上世纪十几年内就只有北京语言文化大浙江人学硕十: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丁《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练习。其中“功能句”就是按照功能意念来选择语料,以句型操练为特征。优点是可按话题功能编排教学内容,利于交际使用,同时也有利于系统教学,易于对比辨析,在教学中,它的优点是很显著的,语法清晰,语言知识的排序和介绍是比较科学的,本文会在语法比较部分做一个详细的说明。但是《中医汉语》在细节上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第一,语言上还遗留着政治色彩,如第55课《友好的中医使者》中的句子:“他们把中国的针灸和按摩疗法介绍给了阿根廷医生,也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给了阿根廷人民。”这些内容已经明显与时代脱节,实用性和趣味性不足。第二,部分内容陈旧,甚至不符合科学。比如第49课《针灸在芬兰》中写到:“芬兰医生学习针灸是从一九六五年开始的。那一年,有一个芬兰医生代表团到中国去参观访问,比尔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们在中国亲眼看到了用针刺麻醉做了手术,还访问了一些做过手术的病人。回国以后,各大医院都派人到中国去学习针灸。学成回国的医生于一九七二年第一次用针刺麻醉做了手术,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刺麻醉”的做法早就在医学界被废弃了。在教学中,常常有学生质疑。其次,“有一个芬兰代表团到中国去参观访问”和“各大医院都派人到中国去学习针灸”两个句子中的“去”用的不妥,语法上有问题,因为这套教材是面向来华留学生的而非在海外教学,此处应该用“来”,即应改为“有一个芬兰代表团到中国来参观访问”和“各大医院都派人来中国学习针灸”。这两种瑕疵都不符合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原则.《实用中医汉语》的编写采纳的是结构一功能一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最近这几年,关于将文化导入汉语教学的争论和讨论一直很热烈。程棠(1996)指出,纵观对外汉语教学历史,从来就没有单纯的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关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只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有计划和无计划之分。对外国人教授汉语,也即是教授中国文化,准确地说,是教授包含在词汇、话语之内的有关中国文化知识。在中医汉语的学习中,文化知识的认识尤为重要。它是在结构一功能法的基础之上有意识的、有计划地导入目的语文化的一种教学观。它可体现在语料的选择、词汇和话语的解释以及教学情景的设置等多个方面,是当下被普遍接受的教学理念。在两种教材的语料选择中,除了共有医史医话外,《中医汉语》更多地是一些科普说明文,而《实用中医汉语》则选择了很多风俗习惯中与中医药有关的话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J《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题,如药膳、温泉泡澡、端午的避瘟驱毒活动等等。“小医馆”里的内容虽然以询医问药的方式进行对话,但无一不是紧贴当前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现代的中国、真实的中国。这一方面保留了中医汉语的专业特色,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趣味性,语言上又浅显易懂,利于阅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实用中医汉语》的第二个特色是在体例上不再是传统的生词一课文一注释一练习的模式,而是采用课文群的方式,每一课都可独立成小单元,每课选用两篇内容上彼此关联的主副课文,这样一来,可以增加阅读量,也即增加输入,根据克拉申(5.D.Krashen)(1985)的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会产生输出。在他的公式1+1里,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几个条件:可理解性、有趣又相关、足量和非语法程序安排。他认为,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量,学习者就能自动获得必要的语法。所以增加阅读量,且阅读的语料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语料太难,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它对语言习得也不具有意义。另外,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语言知识应该在学生们不断从读物中获得新信息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得到积累,就象孩子习得母语的过程一样。语言内化必须以大量输入和大量操练为前提。所以,通过扩大阅读来学习语言知识的教学效果应该很好。第三个特色是重视交际法的实际应用。《实用中医汉语》的体例为:导言一主课文一生词一词语学习一专名术语解释一语法例释一扩展阅读一生词一练习一小医馆。每课之后所附设的“小医馆”栏目均为医疗对话,模拟就医情形,更具生活气息和真实性,对话也便于学生进行操练,可以师生互动,也可生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可据此设计活动,教学形式更灵活,体现了同时以言语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特点。从“主课文”到“扩展阅读”再到“小医馆”应用,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并可在教学中实施精讲多练的原则。相比《中医汉语》,《实用中医汉语》的第四个特点是选材用字、语法排序以及教学对象的分级界定基本都以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为参照,在练习的设计中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HsK考试的题型,使学生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语言能力、培养专业思维还能与当下已普及的HsK考试接轨,同时也就为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考察确定了标准。浙江大学硕l: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2《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编写理念的比较《实用中医汉语》和《中医汉语》都是为学习中医的外国人而编写的教材,都可用于长期生的学历教育。两者成书年代差距在十年以上,恰好反映出了对外汉语教材的在不同时代的变化。《中医汉语》起稿于1982年10月,次年10月定稿试用,在当时是国内第一套中医专业的专用汉语教材,被普遍接受和使用。这套教材是按照早期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理念所编写的,主要采用的是功能一意念法,功能是明线,但仍然保留了语法一翻译法的暗线,相对而言,比较重视书面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点的编排顺序上紧扣汉语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重点分明,十分精要,系统性好,教学效率是比较高的。其体例也沿用传统的模式:生词一专名一功能句一阅读课文一注释一练习;或者,生词一专名一课文一词语用法举例一注释一练习。它遵循字、词、句、篇章的学习顺序。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盛行于1840一1940,其基本特征就是以语法为教学内容,以翻译为教学手段,用母语进行教授。功能意念法于上世纪70年代初诞生于西欧,是缘于社会实践的一种教学法,其理论基础是功能法学说。英国语言学家皮特·科德先生把语言功能分为五大类,每一大类又可按意念分成若干项目。这五大类与若干项目是:
1、让听话者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功能(包括命令、指示、要求等意念);
2、使听话者回话的功能(包括询问、调查、探听等意念);
3、说话者承担某种行动义务(包括允诺、保证、宣布等意念);
4、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功能(包括道歉、祝贺、慰问等意念);
5、表达对事物所持态度的功能(包括争论、答辩、让步等意念)。在功能法学说的引导下,用功能意念来组织教学成了潮流,研究成果有威尔克姆(WikinS)1976年的《意念教学大纲》和默希(Murhy)1978的《交际教学大纲设计》等,其核心就是发挥语言功能作用,以功能意念项目为主线进行教学,直接达到交际的目的,也是一种交际法教学。《中医汉语》成书于1985年,在当年应当算是应用了那个时期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具体体现在:读写课本的上册体例为生词一功能句一阅读课文一注释一浙江大学硕_卜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J《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由此可见,在编写理念上,《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分别体现了不同时代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变化。虽然《实用中医汉语》有诸多改善,但《中医汉语》在语言知识编排上的科学性仍然值得借鉴和参考。

1绪论
1.1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据《人民日报》2012年03月01日01版报道,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而来华留学生的人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的统计,2011年已突破了29万,其中学历生118,837名,占来华生总人数40.61%,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统计,2010年在来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位居第二,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近两年来选择中医药专业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而言,如何将汉语学习与中医药专业有机结合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按照吕必松先生的理论,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四大环节。其中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针对中医药专业的来华留学生,其教学需求、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即为长期生学历教育的专用汉语;教学需求是为医学专业服务;教学对象为高中毕业生、预科生或大学毕业生;教学目标是能用汉语在医疗机构工作或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中医专业。与其他需求的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相比,关键是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材的方式展现。并且,课堂教学也主要是对教材所给出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顺序等等。可见,教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套合适的中医汉语教材是必要的,同时,如何用好一套中医汉语教材也是必要的。目前国内已正式出版的中医汉语教材一共有两套,一套是1999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汉语》,另一套是2010年由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医汉语))o笔者在从事中医汉语的教学中一直使用《中医汉语》全套教材,约有五、六年之久,有一些体会,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文内容的趣味性较难吸引学生、练习设计略显单调等等,切盼新教材问世,2010年《实用中医汉语》出版后,至今尚无关于这两套教材全方位的研究文章,故本文旨在分析比较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本文根据三个角度选取参考文献:一、关于通用汉语教材的研究进展;二、关于专用汉语教材的研究进展;三、关于中医汉语的研究进展。
1.2.2研究方法参考 NevillGrant(1987)的现代教材研究、高凌雕(2001)的教材分析层次,以及陈伟国和何成刚(2003)汉语教材的评价程序:1、确定汉语教材评浙江人学硕卜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这两套教材,以《中医汉语》为参照,重点在《实用中医汉语》,一为明确其具体适用范围,善用其材;二为日后使用时需要增减或调整内容提供依据;三为编写专门针对本校中医药专业方向的留学生的讲义或探索开发中医汉语的多媒体教材奠定基础。这两套教材按课程类型分,均属专用汉语教材。为什么对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就不能用通用型对外汉语教材呢?这是由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中医理论的思维方式与西医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医药专有名词和术语比较少在通用汉语中使用,这会造成学生从汉语学习阶段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时遭遇很大的困难,它既是语言上的障碍又不完全是语言上的问题。所以专门对中医汉语教材进行研究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1.2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1.3.1关于通用汉语教材的研究进展《1998一2008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中总结了近10年来对外汉语教材的几个特点:1、分技能教学用教材和专用教材渐成主流;2、教材“系列化”、“多层次化”渐成趋势;3、教材体例多样化;4、练习设计交际化;5、文化知识设计随意化。 1997年因“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分支归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并建博士点,所以1997年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一个分水岭。首先是在教学理论上大量引进了西方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从早期的以结构为纲、重语法结构和汉语语言知识的语法一功能一体化向多元化转变,开始重视文化融入、交际法的运用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随着学生学习目标的变化,专用汉语教材的开发呈现上升的势头。据朱志平等(2008)的统计,1998一2008十年内专用汉语教材占26.5%。随着1990年HSK正式在国内开展并向海外推广,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在编写时都兼顾或参考了HsK的分级标准,并以国家汉办(2008)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为准绳。对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角度也日渐多手段,有认知心理学角度的,有借鉴语料库研究的,有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的等等。在编写原则上,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有:赵贤州(1987)提出的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吕必松(1993)提出的实用性原则、交际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刘殉(2002)提出的针对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崔永华, 2008:214)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四性原则基本达成共识。但真正如何在教材中实现这四项基本原则却各不相同,不同的编者对这四项原则的理解也不同。在教材编写的语法项目上,除可参照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还有张伟平(2007)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初级阶段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情况的考察》,肖奚强(2009)的《外国学生汉语句式学习难度及分级排序研究》等。在教材词汇的研究中,主要有关于词汇量、复现率、释义模式、词汇分级与排序等几个角度。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有江新(2008)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J《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价的对象、目的;2、明确汉语教材评价的关注范围;3、了解汉语教材的基本信息;4、静态和动态信息的收集(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维度和汉语教材的工具性维度两个维度);5、描述性分析;6、对外汉语教材的判断,得出综合评价,提出使用建议和改进意见。(杨翼,2008:”0一291)本文将比较的纬度确定为编写理论、课文题材、课文体裁、词汇、语法点、课后练习六个方面。周小兵(2009)认为,专用教材与通用教材的主要区别在于词汇,所以,两种教材的各项比较中词汇的比较是重点。其次,中医汉语教材在编写内容、场景、词汇都要兼顾医学特点,那么,汉语的一般语法、通用词汇的习得顺序如何结合和编排就是一个难点,因此,关于两套教材语法项目的编排顺序比较是第二个研究的重点。第三,李扬(1993)认为“在参加评估、检查教学时,看一部教材编得好不好,除了看语料的选择、整体框架安排外,主要看练习的编排。”所以课后练习的考察是第三个重点。第四,目前对外汉语界对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一直十分关注,趣味性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讨论课文题材的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统计、描写、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两册教材进行比较。其中统计数据是研究的基础,碍于条件不能搜集得到的数据则借鉴其它文献中的数据重新编排、计算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1.3研究现状综述《实用中医汉语》2010年才面世,目前尚未见到关于它的研究文章。《中医汉语》虽出版较早,但能找到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三篇,一为王现农(1992)主编自己的《谈谈“中医汉语”系列教材》,二为翟乃刚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2007),三是周佩的《中医学对外汉语教材调查分析报告》(2似1)。王文主要是对编写《中医汉语》理念的一个阐发和总结;翟文则是以《中医汉语》为材料分析中医汉语的词汇教学;周文是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现行中医汉语教材进行评估和分析,调查对象选取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以留学生的反馈为依据。另外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文章至少有几百篇,仅截止2000年发表的有关教材研究的论文就已经超过216篇(李泉,2002),还有相关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的专著,这些对中医汉语教材的研究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浙江大学于项卜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j《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其编写体例为:课文、生词、词语学习、专名术语解释、语法例释、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材料里的)生词、专名术语解释、练习。同样,精读是三个分册的核心,口语、听力课本均围绕精读的内容、语法点、词汇等进行扩展和补充。不同的是,精读分册中每课之前都有一段短文导言,然后设主课文和阅读课文各一篇,两篇课文主题相关,两篇课文之后都附有生词。第二个鲜明特色是基础篇每课练习之后都按医院场景专设一段对话“小医馆”,而提高篇则每课特设“实习日记”栏目,紧扣专业。第三个不同是,《实用中医汉语》的基础篇和提高篇都兼顾了HSK应试语言能力的训练,并按HSK的分级标准来设定教学目标。另外还有建议的教学进度和生词量的统计。《实用中医汉语》也是专为来华学习中医的外国留学生所设计的,但其设计起点为中级汉语水平,基础篇词汇以乙级词和少量的丙级词为主,语法以乙级语法为主,教学对象设定于相当HsKI级一HSKZ级学习汉语半年左右的学生使用,提高篇词汇则以丙级词为主,语法以丙级语法为主,教学对象设定于学习汉语一年左右的学生,所以,该教材用于中医专业的预科学习或短期中医培训班。其目标为通过216一288课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494个生词,116个中医专有名词,了解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总体来说,两套教材都是根据分课型教学的设置原则编写的,都是专为来华留学生设计的,分别用于精读课、口语课和听力课,但起点不同,《中医汉语》的上册相当于通用汉语的学习阶段,大约用240一320学时在17一18个教学周内完成,即半学年。也就是说,按照教学进度来估算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中医汉语》下册适用的教学对象才与《实用中医汉语》的基础篇大致相同,也即《中医汉语》的下册与《实用中医汉语》的基础篇才更有可比性。而且,《中医汉语》的编写只有在下册中才加入了有关中医专业的话题和用语。因此,本文将选取两套教材中的两个分册进行对比研究,即仅做《中医汉语》读写课本下册和《实用中医汉语》精读(基础篇)的对比研究。为便于行文的简洁,下文直接用《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代指这两册教材。


2.1研究材料《中医汉语》为学习中医的外国人而编写的基础汉语教材,出版于1999年,由王砚农、阎德早主编,早在1985年2月就已试用定稿,随后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再版至今。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作为交际教学内容,下册才以有关中医专业的话题和用语为主。上册第一课到第五课从语音基础开始,兼及汉字笔画入门知识。前五课的编写体例为:生词、句子、语音、汉字、注释、练习。可用于汉语零起点的学生。语言知识方面,上册以介绍现代汉语语音、基本语法和汉字等知识为主,下册则以汉语中的常用词语和固定格式为重点。根据分课型教学的设置原则编者又把上下册均设计成《读写课本》、《口语课本》和《听力课本》三个系列,每册各45课。读写、口语、听力虽然是三门平行课,但在教学分工中读写课是打头课,除读和写的语言技能的训练外还承担着传授新语言知识的任务,即大部分新的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等都首先在读写课上教学,所以《读写课本》是系列中的核心。其编写体例为:生词、功能句、课文、注释和练习五个部分。教学目标为通过一年的学习完成整套教材后能够用汉语进入中医课程的学习。另一套2010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医汉语》,主编为罗根海、傅彤,副主编安岩峰、林楠,全套教材按语言技能分为精读、口语、听力三个分册,每个分册分别包括基础篇和提高篇两个分篇,每篇各由15课组成。浙江大学硕l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学编写的一套《中医汉语》,2010年才由外研社出了另一套《实用中医汉语)),相关研究文章仅有三篇,是《中医汉语》的主编王砚农于成书后的1992年写的《谈谈“中医汉语”系列教材》,算是对编写的一个总结。他介绍了编写的理念、编写原则和语料的处理,包括会话、词汇和短语。不过限于一般介绍,没有深入。真正关于中医汉语深入研究的只有华东师范大学翟乃刚(2007)的一篇论文《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他从选词、排序、教学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医汉语词汇的选词标准,在词汇的排序上提出了“语义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和“重现率”原则。第三篇是周佩(2011)的《中医学对外汉语教材调查分析报告》,除讨论中医汉语教材外还兼谈了中医药院校中医汉语课程的设置、课型以及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学生反馈所做的统计数据是一个有价值的资料,本文有所借鉴。参考众多文献,笔者认为,在中医汉语教材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尚未被关注:1、中医专名和术语是否存在习得顺序?2、中医汉语教材在重视针对性的同时如何兼顾基本语言功能素质?如存在冲突,何者优先?3、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在什么阶段引入汉语教学更合适?4、中医文化与中医专名及术语在教材编写安排中的比例问题。本文拟从《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的对比研究中讨论这些问题。浙江人学硕!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对外汉语字词与阅读学习研究》。陈贤纯(2008)从阅读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讨论词汇、语法和篇章的教材设计,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在教材练习的设计方面,研究文章不多,主要有李绍林(2001)的《谈泛化、分化及其有关的练习样式》、周健和唐玲(2004)的《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刘颂浩(2009)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方法和编写原则》以及杨翼(2010)的《对外汉语教材练习题的有效性研究》。海内外学者对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有几个普遍的看法,尤其是在海外应用时存在诸多问题,黎天睦(1993)、你秉正(1991)、白乐桑(1996)、李晓亮(1996)、徐家祯(1997)五位海外学者一致认为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主要问题有:1、重语法,系统性强但太细太烦琐;2、不够实用,重书面语轻生活语言;3、课文和练习比较单调,趣味性不强;3、语法、词汇解释不精准;4、文化与语言的结合不紧密。5、多媒体教材严重缺乏等等。(李泉,2002:102一103)1.3.2关于专用汉语教材的研究进展自上世纪80年代处,对外汉语界受国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启发,试图在汉语预备教育和汉语进修教育中开办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中医汉语等不同模式的专门用途的汉语教学。(张黎,2006:55)近几年专用汉语教材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研究文章也日益增多,比较多的集中在商务汉语教材的探讨上。有几点共识:
1、专用汉语不应是汉语习得者学习汉语的起点;
2、专用汉语教学应兼顾汉语和专业两方面的共同特征;
3、教材针对性越强通用性就越弱,应在两者之间达成平衡,不可偏废;
4、还是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语言功能素质及其专业相关的文化因素;
5、学以致用,强化应用型训练。
1.3.3关于中医汉语的研究进展中医院校的中医汉语教学过去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因其专业特殊性,它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在所有专业里是最高的,一般留学生的入门要求是HsK6级,如放低门槛,早期留学生人数会有相应增加,但不久即流失。这是由两个原因所决定的,一是中医思维完全不同于西医思维,抽象不具像,文化思想独特;二是中医术语用语独特,与通用汉语或古汉语有着不同的内涵。仅这两点,就让大部分留学生望而生畏。中医汉语教材也少,上世纪十几年内就只有北京语言文化大浙江人学硕十: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丁《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练习。其中“功能句”就是按照功能意念来选择语料,以句型操练为特征。优点是可按话题功能编排教学内容,利于交际使用,同时也有利于系统教学,易于对比辨析,在教学中,它的优点是很显著的,语法清晰,语言知识的排序和介绍是比较科学的,本文会在语法比较部分做一个详细的说明。但是《中医汉语》在细节上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第一,语言上还遗留着政治色彩,如第55课《友好的中医使者》中的句子:“他们把中国的针灸和按摩疗法介绍给了阿根廷医生,也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给了阿根廷人民。”这些内容已经明显与时代脱节,实用性和趣味性不足。第二,部分内容陈旧,甚至不符合科学。比如第49课《针灸在芬兰》中写到:“芬兰医生学习针灸是从一九六五年开始的。那一年,有一个芬兰医生代表团到中国去参观访问,比尔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们在中国亲眼看到了用针刺麻醉做了手术,还访问了一些做过手术的病人。回国以后,各大医院都派人到中国去学习针灸。学成回国的医生于一九七二年第一次用针刺麻醉做了手术,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刺麻醉”的做法早就在医学界被废弃了。在教学中,常常有学生质疑。其次,“有一个芬兰代表团到中国去参观访问”和“各大医院都派人到中国去学习针灸”两个句子中的“去”用的不妥,语法上有问题,因为这套教材是面向来华留学生的而非在海外教学,此处应该用“来”,即应改为“有一个芬兰代表团到中国来参观访问”和“各大医院都派人来中国学习针灸”。这两种瑕疵都不符合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原则.《实用中医汉语》的编写采纳的是结构一功能一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最近这几年,关于将文化导入汉语教学的争论和讨论一直很热烈。程棠(1996)指出,纵观对外汉语教学历史,从来就没有单纯的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关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只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有计划和无计划之分。对外国人教授汉语,也即是教授中国文化,准确地说,是教授包含在词汇、话语之内的有关中国文化知识。在中医汉语的学习中,文化知识的认识尤为重要。它是在结构一功能法的基础之上有意识的、有计划地导入目的语文化的一种教学观。它可体现在语料的选择、词汇和话语的解释以及教学情景的设置等多个方面,是当下被普遍接受的教学理念。在两种教材的语料选择中,除了共有医史医话外,《中医汉语》更多地是一些科普说明文,而《实用中医汉语》则选择了很多风俗习惯中与中医药有关的话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J《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题,如药膳、温泉泡澡、端午的避瘟驱毒活动等等。“小医馆”里的内容虽然以询医问药的方式进行对话,但无一不是紧贴当前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现代的中国、真实的中国。这一方面保留了中医汉语的专业特色,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趣味性,语言上又浅显易懂,利于阅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实用中医汉语》的第二个特色是在体例上不再是传统的生词一课文一注释一练习的模式,而是采用课文群的方式,每一课都可独立成小单元,每课选用两篇内容上彼此关联的主副课文,这样一来,可以增加阅读量,也即增加输入,根据克拉申(5.D.Krashen)(1985)的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会产生输出。在他的公式1+1里,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几个条件:可理解性、有趣又相关、足量和非语法程序安排。他认为,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量,学习者就能自动获得必要的语法。所以增加阅读量,且阅读的语料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语料太难,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它对语言习得也不具有意义。另外,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语言知识应该在学生们不断从读物中获得新信息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得到积累,就象孩子习得母语的过程一样。语言内化必须以大量输入和大量操练为前提。所以,通过扩大阅读来学习语言知识的教学效果应该很好。第三个特色是重视交际法的实际应用。《实用中医汉语》的体例为:导言一主课文一生词一词语学习一专名术语解释一语法例释一扩展阅读一生词一练习一小医馆。每课之后所附设的“小医馆”栏目均为医疗对话,模拟就医情形,更具生活气息和真实性,对话也便于学生进行操练,可以师生互动,也可生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可据此设计活动,教学形式更灵活,体现了同时以言语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特点。从“主课文”到“扩展阅读”再到“小医馆”应用,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并可在教学中实施精讲多练的原则。相比《中医汉语》,《实用中医汉语》的第四个特点是选材用字、语法排序以及教学对象的分级界定基本都以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为参照,在练习的设计中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HsK考试的题型,使学生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语言能力、培养专业思维还能与当下已普及的HsK考试接轨,同时也就为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考察确定了标准。浙江大学硕l: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2《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编写理念的比较《实用中医汉语》和《中医汉语》都是为学习中医的外国人而编写的教材,都可用于长期生的学历教育。两者成书年代差距在十年以上,恰好反映出了对外汉语教材的在不同时代的变化。《中医汉语》起稿于1982年10月,次年10月定稿试用,在当时是国内第一套中医专业的专用汉语教材,被普遍接受和使用。这套教材是按照早期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理念所编写的,主要采用的是功能一意念法,功能是明线,但仍然保留了语法一翻译法的暗线,相对而言,比较重视书面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点的编排顺序上紧扣汉语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重点分明,十分精要,系统性好,教学效率是比较高的。其体例也沿用传统的模式:生词一专名一功能句一阅读课文一注释一练习;或者,生词一专名一课文一词语用法举例一注释一练习。它遵循字、词、句、篇章的学习顺序。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盛行于1840一1940,其基本特征就是以语法为教学内容,以翻译为教学手段,用母语进行教授。功能意念法于上世纪70年代初诞生于西欧,是缘于社会实践的一种教学法,其理论基础是功能法学说。英国语言学家皮特·科德先生把语言功能分为五大类,每一大类又可按意念分成若干项目。这五大类与若干项目是:
1、让听话者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功能(包括命令、指示、要求等意念);
2、使听话者回话的功能(包括询问、调查、探听等意念);
3、说话者承担某种行动义务(包括允诺、保证、宣布等意念);
4、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功能(包括道歉、祝贺、慰问等意念);
5、表达对事物所持态度的功能(包括争论、答辩、让步等意念)。在功能法学说的引导下,用功能意念来组织教学成了潮流,研究成果有威尔克姆(WikinS)1976年的《意念教学大纲》和默希(Murhy)1978的《交际教学大纲设计》等,其核心就是发挥语言功能作用,以功能意念项目为主线进行教学,直接达到交际的目的,也是一种交际法教学。《中医汉语》成书于1985年,在当年应当算是应用了那个时期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具体体现在:读写课本的上册体例为生词一功能句一阅读课文一注释一浙江大学硕_卜学位论文《实用中医汉语》,J《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由此可见,在编写理念上,《中医汉语》和《实用中医汉语》分别体现了不同时代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变化。虽然《实用中医汉语》有诸多改善,但《中医汉语》在语言知识编排上的科学性仍然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关医学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