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252 论文编号:sb2025062914161953390 日期:2025-07-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延安精神,是一大批勤劳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和老区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浴血奋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3年革命斗争胜利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深刻总结。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前往延安参观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①延安精神在漫漫历史长河发展的洪流下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坚持用延安精神教育和感染广大党员、干部,用以不忘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比对党性修养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新时代,新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青年的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大学生群体是学校的主要群体之一,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而大学时期是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富足、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各种新思潮、新事物、新观念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产生冲击。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西方霸权文化也随之渗透,宣扬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思想,抹黑中国的发展政策,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影响大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二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拓宽、信息数量倍增、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各类庞杂信息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三是大学生物质生活相对较为富足,使得大学生难免会滋生得过且过消极懈怠、贪图享乐等思想苗头,如果放任这些问题滋长,会使当代大学生无法担当起新征程路上遇到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对延安精神的研究
1968年,“延安精神”这一概念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这篇文章中首次被公开提出。此后,延安精神更多地被国家领导人提及并重视,1990年5月,专门成立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心任务是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学术界也因此掀起了研究热潮。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进行搜索,搜索有关结果表明,目前学术界关于延安精神的各类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对延安精神的内涵进行研究。马文瑞在《马文瑞论延安精神》(2000)一书中指出把延安精神局限在某一地域或某一方面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延安精神应该是全面的,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他认为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其核心是毛泽东思想。谭虎娃在《延安精神概论》(2018)中按主流社会和学界对延安精神内涵达成的共识,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对延安精神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阐述。袁玉梅(2020)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延安精神阐释的侧重点和共同点共同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其内涵包括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和自我革命的勇气。
二是对延安精神生成的历程开展研究。张金锁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延安精神》(2017)以“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铸就延安精神”为命题,将延安精神的孕育与形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应对国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应对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军事摩擦中成就了延安精神;在战胜经济危机的大生产运动中,铸就和形成了延安精神;在净化党魂的延安整风中,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培育了延安精神;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下发扬光大延安精神。郭必选在《延安精神论纲》(2007)一书中认为延安精神是特殊社会背景条件下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高志伟在其文章《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及时代价值》(2021)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1935-1948年这13年间在延安用“活的”“香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在革命实践中践行延安精神,使中国共产党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经验总结。②
...........................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延安精神
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国家、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民族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滋养,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民族精神作为根基,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指引。中华民族精神滋养中华民族千年屹立于东方,延安精神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谈到“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①因此应对延安精神的内涵进行梳理明确。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政治方向,究其定义来说,是指阶级、政党、政治集团及其成员前进的政治道路及其发展指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即要求政治方向既要坚定又要正确。正确就是指符合实际、道理,没有错误;坚定是指不动摇,百折不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指要不动摇地坚持符合实际的政治道路及其发展方向,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能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关系政党能否实现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着党的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前进的精神动力,是推动延安时期军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政治保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中国共产党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毛泽东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2.2相关理论依据
2.2.1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
精神生产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区别于物质生产,主要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而从事的实践活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生产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随之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文艺复兴之后,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产领域的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们推动了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就是在对其思想的进行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形成的。他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肯定黑格尔精神生产的实践性和辩证观,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中汲取灵感,深化精神生产和人本主义的思想,同时还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下文从精神生产的主体、精神生产的核心、精神生产的特性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进行介绍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现实的人在精神生产中占据主体地位。首先精神生产主体是具有自由素质的人,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精神生产。“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①马克思将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进行对比,指出真正的生产是精神生产,是动物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根本区别。其次从事精神生产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是受到社会条件制约的人。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生产力都要受到所处社会背景环境的制约,进行精神生产的人同样要受到其制约。人们的精神生产是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物质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但这个精神生产活动是人们积极的、主动的实践活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精神生产的核心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马克思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此有过明确的论述:“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①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表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会以思想观念表示,这些思想观念会反映出一定的阶级性,阶级不同决定其思想意识的不同,当然从其相反面来讲,思想观念会反映人们的实践生活。
.................................
3 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 17
3.1 延安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之处 ................ 1
3.1.1 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 17
3.1.2 教育内容的相通性 ............................. 17
4 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23
4.1 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 ................ 23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3
4.1.2 调查问卷的对象 .......................... 23
5 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 35
5.1 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 ......................... 35
5.1.1 以课堂为依托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 35
5.1.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 ...................... 36
5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5.1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
延安精神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的经验总结,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延安精神纳入其中既要考虑理论的灌输,也要兼顾实践的力度,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可以丰富其教育内容,创新其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延安精神的教育价值。
5.1.1以课堂为依托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新时代,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故思政课应围绕着这一根本目标开展,思政课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宣传教育阵地,其课堂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延安精神是汇集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延安精神蕴含的宝贵精神内涵不光对共产党员具有教育意义,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将这一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而思政课堂也就成为学习和传承延安精神的主要阵地。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
结语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他们肩负复兴民族的历史重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主渠道。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拨穗期”,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乎自身的成长成才,更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市场经济风潮会使得大学生产生金钱至上的观念、外国思潮的影响会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等等,这些负面影响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延安精神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沃土,是坚定大学生坚持为人民服务信仰的宝贵教育资源,能为解决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动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延安精神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在对延安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成果探索不够深入,故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诸多局限。特别是在探究延安精神如何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不够完善,探究的融入路径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希望在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并不断完善深化。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斯宾诺莎政治哲学中的历史元素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政治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