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思潮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563 论文编号:sb2025020310202153067 日期:2025-02-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从泛娱乐化思潮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不良影响出发,精心研究泛娱乐化思潮的相关案例并制作调查问卷,通过实证分析,概括出在这一思潮的演变过程中,给新疆高校大学生在主流价值取向、责任担当、道德修养、审美趣味、理性认知等方面带来的价值观念变化。
第一章泛娱乐化思潮与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泛娱乐化思潮的基本涵义、历史演变和主要特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成员的消费重点逐渐向精神文化领域迁移,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愈加丰富,对娱乐的追求变得愈加多样化,娱乐手段的层出不穷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但过度追求也导致了娱乐的泛滥,催生了泛娱乐化思潮的席卷。
一、泛娱乐化思潮的基本涵义
厘定泛娱乐化思潮的科学内涵,需要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把握,明确“娱乐”、“泛娱乐化”、“泛娱乐化思潮”之间概念的区分,并进一步深究其本质,来肃清泛娱乐化思潮的现实危害。
(一)泛娱乐化思潮的概念界定
“娱乐”一词,最早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琴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①“娱”字在古代又通“悟”,一种领悟之后的情绪,而“乐”,在甲骨文中意为成熟的麦子,因此娱乐是领悟之后的感受和成熟之后的喜悦。《辞源》将“娱”解释为“欢乐,戏乐”,娱乐即是欢娱行乐的意思,现代娱乐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给予受者喜悦、放松感的形式,能够有效释放人们的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价值建构上是积极的,具有激励性和引导性的。
“泛娱乐化”一词,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提到的那样:“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②。尼尔・波兹曼对于“泛娱乐化”的价值倾向是消沉的。从“娱乐”到“泛娱乐化”,重点在于“泛”和“化”的延伸,“泛”指的是“一般地、空泛、肤浅、漫溢”,颇含贬义之态,“化”指的是“变化”,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对于“泛娱乐化”的定义取决于对其量和质的定性,从量上来看,娱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中大肆扩张,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纵向延伸的趋势。从质上来讲,“泛娱乐化”将娱乐的正向功能不断摒弃、娱乐价值逐渐异化,把本就不具有娱乐性质的事物硬披娱乐外衣,以此来达到无底线娱乐至上的目的。由此来看,“泛娱乐化”可以被看作是娱乐因子在大众事物当中的无限膨胀,继而发展为一种消极的、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娱乐存在形式。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理论论述
作为本文研究的另一个核心概念,需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历史嬗变、主要特征等进行学理性的分析,为文本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价值”一词,源于梵文中的wer和拉丁文中vallo,与“好”相类,后延申为“有益处,应重视”等意,最初作为经济学概念出现,表示有用物本身,直到19世纪,哲学家们突破了经济学概念的局限性,将其引入到哲学领域,赋予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由于他们对人和物以及两者间关系的理解不同,对价值的界定分为了以下几类:一类是客体说,将价值理解为一种柏拉图式的客观理念,德国哲学家谢勒认为价值是独立于价值携带者之外的一种先验的性质,在他看来,价值是不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类是主体说,认为价值就是个人的情感和意志,侧重于从人的主观感受出发来评判事物,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我们判定某种东西是好的,因为我们追求它,愿望它,寻求它,欲求它。②”一类是关系说,认为价值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奥地利哲学家埃伦费斯指出价值只有在具体的人类情境中才具有意义。
“价值观”一词,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与“价值”区别很小,在英语国家中都被称为“value”,但是在中文语境下,许多专家坚持认为二者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张岱年先生在辨析二者含义时提出:“价值具有满足一定需要的功用功能,同时也具有更深层次的内在价值,对人本身而言,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具有内在价值”,目前学术界对于“价值观”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是在一般性的理解上,价值观可以被看作是人对价值现象、价值问题、价值行动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它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即时看法,而是价值观念经过主体的整合加工,上升为一种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综合性的观点总和。从来源上看,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作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生产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展开。从内容上看,价值观与人们的认知、情感、意志相关联,表现为人们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思想观念。从形式上看,价值观主要指的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精神信念,它不仅有先进、落后之别,更有正确、错误之分。
........................
第二章泛娱乐化思潮下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
第一节泛娱乐化思潮下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基础
对社会而言,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发展必然有其历史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观理论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习近平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教育是价值观发展的理论渊源,构成了本文的重要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观理论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观思想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价值思想的来源和基础之一,尽然他们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但是通过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批判和相关理论著作的研读,我们依然可以归纳出马克思、恩格斯所传达出的共产主义价值理念。
(一)依靠“无产阶级”的价值主体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界定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①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一切社会意识,共产主义价值观的实现,得益于无产阶级的奋起抗争,他之所以作为实践主体,是由于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和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从社会地位出发,资本主义经济下的劳动异化使得他们逐渐沦落牲口一般,没有任何空闲去呼吸新鲜空气,更不用提什么娱乐活动了。而且在剥削和压迫下,他们普遍困苦,遭受着不知何时就会被作为一种商品被无情售卖的命运,他们的前途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命运也只能在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中跌宕起伏。从历史使命出发,无产阶级长期遭受着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折磨,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他们不是社会的“赘疣”,在经受住“劳动那种严酷的但是能把人锻炼成钢铁的教育”②之后,他们成为了团结、壮大的先进生产力代表,同时也是摧毁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掘墓人.一方面,在社会物质条件下,当两大阶级之间的固有矛盾终会变得不可调和,到那时,无产阶级这一彻底的、具有先进性和团结性的组织就会担此革命重任,消灭本身的物质生活条件,摆脱人的异化,破除旧世界。另一方面,当取得统治地位之后,无产阶级既要改造客观世界--增加生产力总量,又要改造主观世界--在实现自我解放的同时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建立新世界。
(二)秉承“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取向
马恩所创立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是将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满足作为自身价值取向。第一,他们从不刻意回避利益问题,他们所认为的利益是一种经济关系,是源于人的生活需要的,是现存社会经济关系的首要表现,现实的人无不存在于规设的经济体系中,无不受其影响和决定。第二,他们在《神圣家族》中,这样写道:“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①直接强调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但是他们并不反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只有充分满足了个人利益,才能迸发出为全人类服务的高昂革命热情,但同时,只有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上才能为个人利益提供最大可能的保障,第三,他们所信奉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建立在所有人的基础之上,以往的革命都是不同的剥削阶级轮流掌权,对人们的压迫是不变的,马恩曾详细论述过:“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②而无产阶级是要主张通过革命消灭阶级,消亡国家,实现自身和人类解放,使广大无产阶级能够真正获得并享受自己的劳动财富。
..................................
第二节泛娱乐化思潮下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价值观在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都凸显出不同的价值意蕴,在网络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交织横流,新疆高校大学生担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与时相偶的培养他们正向、稳定的价值观,对新疆的发展、对教育方向的达成、对个人的健康发展都带有重要意义。
一、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然之举
新疆独特的“地缘环境”,使之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安全屏障,面对多民族、多宗教的复杂区情,新疆时常面临着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与破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价值观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论述,对成为怎样的新时代青年、如何成为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大学生价值观不稳定性的内在特点,给了破坏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将错误思想观念与社会思潮交织在一起,以网络为推手,用更加隐蔽的方式在嬉笑玩乐间荼毒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新疆工作,必须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大批能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是新疆社会长期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应时刻坚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阵地之上,以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目标,不断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泛娱乐化思潮下加强价值观培育能够使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更加明确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建设大好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
第三章 泛娱乐化思潮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分析 .... 28
第一节 泛娱乐化思潮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现状调查 ..... 28
一、问卷设计思路 ............................. 28
二、调查情况说明 ....................................... 28
第四章 泛娱乐化思潮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应对策略 .... 41
第一节 政府去“泛”:党和国家强化顶层设计 ..................................... 41
一、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进良好网络生态 ................................... 41
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肃清意识形态渗透 ................................... 42
结语 .............................. 53
第四章泛娱乐化思潮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政府去“泛”:党和国家强化顶层设计
泛娱乐化思潮搅浑了新疆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的大环境,其传播的复杂性与隐蔽性也加大了相关部门综合治理的难度,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泛娱乐化”乱象的治理,扮好大学生良好价值观形成的“遥感器”,从推进良好网络生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提升主导价值观话语权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抑制“泛娱乐化思潮”的发展。
一、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进良好网络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网络空间作为第二类生存空间,是大学生群体的日常聚集地。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展意味着内部治理的日趋复杂,泛娱乐化思潮作为其中的“常驻嘉宾”,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因此,加强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共建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家园已迫在眉睫。
第一要合理运用算法推荐等智能技术,有效遏制庸俗内容。技术的理性思维正在逐步裹挟侵蚀着高校学生的价值共鸣。“世界上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群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具有一定的特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不稳定性、意识形态显著性等的特点,很容易被泛娱乐化思潮裹挟用于社会稳定、权益斗争,从而对社会产生多发性、深远性的影响。大学生日常使用网络媒介时,经由算法处理过的“内容池”里包含着尽数价值趋同的东西,极易形成“同音层”,在同质化的圈层之中,泛娱乐化信息利用算法推荐加强了圈层之内对于彼此身份的强化认同,人们将自己沉溺于“精神乌托邦”之中,远离思辨与判断,甚至可能漠视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共同体身份,卸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要深化互联网思维,致力于用主流价值观支配算法技术,针对网络平台见缝插针的推送不良娱乐信息,政府要引入人工审议,让机械化变得真正智能化。同时,要协同推进道德内容建设,让正确的舆论、优秀的文化丰裕网络空间。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
结语
娱乐本就是一种随人类历史相伴随的古老活动,娱乐消费和娱乐满足对于人的精神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娱乐逐渐丧失其固有形态,泛娱乐化思潮浓墨重彩的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娱乐至死”的方式充斥于世,特别在大学生群体中大行其道,使其对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容易异化为娱乐失衡,从而导致娱乐的泛化,成为娱乐的附庸。因此,如何在其不良思潮下统一新疆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最大限度的构成同心圆,就成为当前急需迫切解决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泛娱乐化思潮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不良影响出发,精心研究泛娱乐化思潮的相关案例并制作调查问卷,通过实证分析,概括出在这一思潮的演变过程中,给新疆高校大学生在主流价值取向、责任担当、道德修养、审美趣味、理性认知等方面带来的价值观念变化,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针对原因,围绕政府、社会、高校、个人等层面提出优化路径,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培育有生力量。
在此论文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本人自身知识积累、社会阅历的有限性,有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阐述还不够精准。第二,本文虽然运用了实际调查法,但在调查的设计和范围方面不够完善,存在局限性。第三,由于泛娱乐化思潮的不断演变和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与时俱进,本文所做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存在一定的偏颇。因此,针对这一课题的新研究、新成果,还需更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本人也会精进自身,以期产出更多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政治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