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人民的内部矛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当代思考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毕业论文 点击次数:176
论文字数:35200 论文编号:sb201208281909492724 日期:2012-08-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创造性地分析和阐明了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不仅在当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些转变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导致了社会各阶层的分化重组和利益格局的分化重组,从而引起了社会矛盾的冲突复杂化和尖锐化。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和难题。毛泽东在50多年前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著作,深刻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今天解决我国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1.2论文选题的意义

    木文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

    在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梳理,探讨用其正确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与今天构件和谐社会的一些重要理论相结合,试图解决当前各领域矛盾。丰富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2)现实意义

    在改革开放深化的新时期,各种矛盾接踵而至,并且呈现出多发性、复杂性的特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如何适应新的时代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同时又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是当代共产党人和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目前,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历史经验表明,只有科学认识和处理好当前复杂多变的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党成功驾驭、应对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能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们在改革开放时期处理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思想武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在处理不同阶层利益的矛盾问题中,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和正确运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来科学认识和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2文献综述

1.2.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过程

    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过程,大多数学者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一是以时间段为依据,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为依据。

    席富群指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苏共二十大到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观点。首先是1956年三四月,针对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晚年错误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批评和对斯大林过分否定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研究,于4月5日发表了《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就在这篇文章中,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思想,批判了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观点,认为否认矛盾存在就是否认辩证法。之后,毛泽东又做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他认为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956年9月八大的召开就是用初步提出的矛盾学说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分析的一次成功运用。第二阶段:从1956年12月致黄炎培的信到1957年2月在最商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两类矛盾及其解决的办法。第三阶段:从1957年3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到6月,9日讲话反复修改后正式发表,明确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李伟文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考察和对资本制以现状的分析,创立了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列宁曾经提出社会主义有矛盾,但是并没有展开论述,而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他认为随着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长期居于矛盾体系主要地位的敌我矛盾基本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开始凸现,出现了部分地区工人罢工和学生罢课的不安定情况,同时,苏联、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家也发生了一些事件,最终促使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世

 

 

参考文献
[1]席富群.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形成过程初探阴.福建党史月刊,2008,(03):8-10.
[2]李伟文.毛泽东思想概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韩阳.解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3):196-197.
[4]王宁.刘少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研究[[D].学校:西南大学2007.
[5]方芳.新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思想[[J].世纪桥,2007, (06):3一5.
[6]唐洲雁.2007年学术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列研讨会综述[[J].毛 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  (0l ):  77-80.
[7]唐洲雁.2007年学术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列研讨会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  (O1 ):  77-80.
[8]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9]田忠国.中国社会各阶层矛盾分析报告[[EB/OL] . 
[10]田忠国.中国社会各阶层矛盾分析报告[E     B/OL].  
[11]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12]陈享辉.关于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之启示.学校:广西民族大学.2007.
[1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73.
[1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73.
[1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72-373.
[16]毛泽东选集第S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73.
[17]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64.
[18]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64.
[19]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65.
[2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64.
[2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57.
[2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70.
[2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72.
[2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63.
[2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69.
[26]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93.

 

 

摘要 5-6
Abstract 6
第1章 绪论 9-16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9-10
        1.1.1 选题背景 9
 ..............................
第2章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16-20
    2.1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国际背景 16-18
        2.1.1 苏联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经验教训 16-17
..............................
第3章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主要理论创新 20-27
..............................
第4章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当代思考 27-40
    4.1 基本矛盾理论表明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27-29
..............................
第5章 结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3
致谢 43-44
作者简介 44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