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研究基于影响因素提出了要重视社会环境对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作用、学校为教师选择整合技术教学提供保障、完善基础措施与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教师主动选择,以期提高伊犁州教师教学与信息化整合的教学能力,促进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与教育数字化转型。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时代需要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①。在体育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均提出了关于体育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例如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为了应对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内容,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或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③。2018年教育信息化进入2.0阶段,要求“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④。在2021年提出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强体育科教、人才和信息化建设,为体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⑤。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由此可见,我国将进行信息化改革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也说明了现下信息化技术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教学已成为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与今后发展的大趋势。
体育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旨在探讨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信息化背景下整合技术教学的基础,从而有效帮助体育州直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以期促进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与教育数字化转型。
1.2.2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
调研边疆地区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意义深远且广泛,这不仅仅关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更关系到边疆地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首先,调研有助于了解边疆地区体育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现状,包括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其次,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助于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此外,调研结果还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最后,提升边疆地区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助于推动边疆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调研边疆地区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完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为提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理论等体系在体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国内关于教师教学知识研究
关于教师教学知识于19世纪末引进我国,起步对于国外来说相对较晚。但是,一经引入广大学者针对现实情况都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并针对国内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知识;此后我国学者也加大了对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杨淑芹指出:教师要成功完成教学任务,要精通所教学科知识和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包括能够透彻地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从中了解专业知识本身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①。潘一指出: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扎实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宽厚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全新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②。刘志军指出: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是教师劳动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需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③。扬耕指出:任何知识都有专业知识与大众知识、科学和学术知识与实用知识和技术之分④。针对教师教学知识出了相应的书籍并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黄友初在教师教学知识在教育中的提升一文指出:“教师的教学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了内在升华作用”⑤,更进一步指出教学知识对教师的重要性。
2.1.2国内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现状
2.1.2.1TPACK研究现况分析
2008年出版了由任友群、詹艺主译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出版,推动了TPACK在国内的发展。2008年李美凤,李艺⑥在《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上首次写名为TPCK: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新框架,认为它是学科教师应用技术有效教学的支配性知识。TPCK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整合技术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
..............................
2.2国外研究现状
2.2.1国外关于教师教学知识研究
在《教学研究手册》书中全面论述了教师知识的内涵与发展途径等,在文献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教师知识这一词,为教学知识研究产生了广泛的持久影响⑤。但是教学知识真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还是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教授在1986年提出了教师应具备三种知识,即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⑥。广大学者在其基础上展开研究,其中Ball教授团队提出了知识的教学框架(MKT)理论模型包括学科内容知识(SMK)和学科教学知识(PCK)两个方面⑦。通过更细致地划分,帮助学者打开更进一步研究教师教学知识的大门,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现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GenAI)技术的教育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笔者Mishra Punya使用TPACK框架来讨论教师有效使用GenAI工具所需要的知识类型①。在体育教师教学知识中,Phillip教授团队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包含了学科内容知识(CK)和学科教学知识(PCK)两部分,其中学科内容知识(CK)进一步划分为一般内容知识、特殊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进一步划分为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内容知识、学生知识以及教学情境知识等②。指出体育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时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因此,通过对教师教学知识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发现,教师知识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认为这是教师教学必备的条件之一。现今,广大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教学知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知识,将新兴知识融入优秀的传统知识中,形成符合当下教师发展的教师教学知识,所以才会有许多人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且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师应该拥有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知识。
通过教学知识文献梳理:得出教师知识是教师教学必备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具有时代性的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
......................................
第三章研究对象与方法...............................13
3.1研究对象...............................................13
3.2研究方法...............................................13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17
4.1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水平测量与影响因素量表信效度检验................................17
4.1.1预调研信效度检验....................................17
4.1.2正式调研问卷收集与分析.................................23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策略...............................52
5.1研究结论........................................52
5.1.1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TPACK水平中等偏上....................52
5.1.2基于人口变量学州直中学体育教师TPACK发展存在不足......................52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4.1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水平测量与影响因素量表信效度检验
4.1.1预调研信效度检验
4.1.1.1预调研问卷收集与分析
为了保证研究问卷能够顺利进行,首先采取了预调研测试。在问卷星平台将问卷录入进去,随后在伊宁市中学进行发放预调研问卷共165份,总共回收了问卷163份,回收率为98%。通过删除填写时间低于60秒、具有缺失值和删除极端值后,最后得到160份预调研测试问卷,回收率为97%。
4.1.1.2预调研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对回收的160份预调研数据进行了基本信息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4-1),其中男体育教师多于女体育教师、教龄各年龄段人数分布较为均匀、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职称多居于二级教师职称、有78.8%的教师参与了教育培训。
体育论文参考
.............................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策略
5.1研究结论
5.1.1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TPACK水平中等偏上
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TPACK水平整体情况处于中等偏上(均值为3.8分)。从核心元素知识上看CK和PK得分高于TK,从复合元素知识上看,PCK、TCK、TPK和TPACK四者得分相当,表明可从核心元素着手,应增强技术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以此来提高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
5.1.2基于人口变量学州直中学体育教师TPACK发展存在不足
基于人口变量学中的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四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性别上男女教师在PK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他六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男女教师有关各维度的得分基本近似,说明不同性别对教师TPACK整体水平影响不大。不同教龄和职称和学历的教师对于TPACK的整体掌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基于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教龄、职称与学历越高的教师,其对于TPACK的整体掌握较好;见习代课教师水平测量时得分最高,其更容易接受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便利并加以利用;新手青年教师的TPACK水平测量得分最低,则说明,对于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不科学,新进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学校要科学运用新手教师在体育整合技术的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否参与培训对于教师TPACK整体以及各维度水平都具有显著差异,参与培训的教师的TPACK水平远远高于未参与培训的教师,说明整合技术的相关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发展在教龄、职称和学历之间没有差异,表明州直中学体育数字化教学没有进步,虽然目前TPACK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是长此以往会严重滞后于国家的教育数字化改革战略是战略要求。
5.1.3基于影响因素帮助州直中学体育教师TPACK发展
通过伊犁州直中学体育教师TPACK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TPACK的7个维度均和影响因素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的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分析模型拟合度较好,调整后R方为0.677,教师个人、学校与社会三方面对教师TPACK水平影响达到了67.7%,从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得出,个人因素对于教师学习掌握TPACK技术知识影响最重,其次是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这说明教师的个人能动性在教师学习掌握TPACK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学校以及社会的相关培训以及支持对于教师TPACK知识的掌握运用起到推动和辅助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