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研究为探究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观众现场观赛意愿的意向的因素,以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基础,构建了成都大运会观众现场观赛意向影响因素模型,以成都市大型体育赛事观众为对象进行调查,开发新的量表对大型体育赛事之一2021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现场观众现场观赛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6和AMOS26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
1前言
1.1研究依据
在《全球体育之都报告:奥林匹克生态系统》发布的评估中,中国的城市表现引人注目,尤其是北京和成都成功入围全球前十名的城市。北京,作为“双奥之城”,荣膺第四名,而成都则位居第八,其因连续短期内成功举办两项国际级大型综合体育赛事——最近落幕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及即将到来的2025年世界运动会,而成为国际焦点。观众往往会提前数日甚至数月预购门票,从而使门票更加珍稀。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世界夏季大运会主任赵晶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将成都推向世界舞台,同时也将世界引入成都。代表团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参加大运会,更是为了体验成都。我认为,这正是我们举办此次赛事的深远意义所在。”本次成都大运会在社交媒体上迸发出“一票难求”的现象,大型体育赛事伴随着观众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一票难求”成为常态。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观众对于亲临现场感受比赛的渴望,也展示了赛事在传播和吸引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媒体对赛事的广泛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讨论,使得成都大运会成为热点话题,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观众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是赛事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且在整个体育生态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观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体育新闻和赛事传播的重要节点。观众与运动员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运动员的表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进一步增加赛事的曝光度和媒体关注度;反之,观众的规模、特性和反馈通过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渠道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和动力。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赛事的活跃度,也促进了运动员和观众之间的正向循环。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遵循社会学和心理学量表研制的方法并基于TAM和TPB模型,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参与意愿六个潜在变量,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数据统计分析,以分析这六个潜在变量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现场观众参与意愿产生何种影响,参考国内外前人成熟量表,研制成都大运会观众现场观赛意向量表,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观众现场观赛意向测评提供较为科学的测量工具,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参与意愿能够直接影响用户的参与行为,通过这些研究结论给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提出建议。
1.2.2研究意义
1.2.1.1理论意义
理论上,本研究创新性地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融入大型体育赛事消费领域的研究之中,拓宽了理论的应用场景。本文探讨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意向的影响因素,在体育新闻与传播领域,从观众角度出发,引入TAM模型和TPB模型对大型体育赛事观众的研究较少。2021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突出代表,探究其观众现场观赛意向的影响因素是一次全新的领域尝试。
..........................
2文献综述
2.1理论依据
2.1.1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专注于分析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接纳及使用行为,构成信息管理与系统领域研究用户行为的基础理论架构。Davis在1989年初次引入了此模型,至今已广泛应用于评估和解释用户如何接纳并利用新兴技术。主要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用户态度、使用意向、实际使用行为和外部变量6个研究变量(如图1所示)
社会学论文参考
Davis(1989)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技术接受模型(TAM),提出感知有用性[1](perceived usefulness)与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是塑造用户对信息系统态度的关键因素。这些态度进而影响用户的行为意图,而这种意图最终促使用户采用该系统。在TAM中,行为意图作为预测用户行为结果的关键变量,通过评估个体对特定行为执行的意愿强度来有效预测行为的发生。
............................
3研究设计.......................14
3.1研究基础与研究假设............................14
3.1.1基于TAM模型研究理论假设................................14
3.1.2基于TPB模型研究理论假设......................................15
4数据统计与分析......................24
4.1描述性统计...............................24
4.1.1人口学变量分析.............................24
4.1.2成都大运会观众观赛特征分析...........................28
5结论与建议................................41
5.1结论...............................41
5.1.1直接影响因素对观赛意愿的作用分析..............................42
5.1.2间接影响因素对观赛意愿的的作用分析............................43
4数据统计与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4.1.1人口学变量分析
4.1.1.1性别
社会学论文参考
基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共190人,占总样本的47.27%;女性则为211人,占比52.73%。此数据反映出调研样本在性别结构上的分布情况。
..........................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观众对于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持认可态度,观众对于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参与意愿得分为3.89分,即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参与意愿较好。观众对于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感知易用性得分3.45分,即成都大运会观众现场观赛感知易用性一般。
5.1.1直接影响因素对观赛意愿的作用分析
本章基于401份有效样本数据对观众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分析,研究结果展现了六个关键潜在因素之间存在的显著相关性,显示出这些因素间关联的不同程度和特性。分析揭示了大型体育赛事现场观赛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有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态度、主观规范。观众对于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的态度和主观规范直接影响观众的参与意愿。根据影响程度的排序,直接作用于观众现场观赛意愿的关键因素依次为:主观规范(β=0.396)、态度(β=0.281。其中主观规范影响作用最大,表明主观规范对观众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意愿影响效应最为明显,是在观众成都大运会现场观赛意愿关键影响因子。而受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影响的态度也对观众的现场观赛意向显著作用,表明观众在选择成都大运会的观赛行为时,会受到观看比赛的便利性如购票是否便利,交通是否方便和观赏性,以及宣传报道等外部氛围和客观条件的影响。Cunningham与Kwon的研究揭示,观众对于棒球赛事持积极态度的程度越高,其促使人们亲临现场观赛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28]。
此外,技术接受模型(TAM)中提到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态度的正向影响得到了验证,这表明当观众认为参与成都大运会观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且观赛过程易于进行时,他们对大运会的观赛态度将更加积极。在这些直接影响因子中,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中介效应尤为显著。也就是说,感知易用性通过积极影响观众对观赛的有用性认知,进而间接塑造了观众的态度。感知有用性对态度有积极影响,进而间接观众的观赛参与意愿。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于成都大运会观众观赛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不仅直接影响观众的观赛态度,而且通过提高感知有用性进一步增强了对观赛态度的正面影响。这一发现强调了优化赛事信息传递、购票流程以及现场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以提升观赛的便利性和愉悦感,进而促进观众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