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田式课堂空间中大学生座位选择行为的社会学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633 论文编号:sb2022053015403648019 日期:2022-06-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研究从空间社会学视角考察影响大学生座位选择的因素可以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扩大研究样本,不同层次的高校中大学生的座位选择行为差异较大,增加 3 个及以上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研究,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大学生可以给研究结果增加更多的信度;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高校课堂座位排列方式以“秧田式”为主,这种传统的课堂空间形态在批量人才生产上优势明显,更是为高校扩招后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精尖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但是这种传统的秧田式形态的课堂有着自身先天的劣势,压抑的课堂气氛、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标准化的人才产出,使得传统的秧田式高校课堂难以满足新时代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空间社会学的发展使得“空间”这一概念引入到高校课堂问题的研究之中,在空间社会学的视角下,课堂空间不仅仅指教室的物理环境,而更多的是指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课堂学习、个人价值观的养成以及能力拓展下形成的精神文化空间、物质环境以及课堂社会交往空间的统一体。在传统的课堂空间中教师占据绝对的指导地位,控制并注视着每一个学生,大学生被限制在座位中,这样的课堂空间形态虽然能产生可控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利于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不利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课堂空间中教学资源的分布受制于固定的讲台,前排的视听资源丰富,师生互动便利,两边和后排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难以构建公平的教育环境。所以,在当前的高校课堂空间中,大学生在课堂座位的选择上受课堂空间权力规训、异化的教学关系以及个人空间身份和情感认同等方面的制约,使得课堂大学生群体的分布呈现前排无人、中间居多、小群体型分布的现状[2]。这样的座位分布不利于高效课堂建设的开展,阻碍了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建构的反馈,同时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1.1.2 研究目的
为打破当前高校课堂传统固化的教学方式,降低外部因素对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上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课堂空间融入效率,充分提升和发展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价值观和学习效率。笔者利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进入到河北省保定市 H 大学新校区进行实地研究,调查在当前高校课堂空间形态下大学生在选择课堂座位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高校课堂空间形态的改革,为智慧教室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力求创建高效和谐的课堂空间。
............................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空间社会学的研究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空间已经被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被社会学家所研究,至80 年代很多学者在空间社会学这一专门的学术取向研究中获得了丰硕的成功。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对空间的社会属性进行拆分研究,将空间的排他性、分割性、空间接触对行动者之间关系的改变、社会关系的固定效应以及行动者对空间流动与社会分化的关系,这五个方面作为空间的社会特质[3]。空间社会学中空间的基本构型之三元辩证空间结构,是由法国著名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提出的由空间实践、空间之表征以及表征的空间三位一体概念组合而成[4],列斐伏尔的在社会空间上的研究为学校课堂空间的建构和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课堂作为教育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不能单纯的物化其空间的构成,课堂空间更应该是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关于身体的生产和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论述最早出现在在列斐伏尔的著作《空间的生产》中,他认为身体的生产是空间生产的开始,身体是空间性的,身体的空间化要早于外界物质工具的影响,身体只能在空间中进行自我的再生产;同时,空间也是身体性的,首先我们可以用身体体验空间,从而获得丰富的自我生产,在身体实践获得丰富性的自我生产之后,占有的空间和自我的身体会重新再生产出新的身体空间[5]。列斐伏尔关于身体和空间的关系论述,为大学生在课堂空间中身体空间的再生产和情感体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空间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著作《规训与惩罚》中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福柯的笔下空间的社会结构属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他认为空间镶嵌于权力关系之中,空间的功能来源于权力对它的安排[6]。空间能够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主体类型,空间的规训和控制功能是生产主体的方式[7]。像学校、工厂、军队、医院这样的场所都是采用封闭的环境、严格的纪律和权力的等级秩序来完成规训的目标。福柯对于空间中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的解读,使人们对于课堂空间中的社会关系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让人们重新理解了权力对课堂空间建构的重要性。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 秧田式课堂空间的历史、现状及带来的问题
2.1 秧田式课堂的历史渊源和空间形态
2.1.1 秧田式课堂的历史渊源
秧田式课堂座位排列作为班级授课制下的产物,从 17 世纪开始一直是国外高校教室座位编排的主要方式,中国的京师同文馆自 19 世纪 60 年代首次采用秧田式座位编排的授课方式以后,国内上到高校下到小学都逐渐采用秧田式的座位编排方式[41]。秧田式课堂空间已是当今国内高校课堂空间布局的主流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秧田式课堂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内多数高校选择的座位排列形式,其根本就在于其座位排列方式能够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教学效果,能够利用较低的教学成本解决高校扩招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在秧田式课堂中可以明确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有利于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教学效果较为理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秧田式课堂空间形态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依靠空间权力进行单元格式的座位划分形式,阻隔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教学内容和方式模式化,使得其人才产出逐步与时代的需求脱轨。
当前部分高校已意识到秧田式课堂的弊端,新型课堂形态——智慧教室正在逐步开展建设并投入使用。智慧教室的建设初衷为针对秧田式课堂的不足而展开,其设计理念主要为:教学创新、技术先进、资源丰富、虚实融合、管理智能、类型多样、教研一体、环境友好这八个方面[40]。截止到 2020 年底,我国 985 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完成度为 100%,211 院校中智慧教室的建设完成度为 96.4%[41]。但是在秧田式课堂的教学方式影响下,智慧教室的发展仍然摆脱不了秧田式课堂的教学思想的影响,蒋立兵通过研究 30 个智慧教室在课堂教学转型上的数据得出:其中仅 23.33%的智慧教室完成了教学转型,仅16.67%的智慧教室实现了教学的部分转型,60%的智慧教室处于基本未转型的状态[42]。当前智慧教室的发展现状为整体发展较为快速,个别创新发展的局面,但是多数智慧教室的教学方式仍然摆脱不了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学生的创新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受限,背离了智慧教室的发展初衷[43]。究其原因,仍然是在秧田式课堂长久的影响下,高校本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没有因为智慧教室的出现而发生彻底的改变,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仍然是高校课堂主流的空间形态。
.................................
2.2 秧田式课堂空间形态的构成现状
2.2.1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呈“前排居中”分布
秧田式课堂空间教学的重心固定为讲台和黑板,致其教学资源的在课堂空间中的分布为:距离讲台越近,教学资源越丰富;距离讲台越远,教学资源就越贫乏,因大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所以在秧田式课堂空间中,大学生座位选择呈现“前排居中”现象。王映学通过对 148 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课堂座位选择的研究表明:有 54.1%的大学生选择了课堂中前区和中间位置,而仅有 3.4%的大学生选择了课堂的右前区、右后区和左后区[31];罗伯特·萨默(Robert Sommer)的研究表明:平均有 61.0%的大学生更加喜欢课堂中间靠前的位置,有 31.0%的大学生偏爱后排靠边的位置[45]。王映学的研究与萨默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在秧田式课堂中前排居中的座位分布现状确实存在。
本研究通过对 615 名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数据进行研究,探索大学生在课堂中座位选择的行为是否存在前排居中的现象。

社会学论文参考
社会学论文参考

问题设置:“在不考虑任何外部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通常您更喜欢在课堂的哪个位置就坐?”调查结果如上表2-1所示,选择课堂中间和中间靠前位置的大学生占比为56.3%,选择前排位置的大学生比例为17.4%,选择中间靠后和后排位置的大学生占比为26.1%。本研究中得出的数据结果与主流研究观点的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在秧田式课堂空间中前排居中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在课堂座位的选择中,大学生的座位选择动机受空间结构的支配,秧田式课堂制度化空间安排,使得大学生在课堂空间中的座位选择行为受教育资源分布的影响,出现了前排居中的座位分布现状。
..............................
第三章 影响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23
3.1 课堂空间中权力的影响............................... 23
3.1.1 权力对课堂物理空间的安排..............................23
3.1.2 教师对课堂空间权力的主导作用..............................24
第四章 课堂空间改革的对策建议.........................39
4.1 高校应重构课堂物理空间........................................39
4.2 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环境.............................39
第五章 结语................................ 43
第四章 课堂空间改革的对策建议

4.1 高校应重构课堂物理空间
空间的实践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具体的可感知的物质性的空间,包括课堂的物理空间以及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物理空间作为课堂空间组成的物质基础,物理空间的结构决定着课堂空间的秩序,讲台、黑板的位置决定了课堂的中心位置,而课堂中一个个被切割的座位单元则成为了知识被动接受的区域,知识的被动接受区域要时刻接受来自讲台和黑板的权力的规训。高校课堂空间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物理空间布局,消解讲台和黑板的在课堂中的绝对中心位置,改变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座位排列现状。将课堂中固定的知识授予的中心位置转换为无固定方位的、灵活多变的位置,同时,再将被单元格分割隔离的座位转化为群体型、聚集型的座位分布方式,尝试构建无课堂重心、无权力规训的课堂空间。构建小组型、圆桌型、马蹄形等座位摆放方式。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综艺节目、走秀舞台的空间布局,尝试以 T 台等形式,让教师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下来,走进大学生群体之中,以大学生围绕教师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拉近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知识异化的“授受”关系回归到正常的“教学”关系,同时,这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固化、低效的知识授予方式和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开阔、负责、气氛活跃的授课方式,和高效、认真、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物理空间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摒弃秧田式课堂座位安排方式,改变二元对立的空间权力安排,以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实现和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
第五章 结语
现代主流的高校课堂空间形态仍以秧田式座位安排为主,在这样的课堂空间中,大学生的座位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大学生的座位选择行为违背了自身的选择意愿,同时也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课堂原有的教学意义。引入空间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座位选择的因素有空间权力、双向凝视、与知识的互动、空间情感体验这几个方面。在该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课堂互动关系受阻,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高校的教育价值观背离初衷。为此,本研究针对性地从物理空间、师生关系、资源分配和精神空间四个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为高校课堂空间形态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提升高校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感。
本研究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受疫情的影响较大,调查对象的选择只能选择一个学校,同时,受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不能收集更多的数据来支撑结论。同时,问卷问题的设置不能添加诸如“空间”、“权力”等社会学专业术语,否则会增加被研究者的阅读难度导致其难以理解问卷问题,所以只能从侧面去验证被研究者的行为。从空间社会学视角考察影响大学生座位选择的因素可以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扩大研究样本,不同层次的高校中大学生的座位选择行为差异较大,增加 3 个及以上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研究,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大学生可以给研究结果增加更多的信度;第二,深入课堂实际教学,以实地观察法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实地的课堂体验,并在课下实地进行访谈,这样的研究结果更加贴近于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感受,更加能够分析出秧田式课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长期跟踪探索智慧教室的建设对于处在其中的大学生在教学资源的获取、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师生互动层面的积极影响,与当前主流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智慧教室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有无显著的影响。接下来的研究应该从已经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探索不同的教改模式能否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加有说服力的对策建议,丰富教改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