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笔者在进行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发展现状,确定产品竞争力变量指标,构建了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和产品竞争力组态模型,识别了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组合构型,最后综合分析结果。
1绪论
1.1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问题提出
随着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制造业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品是制造企业生产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其竞争能力,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如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动荡、复杂多变,产品竞争力成为决定制造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其突出问题也影响到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在技术研发上缺乏投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较弱;大部分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难以脱颖而出,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知名度;由于资金短缺,无法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生产设备升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产品的市场定位方面存在问题,产品定位不准确,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生产成本较高,往往需要高价位销售产品,导致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降低了制造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盈利能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因此,产品竞争力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就成为了现代制造企业十分关注的重要管理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国,拥有丰富的陶瓷资源和技术优势。我国的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高质量、低价格和多样化产品著称。产品竞争力是陶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和能力,将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陶瓷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我国陶瓷企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及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产品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这影响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稳步上升。国内许多陶瓷企业正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其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陶瓷产品的“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高频词与主旋律,产品竞争力与企业结构的吻合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综述
1.2.1产品竞争力
⑴产品竞争力的定义
国内学者们在产品竞争力的定义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李书福等人将产品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生产和销售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在市场上获得和保持领先地位的能力[1]。刘甲洋等人则认为,产品竞争力是企业在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渠道建设等方面[2]。王伟则认为,产品竞争力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因素,还包括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社会责任等方面。金碚将产品竞争力定义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包括品牌知名度、销售渠道、产品特点等[3]。中国社科院裴长洪博士将产品竞争力定义为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如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市场需求等[4]。郝王松将产品竞争力定义为产品的综合素质,包括技术含量、外观设计、产品品质等[5]。田金霓强调了企业在提升产品竞争力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如市场定位、战略规划、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6]。在具体研究中,许多学者将产品竞争力视为一种动态的概念,即产品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市场、技术、消费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此外,国外学者们也对产品竞争力进行积极探讨[7]。Sulistyo H.是竞争战略领域的重要学者,他认为产品竞争力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备的优势,是影响竞争战略的重要因素[8]。Chen D.Q.认为产品竞争力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讨论了核心竞争力如何促进产品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9]。Colurcio M.认为产品竞争力是企业具备的独特优势,即企业具有在特定产品领域内进行快速且持续的竞争行动的能力[10]。他强调了在构建和维持产品竞争力方面敏捷性和创新的重要性。Braganza A.提出了评估竞争优势的框架,其中包括评估产品的优势和市场定位[11]。Mishra D.认为产品竞争力是企业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能力,强调了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人力资源合作和信息共享的作用[12]。Chin W.W.讨论了资源基础视角的产品竞争力,强调了技术导向在获取产品竞争优势中的作用[13]。
..................
2理论基础
2.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制定策略和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的一种理论体系。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其中包括目标制定、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等环节[86]。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管理学界兴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逐渐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规划阶段、竞争优势理论阶段、产业组织阶段、系统创新阶段。在规划阶段(1970年代以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是以战略规划为主导的。企业通过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来制定战略,强调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的规范化、科学化。强调战略制定和规划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87]。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卡尼茨的管理过程理论、安索夫的战略规划理论等。竞争优势理论阶段(1980年代),这个阶段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竞争优势为核心,通过分析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制定战略。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资源和能力,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来形成竞争优势[88]。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价值链理论、哈姆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等。在产业组织阶段(19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关注行业的结构和竞争规则,企业需要通过竞争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强调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来提高竞争力。企业战略需要建立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之上,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塞恩斯和韦戈菲尔德的组织学习理论、诺尔曼和拉姆齐的平衡记分卡理论等。
....................
2.2企业竞争力理论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优势[90]。这个理论涉及到多个方面,如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创新能力、营销策略等。其中,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企业的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也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尤其在面对同质化产品时,品牌和营销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关键。企业竞争力理论是研究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理论[91]。其核心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策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不断创新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理论包括了多方面的因素,如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效率、人力资源等等,需要企业在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以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强大竞争力。
如图2-1,钻石模型理论(Diamond Model)是由美国学者Michael Porter在1985年提出的,旨在解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该模型将竞争力分解为四个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其中,生产要素包括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本、技术水平等生产要素的可用性和水平;需求条件包括了市场规模、增长率、对产品的需求特点等市场需求的情况;相关及支持产业包括了相关行业和支持产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包括了企业的管理、营销、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和策略。而新钻石模型理论(New Diamond Model)则是芮明杰对钻石模型的升级和扩展,如图2-2所示。新模型除了包含原模型的四个要素,还加入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角色,认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和行为对企业的竞争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新模型还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钻石模型和新钻石模型理论都为企业分析和提升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同时也提醒企业注意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和行为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强调了创新在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性。
..............................
3 陶瓷企业及产品竞争力现状分析 ......................... 19
3.1 陶瓷的定义 ........................................... 19
3.2 我国陶瓷企业概况 .......................... 19
4 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组态模型构建 .................. 39
4.1 组态模型构建框架 ........................... 39
4.2 组态模型构建思路 ................................... 40
5 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组态分析 ...................................... 53
5.1 效度检验 ........................................... 53
5.2 变量校准与构建真值表............................ 54
6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策略
6.1提升产品附加值
根据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组态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生产能力是陶瓷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在5条关键影响因素组态路径中作为3条路径的核心因素,对产品竞争力贡献度最大。在高产品竞争力组态效应分析的3条路径中,H1a路径覆盖度均为0.343,在H1b路径中覆盖度均为0.378,H1两条路径的解的覆盖度均超过0.3,表明所得条件组态能够解释样本研究中30%的高产品竞争力案例。陶瓷企业无论采用效益主导型,还是市场驱动型路径,亦或是内在关注型路径,生产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高产品竞争力路径H2(TE*MR)可知,高技术经验应用*高市场反应→高产品竞争力,因此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经验水平能有效提高产品竞争力。
陶瓷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外观设计和工艺流程、增加花色种类和使用高端材料等方面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优质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企业可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每个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并通过ISO9001等认证体系提升企业形象。外观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外观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吸引力。企业可以聘请专业设计师对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吸引力。同时,考虑个性化设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丰富花色种类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不断研发新的花色,同时提高花色的质量和稳定性。使用高端材料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可以选择一些高端的原材料,例如釉料和陶瓷材料,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研究结论
我国陶瓷企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发展潜力巨大,产品竞争力分析结论对于陶瓷企业和制造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进行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发展现状,确定产品竞争力变量指标,构建了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和产品竞争力组态模型,识别了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组合构型,最后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策略,为陶瓷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产品竞争力提升策略出谋划策,以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主要结论如下:
⑴分析了陶瓷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现状和特点。介绍了我国三大陶瓷产区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发展概况,利用价值链工具构建了陶瓷产品价值链模型,得出陶瓷产品的价值主要来源于设计、制造和销售环节。基于SWOT模型对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进行外部特点分析,基于TOE理论对陶瓷企业产品进行问题分析,得出我国陶瓷企业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规模、设备基础,但对比国际其他陶瓷产区,产品方面问题依旧突出,并将目前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发展困境与挑战概括为TOE框架的三个层面。
⑵构建了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组态模型。根据TOE框架理论构建陶瓷产品指标体系与组态模型,采用fsQCA分析法对陶瓷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进行了测算,构建了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与组态模型,对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情况进行组态分析,得出陶瓷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失效环节以及改进方向。结合构建的组态模型中5个前因变量以及18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在TOE三因素的联动作用下,提升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的组态路径有三类模式:效益主导型、市场驱动型、内在关注型。
⑶识别了影响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组合构型。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由技术层面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经验应用、组织层面的文化资源创新、环境层面的市场反应和组织环境效应5个条件变量所构成,并通过变量间的组合匹配产生高产品竞争力行为,最终得出生产与技术层面为关键组合因素,环境效应对于陶瓷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有限这一结论。从组态视角出发,获得高与非高产品竞争力的不同匹配模式,结果表明不存在单个必要性因素,高产品竞争力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的联动效应产生了综合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