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作用。未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投入,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国有企业在这其中也必须谋求自身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随后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来,并为此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规范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走的过程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先试点再推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促进“双循环”发展的核心依托和重要支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四五”规划》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改革这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强调了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质量,除此之外,针对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下保持抗风险能力、保持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以及竞争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力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的过程中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尽管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诸如运营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不断更新的政府政策背景下,如何保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改革推进的一大重点。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第一,能够丰富现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文献。现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得研究大多是从国有企业出发进行实证分析,鲜少有从民营企业这一视角出发进行探索研究。而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索,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并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第二,有助于拓宽企业创新的研究视角。当前学术界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是从股权激励出发,或集中在企业创新的实施动因,研究方式较为单一。但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科技创新,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帮助企业发挥出自身活力,更好进行科技创新。本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出发点,丰富现有企业创新文献。
1.2.2实践意义
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有助于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通过深入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企业高效运营和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第二,本研究的实践意义还在于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与合作发展。通过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投入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并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共享与交流,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最早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他主张将国家的权力与私人的策划力量结合起来。在商业实践中,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各类私营股份制公司、国家级政府公司、社会公共公司和各种公共基金,并成功构建了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这些都是混合经济模式在企业层次上的具体表现。中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相对较晚,而混合所有制的理论是由薛暮桥在1987年首次提出的。他观察到,在合资企业中,所有者作为投资者的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资本结构的差异主要与产权问题紧密相关,这也是中国股份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1993年的中国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和1997年的中国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混合所有制”这一理念得到了正式的官方认可,并因此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史玉柱在2005年采用了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和多层面这四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混合所有制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这些观点对中共十五大前后社会对混合所有制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混合所有制这一概念得到了新的定义,并明确强调了“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共存将是中国未来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实施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专家和学者选择混合所有制作为他们的研究焦点,并进行了众多的深度分析和研究。随着对混合所有制的深入研究和时间的流逝,学界对其的理解逐步达到了一致。通常,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读:首先,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看,它是由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导致的所有制模式,呈现为多种所有制方式共同存在的形态;其次,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企业组织的存在方式,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所有权资本对企业的共同投资。
........................
2.2理论基础
2.1.1熊彼特创新理论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熊彼得在1912年的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为“创新”这一概念赋予了深远的意义。他明确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构或重新组合,这种重组不仅涉及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知识、技术等非物质资本。熊彼得进一步阐释,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在资本市场中不断地对各种类型的生产要素进行多样化的整理和组合,以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
在熊彼得的理论框架中,创新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动力源于对潜在收益的追求,通过创新,企业能够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开拓新的市场,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创新也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革新,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熊彼得详细阐述了企业创新的五种类型:产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市场开发、原料供给创新以及产业格局创新。这些创新类型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完整体系。产品创新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生产方式创新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开发创新有助于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原料供给创新可以确保企业获取稳定、优质的原材料来源,为生产活动提供有力保障;产业格局创新则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
3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15
3.1研究假设.................................15
3.1.1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15
3.1.2混合所有制改革制衡度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16
4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实证分析.........................22
4.1数据处理..........................................22
4.1.1描述性统计.........................22
4.1.2相关性分析.......................................23
5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异质性分析...........................27
5.1基于资产负债率的异质性分析..............................................27
5.2基于企业规模的异质性分析....................................27
6提高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政策建议
企业进行长期的创新投入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稳固市场、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具有重大意义。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而民营企业能够激发市场和活力,二者相辅相成能够对社会经济的运作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仍面临着“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挑战,制约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因此,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凡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前文,结合当前实际,本文提出一下政策建议:
第一,适度推进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交叉”有机融合,以营造一个市场环境,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创新投入上齐头并进。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改革的深度。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同时,也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民营企业,以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效率,激励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此外,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引入非控股国有股东能够克服市场待遇不公等问题,但国有资本过度参股也可能会造成税收不平等问题的出现,这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和整体经济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鼓励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时,也应推进市场化改革,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实现真正的“一碗水端平”。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
7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本文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计量经济软件实证研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且通过比较分析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归纳总结法,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呈负相关显著(P<0.01)。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会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产生不利影响,这表明深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具有限制作用。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制衡度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呈负相关显著(P<0.01)。高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制衡度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减少,这呈现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第三,存在混合股权结构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呈正相关显著(P<0.01)。具有混合股权结构的公司更有利于国有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这凸显出混合股权结构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第四,存在非控股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呈正相关显著(P<0.05)。引入非控股国有股东能够刺激民营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这暗示着引入非控股国有股东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的加深会对国有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但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有积极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制衡度越高越不利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在国有企业中非国有控制权的存在有利于国有企业增加企业创新投入。同时,民营企业引入非控股国有股权能够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而解决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此外,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企业规模等因素也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