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青联组织的功能再定位问题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毕业论文 点击次数:182
论文字数:34400 论文编号:sb201208151333582060 日期:2012-08-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所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经济制度角度来说,我国己经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经济的所有制形式也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形态,分配制度也由原来的平均主义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以技术、资本等因素相结合的分配体制。岛再加上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带来的与国际市场的交流,我们国家经济市场出现了较为长期的繁荣的局面,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然而,在我们享受到物质巨大丰富的生活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地发现我们生活着的社会也随着经济变化而产生了深远的变革。

    首先是改革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变革,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在当时的中国己经不复存在,生产资料基本由国家垄断,那时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相对单一,中国社会仅有两大阶级和一个阶层构成,即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了阶层。而现在,由于外资、民营资本等多种所有制体制的出现,我国社会己经实际上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竹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等社会阶层。

    其次是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变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由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制的单一公有化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社会成员的收益差距很小,所以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呈现出单一整体性,改革开放后,则体现为利益单元的多元化、利益观念的多元化和利益意识的觉醒。

    第二是由于开放政策,我们相较30年前更容易地获取国内外的各类信息,再加上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大大增强,但是,更加开放的社会形态,使得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包装和伪装不断对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冲击,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各类低俗、腐朽的信息也网络上传播,在这种影响在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中尤为突出。

    在社会发生如此深刻变革的时代,各类社会组织也或多或少地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而发生了自身定位、如何发挥功能和组织核心利益的变化,众多的行业性陇会由原来的经济竹理泪L构转变而生,而更多的由市民社会阶层、兴趣爱好等趋同性而组成的民间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青年社会性组织一一青年联合会,从其成立之初就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汇聚各族各界优秀青年的社会团体,在面对变革中的社会,如何继续发挥其党和政府连接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影响青年、领导青年,继续发挥好其作为社会中最主要的青年团体的作用,是摆在青联组织和青联的业务指导组织一一共青团组织,以及各级青联组织的领导单位一一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是通过分析讨论青年联合会(以下简称“青联,’)这一传统型、政治型,式青年组织日前承担的各类组织功能,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这一特殊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在未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革的现实条件下,通过怎样调整完善组织功能,以不断满足青年群体的发展需求、满足不同青年群体的合法诉求、提升组织在各类青年群体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实现青联组织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标。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青联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确定新形势下青联组织的功能再定位及发展对策研究,有利于确保青联组织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载体,努力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舞台。同时,青联组织的功能再定位及发展对策研究还有利于积极维护广大青年切身权益,团结最广大的青年朋友,引领青年投身建设城市和农村建设,服务社会的实践,创造出不凡的业绩,汇聚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其次,青联组织的功能再定位及发展对策研究有利于培养现代青年树立以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为己任,主动适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新形势的理念,显示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泰献精神,充分体现青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不断巩固和打一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共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也充分证明当代青年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一代。

    最后,本文对青联组织的功能再定位研究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来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强青年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文献综述

    由于本文的立足点是要研究我国的i1,式青联组织的功能再定位,青联组织虽带有较强的政治性,但仍然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因此,笔者在论文研究的前期首先对一般性的公益性组织、NGO组织或非营利性组织的竹理、发展的论文和出版物进行研读和学习。随后,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重点针对青年组织发展、青年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并专门购买了近年来对青年问题和青年社团问题研究的出版物进行研读和学习,从中汲取为完成本次研究论文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指导。

    昌福春先生所著的《中国复合型社团研究:以中国共青团的职能变迁为个案》以及由石国亮先生所著的《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两本著作对本文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其中昌福春先生长期工作在共青团的岗位,并钟担任天津市的团市委}弓记,他在文中所列的如政治社会化、第二部门、利益群体分化等理论的阐述,对本文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因为青年联合会与共青团这两个中国最大的青年组织,是天然的同盟兄弟,青年联合会在社会转型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与共青团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可以很好的作为借鉴。石国亮先生的著作则对我国青年和青年组织的意识形态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所受的西方冲击有一定的分析,对本文分析讨论网络和西方文化对青年的影响有不少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美)彼得斯著,吴爱明等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一政府治理与改革系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编,社会组织与当代青年:2002年上海青年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土名编著,非营利组织竹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著,转型时期的行业}}I}会:角色、功能与竹理体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加)伊恩·斯迈利,(英)约翰·黑利著,陈玉华译,N GO领导、策略与竹理:理论与操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贾西津著,第二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 Ij}士祯,土f}著,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马春宙卞编,聚焦凝聚力:上海青年工作课题调研集C 2006-2007)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9]福春著,中国复合型社团研究:以中国共青团的职能变迁为个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0]石国亮著,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土名卞编,中国民间组织3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2}石国亮,当今世界青年组织的发展趋势分析}J],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一一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7)} 

2007
[13]黄洪基;陈宁;陆烨;邓蕾;参与热情的高涨自卞意识的张扬[[J],改革开放二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一一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

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02008),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报告,2008
[14}杨建新,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发展与整合[J],中国青年研究,2008, 002)
[15]邱美珠,论五四时期的青年社团组织[[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 COS)
[16]黄志坚,论青年组织的发生及其中国的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1989, CO1)
[17]辛显文,论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J],北方论丛,2005, C02)
[18}胡献忠,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研究[[J],青年探索,2009, C04)
[19]李辉,练庆伟,国外青年组织发展的特征[J],当代青年研究,2008, C07)
[20]李凯,当前中国利益分化的现状分析[[J],大众商务,2010, CO1)
[21}青春不老,青联‘常青一一纪念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成立六十周年[[J],中华儿女(青联版),2009,(OS)
[22]秦华,积极实施青蓝工程不断优化青年十部培养机制[J].工商行政竹理,2009, C09)
[23]卢海浪,浅谈青年+部培养不I I选拔[J] .南方金融,1996  C 11)
[24]伍建刚,青联改革势在必行一一关于当前青联结构与功能之矛盾的思考[[J],上海青少年研究,2006, C02)
[25}胡献忠,当代青联组织蓬勃发展的原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 C08)


摘要 4-6
ABSTRACT 6-8
第一章 绪论 11-16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1-12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2-13
    第四节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3-14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6
        一、研究思路 14
        二、研究内容 14-16
第二章 青联组织的发展及其功能定位 16-21
    第一节 青联组织发展的历史变迁 16-17
        一、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16
        二、全国青联的成立 16
        三、全国青联的历史沿革 16-17
    第二节 青联组织功能的转变过程 17-18
        一、青年联合会组织指导思想的转变 17
        二、在实践中不断拓宽青联工作的领域 17-18
        三、青联的工作方法日趋灵活多样 18
    第三节 现阶段青联组织功能定位分析 18-21
        一、现阶段青联组织思想功能定位分析 18-19
        二、现阶段青联组织政治功能定位分析 19
        三、现阶段青联组织社会功能定位分析 19-21
第三章 青联组织社会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 21-25
    第一节 思想功能存在的问题 21-22
        一、无法满足青年参与社会的政治热情 21
        二、精神思想提升与个人生活追求的矛盾 21
        三、青年社团类组织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21-22
        四、思想教育能力上凸现不足 22
    第二节 政治功能存在的问题 22-23
        一、政治功能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22
        二、政治内容不适应青年发展的社会需求 22
        三、工作手段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竞争 22-23
        四、职业与事业的有机统一问题 23
    第三节 社会功能存在的问题 23-25
        一、青年群体的分化加剧了组织凝聚青年的难度 23-24
        二、社会功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利益变化的格局 24-25
第四章 青联组织的功能再定位及发展对策研究 25-35
    第一节 功能定位依据 25-2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青年思想认识不足 25
        二、非正规化青年组织的发展更能迎合青年人的社会需求 25-26
        三、网络化虚拟化发展是青联组织的发展趋势 26-27
    第二节 功能再定位研究 27-31
        一、增强思想功能在青联组织工作中的重要性 27-28
        二、政治功能要以柔性化工作手段进一步展开 28-29
        三、社会功能要以服务社会事业为核心 29-31
    第三节 落实措施及发展对策研究 31-35
        一、发挥青联组织的独特作用 31
        二、加快青联组织自身的和谐建设 31-33
        三、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 33-35
第五章 结论 35-37
参考文献 37-40
致谢 40-4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1-43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