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感知视角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吸引力探讨——以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8555 论文编号:sb2025091515254953538 日期:2025-09-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选取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问卷调查,深入剖析了到访游客对该景区的真实体验与评价。在广泛回顾与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构成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的评价因子,进而构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旅游市场日益壮大,旅游者对旅游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而是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质量,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史等表现出浓厚兴趣。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越来越重视。2018年3月,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更好地统筹协调文化事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1]。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文化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宗教文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业紧密相关,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承、交流和研究,从而促进了宗教文化旅游的进步。佛教文化旅游是宗教文化旅游的重要分支,自进入中国后经历长时间的传播和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形成许多知名佛教文化旅游地。然而,目前许多佛教文化旅游地仍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在建设时过于追求规模和投资,未能深入挖掘佛教文化的内涵,导致佛教特色不突出,同质化问题严重。对于如何在众多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每一个佛教文化旅游地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旅游吸引力是评价一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吸引力大小往往通过游客感知进行评判。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景区的一种类型,涉及旅游产品、服务和情感体验等多个方面。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注重文化体验,景区需要关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深入挖掘并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创新旅游形式等方面,以增强旅游景区吸引力。
........................
1.2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作为案例地,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采用游客感知理论、游客满意度理论以及体验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构建针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旨在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实用的可行方案,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型的景区提升旅游吸引力提供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2章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游客感知
游客感知是游客体验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在以服务为主的旅游业中,对游客的体验质量有着极高的标准和要求,并且在这一领域里,众多研究文献基于不同的理论观点对游客感知进行探讨。国外对于游客感知的研究大多建立在顾客感知理论的基础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相关学者把顾客感知理论应用于旅游行业。Stevens(1992)在研究游客的旅游过程中发现,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价格会对游客感知产生影响,并且这种感知还会影响到游客的旅行决策[2]。而在国内,自21世纪初以来,游客感知的研究才逐渐兴起,白长虹最早将游客感知理论引入国内,他认为游客感知产生于对感知收益与成本的比较[3]。吴小根和杜莹莹(2011)指出旅游感知是指旅游者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条件、服务质量、旅游产品等信息的心理感受和认知程度的综合反映[4]。潘桂华和李文兵(2011)在对国外游客感知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后,发现游客的各个感官会接收到来自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带来的刺激,而感知过程正是对这些作用于身体实际感受的解读[5]。在这些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游客感知理解为在游览行为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旅游者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和获取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以及旅游服务等信息的心理过程。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游客感知理论
感知分为知觉和感觉两个方面,是个体通过感官接收外部信息,并在大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识别和解释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感官数据的接收,还包括对信息的筛选、解析和赋予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互动交流的基础。王娟云和黄燕玲(2012)指出游客感知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针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所体验的旅游产品所构建的一种整体性主观印象。这种印象是基于游客接收到的外部旅游信息与他们个人既有的知识、理解及期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游客会将实际体验与心中预设的期望进行对比,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主观感受[12]。李琳琳(2020)认为游客感知深受个人偏好和游览前的心理预期所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塑造了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和消费决策,还进一步决定了游客在旅游结束后对旅游目的地的心理评估以及后续的行为反应[13]。同时,游客之间还存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过往旅游经验以及特定旅游偏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14],这些差异特征与首因效应、刻板印象等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多样且独特的感知评价。
2.2.2游客满意度理论
游客满意度理论是建立在顾客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这一理论最初在心理学领域得到应用。1965年,美国学者Cardozo将其引入营销学领域,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15]。Pizam(1978)提出一种评估游客满意度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对比游客的预先期望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差异。具体而言,当游客在旅行中的真实感受超越了其初始的期待时,该游客被视为处于相对满意的状态;相反,如果实际体验未能达到或低于游客的预期,那么该游客将表达出不满意的态度[16]。王群等(2006)提出,游客满意度的理论构建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实际感知与事先预期之间的对比基础上。他们认为,当游客的实际体验超越其预先设定的期望,即两者之间形成正向差距时,游客会感到满意,且这种差距越大,游客的满意度就越高。相反,如果实际体验未能达到或远低于预期,导致负向差距增大,那么游客的满意度则会相应降低[17]。
..............................
第3章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总体概况.................................17
3.1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概况......................................17
3.1.1自然环境概况............................................17
3.1.2景区内主要景点..........................................17
第4章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评价体系构建...................24
4.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24
4.1.1系统性原则..............................24
4.1.2科学性原则..............................24
第5章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实证分析.......................32
5.1问卷设计与调查.........................32
5.1.1问卷设计..........................32
5.1.2问卷调查..................................32
第6章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6.1注重文化体验产品开发突出佛教旅游功能
佛教文化是文化旅游资源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与其他旅游资源截然不同的魅力。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游客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参观游览,而是追求更具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他们希望在旅行中体验到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以丰富他们的旅行体验。然而,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目前的旅游产品还停留在参观浏览和宗教朝拜层面,未能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难以获得更深入的文化体验。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推广佛教文化,三亚南山文化区需要开发能够吸引游客并调动其积极参与的佛教文化体验产品。
6.1.1佛教文化鉴赏旅游产品
这类旅游产品主要依托于佛教建筑、雕塑和艺术等元素,对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注重从文化层面提升游客的鉴赏能力和品味。通过展示景区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文化成果,增加游客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同时借助佛像、佛殿以及佛教音乐营造一种宁静而庄严的佛教氛围,向游客传递佛教艺术及其宗教理念。正是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和欣赏佛教艺术,游客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佛教文化,体验和领悟其中的人生哲学。如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内,可以利用VR技术结合图文声像的方式展示其特色的佛教建筑、佛像以及石刻艺术,并同时介绍鉴真东渡的历史典故,以此增强游客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了解。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选取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问卷调查,深入剖析了到访游客对该景区的真实体验与评价。在广泛回顾与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构成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的评价因子,进而构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随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通过综合分析,不仅揭示了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在旅游吸引力方面的优势与亮点,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在参考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游客感知角度出发,结合佛教文化旅游景区的独特性质,根据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和指标筛选,最终构建包含8个准则层和32个指标层的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测评,计算得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综合得分为4.0228,属于较高水平。准则层指标按照吸引力分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列:旅游形象(4.1832)>旅游资源(4.1456)>旅游环境(4.1284)>情感体验(4.0388)>佛教旅游功能(3.9492)>可进入性(3.9379)>佛教旅游产品(3.9342)>旅游设施与服务(3.9197)。由此可见,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在旅游形象、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及情感体验的评分均高于综合评分,说明该景区不仅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价值显著,而且拥有良好的整体形象、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情感体验价值,能满足广大游客游玩和休息的需求,是其旅游吸引力综合评分处于较高等级的主要因素。然而,佛教旅游功能、可进入性、佛教旅游产品以及旅游设施与服务这四个方面却低于整体旅游吸引力综合评分,成为制约其旅游吸引力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旅游管理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