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探讨——基于连锁董事网络的调节作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55 论文编号:sb2023080914434750840 日期:2023-08-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同时验证了连锁董事网络位置特征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及其引致的非效率投资的调节作用,并指出了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能够通过董事会会议发挥调节作用。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会计论文怎么写
会计论文怎么写

企业投资行为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话题。从宏观层面看,无论是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与产业转型,还是迎合未来“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基调,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对于支持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微观层面看,投资行为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掌握着企业的投资决策权。管理者为了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容易产生自利、机会主义等短视行为。传统经济学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等不同的视角解释了管理者进行非效率投资的原因,但这些理论建立的前提都假设管理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决策是完全理性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并非绝对是理性的,管理者有限理性理论认为,过度自信是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偏差,由过度自信所衍生出来的“过度乐观”、“控制幻觉”等心理特征是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重要成因之一。因此,剖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引起的非效率投资问题,并探讨有效治理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视“关系”的社会。日常经济社会活动中,某个个体往往通过互动和合作等方式与其他个体发生各种联系,各种社会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就是社会网络。根据构成网络中行动者的不同,社会网络可以分为“朋友关系网络”、“组织关系网”、“城市网”、“村落网”、“国家关系网”等等。在现代,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企业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们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企业竞争范围的日益扩大,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期独立地开展经营活动,现代企业间已经通过独立董事兼任、高管兼任、交叉持股、供应关系等形成了一系列非正式的外部网络体系,并日益成为管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企业各种类型的关系网络中,连锁董事网络具有独特的地位。由于连锁董事可以同时在两家以上公司董事会担任董事,因此其作为组织间链接的桥梁,有利于组织间信息的交流、沟通与传导,以个人互动来带动组织互动。一方面,企业基于连锁董事网络可以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交易、信息交流,形成与其他组织的竞合关系网络;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可以通过这种关系网络来传递和获取各种异质性信息,形成社会资本,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治理质量和管理者决策行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其所拥有和联系的社会网络,在公司经营活动中,连锁董事网络能够通过兼任董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传递和控制网络中的各类异质性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本,影响公司内部治理。管理者作为公司经营决策的核心,其心理特征一方面会受到个人背景、学习环境、认知偏差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影响到公司的决策运营和内部治理。因此,本文拟结合社会网络理论、认知偏差理论和过度自信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首先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其次探究连锁董事网络位置特征是如何对上述两者之间关系产生调节作用,以期为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优化管理者行为,促进公司高效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意义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探究连锁董事网络对管理者非理性行为所引致的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讨论管理者过度自信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引入连锁董事网络作为调节变量,考虑连锁董事网络具有的“中心度”和“结构洞”的位置特征,将其放到同一框架下,研究连锁董事网络的位置特征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及其后果的影响,有利于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网络“结构嵌入”的相关研究。同时,从社会网络、公司治理和行为财务交叉研究的角度出发,探究连锁董事网络对非理性管理行为及其后果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社会关系网络在公司治理和管理者非理性行为方面影响的研究成果。
2.现实意义
连锁董事网络既不是一个内部管理结构,也不属于外部治理机制,而是一种中观层面的嵌入,连锁董事以个人互动交流来带动企业间的协同、合作,董事会成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交流,传递嵌入在连锁董事网络中的知识、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本,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国上市公司从建立和维护连锁董事关系方面实施公司治理提供借鉴思路。此外,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引起非效率投资的原因,能够为企业从连锁董事网络视角出发,探讨通过完善网络结构、加强内部治理来约束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提升投资效率,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根据论文的研究需要,本文的国内外文献梳理共分为三个方面,包括关于连锁董事网络相关的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的相关研究,以及连锁董事网络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最后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
(一)关于连锁董事网络的相关研究
连锁董事是连续兼任两个公司或两个公司以上董事会的董事。由于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能决定公司人事、战略,掌管公司事务,对外能决策各项经济事务,既是执行机构,又是决策机构,起到连接股东和管理者的桥梁枢纽的作用,是公司治理体系的核心机构。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聘请高学历、多背景的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来优化董事会结构,使得公司之间建立了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结关系,连锁董事网络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从对连锁董事现象的研究转移到对其网络治理效应的关注。相关研究大多从连锁董事网络的成因开始,逐步拓展到连锁董事网络对公司治理及管理者行为的影响,如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并购、企业风险、研发创新、企业融资行为、投资效率、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的影响。1985年Granovetter将网络嵌入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结构嵌入”关注的是某个组织在完整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主要从中心度和结构洞等方面测量[1]。由于网络中各种社会资本的获取具有结构效应,处于不同网络位置的公司获取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同,对公司治理效果和企业行为的影响也不同。
关于连锁董事网络位置特征对公司治理及管理者行为的影响,学者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连锁董事网络有利于公司治理,如Faleye等指出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董事能够掌握信息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高效的战略咨询和指导[2];Macaulay等发现,处于网络中更中心的公司拥有更独特的资源,他们更擅长于学习,这些公司能够利用网络优势来交流、沟通、传递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通过合作关系来获得公司治理的各类经验[3]。Burt于1992首次在Granovetter弱联结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洞理论,他认为占据了“结构洞”位置的行动者往往充当着网络内的“桥梁”,在一个充满结构漏洞网络中的参与者将可以从网络的偏远位置获取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获益[4]
................................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连锁董事网络
社会网络是一组行动者及连接他们的各种关系的集合,因此社会网络理论注重的是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不关注个体本身。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时在两家及两家以上公司的董事会任职的连锁董事越来越多,学术界把凭借这种关系形成的社会网络称之为连锁董事网络。
由于董事存在双重或者多重任职关系,由此所构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公司连接关系集合也就是连锁董事网络[44]。国内学者们对连锁董事网络的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董事个体为元素构建连锁董事网络,即连锁董事网络是连锁董事通过同时在两家(或以上)企业任职所建立的关联关系[45][46];另一类是以企业为元素构建的网络结构,他们认为董事在不同公司兼任的行为,形成企业间连锁关系,这种企业间关系就是连锁董事网络[11][47][48]。在本文中,连锁董事网络是基于公司层面的定义,即指若干家上市公司因董事兼任关系而形成的公司间网络。
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都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在整个社会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中心度表示其所在整体网络中经过该点的最短路径的数量,是网络中结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的大小度量[49],常用的衡量指标包括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等。其中,程度中心度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在局部的中心程度;接近中心性衡量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距离;中间中心度衡量一个企业位于其他两个企业之间的程度。Burt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指出,结构洞是指网络中非重复关系之间的断开[4]。本文将无直接联系的两个公司连接在一起的第三方公司称为结构洞公司,也就是说该公司占据了结构洞位置。结构洞存在的条件与内聚力和结构等同性有关,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存在,就存在结构洞。根据内聚力标准,两个关系人如果是强关系,就是重复的关系人,强关系意味着不存在结构洞;在结构等位的标准下,如果两个传播者有相同的社会关系,他们就处于平等的地位,因为输送相同的信息资源而造成冗余度。结构洞是两个非冗余关系人之间的裂口。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为讨论结构洞的信息效益提供了一个有启发性的视角,但却忽略了结构洞的控制利益。事实上,一个提供信息利益的结构洞也会衍生出控制利益。研究中,Zaheer和Bell等学者常用“1”与“限制度”的差来衡量结构洞丰富程度[50]。限制度展现的是个体网络闭合的程度,即网络中一个节点直接或间接接近其他节点的程度。限制度指数越低,结构洞越多。
.............................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 .................................... 20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 20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 20
(二)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的调节作用 ................................ 21
第四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33
一、描述性统计 ..................................... 33
二、相关性分析 ........................................... 34
三、回归分析 .......................................... 36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45
一、研究结论 ................................ 45
二、 研究建议 .............................. 46
第四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直观地展示各变量的统计学指标,反映出所选取样本数据特征。样本公司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1所示。

会计论文参考
会计论文参考

从表4-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水平(Inv)的平均值为0.0437,最大值达到0.794,表明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问题,个别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较为严重;由于本文中对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OC)的衡量采用离散变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和0,说明公司间的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差异较大,且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均值达到1.636,表明大部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从连锁董事网络位置特征指标的情况如下:程度中心度(Degree)的均值为5.59,反映了平均每个样本公司有5.6家与其直接相联系的公司,连锁董事网络在我国上市公司之间较为普遍,标准差为4.414,反映了各公司的网络中心度有一定差异;结构洞指标(SH)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894和0.234,表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异质性信息的控制度差异较大;从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来看,样本公司董事会会议的召开次数(Num)均值为10次,最小值为2次,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的规定,最大值为58次,可能是因为上市公司当年存在合并分立、增减注册资本、变更公司形式等重大决策事项,需要随时召开董事会。从控制变量的统计结果来看:管理费用率(ADM)的标准差为0.108,均值0.0986,最大值为2.752,表明公司在管理方面的投入较大;样本公司成长机会指标(Gro)的平均水平约为1.98,成长机会最大值约为22.572,最小值约为 0.163,差距较大,可能是由公司行业特征差异决定的;管理者年龄(Age)的均值接近50%,且标准差为0.498,符合样本选择的要求;两职合一(Duality)的均值为0.374,表明样本公司中37.4%的公司存在董事长和CEO两职合一现象。另外从整体上看一些变量的标准差大于其平均数,说明数据可能存在异常值,因此首先对数据进行缩尾处理(上下1%分位数)后再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16-2020年间的相关数据,从公司非效率投资的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连锁董事网络位置特征作为调节变量,探究了连锁董事网络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及其后果的影响,分析了连锁董事网络发挥调节作用的有效方式。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正相关,即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原因在于,管理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公司的内外环境、资源状况以及管理者的背景特征等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例如过度自信引起的非效率投资。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和控制幻觉,从而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
第二,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对上述两者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随着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的提高,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的正向关系显著减弱。即公司通过连锁董事网络与外部进行信息、知识和相关经验传递交流,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位于网络中心位置的公司更容易获得异质性信息和资源,在投资前可以为公司提供信息资源,投资后保证其他资源供应,同时更有动机和能力监督管理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致的非效率投资问题。
第三,连锁董事网络结构洞对上述两者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即随着连锁董事网络结构洞指标的提高,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的正向关系显著增强。结构洞相较于中心度的最大区别是控制优势,位于结构洞位置的公司倾向于抑制知识的交流与信息的传播,更容易助长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同时结构洞优势所带来融资渠道的增加和现金流水平的提高,使得过度自信管理者更容易做出非效率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