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组织文化理论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使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价值观体系,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次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是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是 Schcin 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Schcin 认为,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的价值观、共享信念、团队规范等都反映了组织文化的内容,但都不是组织文化的本质。Schcin 认为组织文化是由一些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由某个团体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问题这一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如果这个模式运行良好,行之有效,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向。
组织文化把组织整体及组织成员个体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引导到组织所确定的目标上来。组织文化的整体优势使得组织中的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相一致,成为个体目标发展的导向。组织文化所建立的精神目标和导向,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强不息,形成为组织认同的统一意志,推动自身的发展,产生激励效应。同时,组织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成员个体旧的价值观念,重树新的价值观念。
........................
第三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22
二、组织认同理论
在 1958 年 March 和 Simon 提出第一个详细的组织认同模型以后,20 年间,研究组织认同的著述并不多见,Mowday 等将组织认同视为组织承诺的一个要素。此后,不少学生将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视为同义词。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一些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学者重新发现组织认同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此后,大量的研究表明,组织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动机、合作行为等相关,组织认同会通过对个体的认知和情感的影响来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行为,从而导致组织绩效的极大改善。
组织认同是指组织成员在行为与观念诸多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认为自己在组织中既有理性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以及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出的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组织认同的研究者往往结合自身的研究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对组织认同进行定义。这些不同的定义大多强调组织认同的认知特性,有些强调组织认同的情感特性,还有些则同时考虑认知特性与情感特性。
组织认同具有持久行。这种持久性体现在组织成员情愿留在组织中延续阻止个体即便离开组织,组织认同仍会继续起作用。因此,在现代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组织认同,就是要结合当今小学生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 1958 年 March 和 Simon 提出第一个详细的组织认同模型以后,20 年间,研究组织认同的著述并不多见,Mowday 等将组织认同视为组织承诺的一个要素。此后,不少学生将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视为同义词。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一些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学者重新发现组织认同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此后,大量的研究表明,组织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动机、合作行为等相关,组织认同会通过对个体的认知和情感的影响来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行为,从而导致组织绩效的极大改善。
组织认同是指组织成员在行为与观念诸多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认为自己在组织中既有理性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以及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出的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组织认同的研究者往往结合自身的研究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对组织认同进行定义。这些不同的定义大多强调组织认同的认知特性,有些强调组织认同的情感特性,还有些则同时考虑认知特性与情感特性。
组织认同具有持久行。这种持久性体现在组织成员情愿留在组织中延续阻止个体即便离开组织,组织认同仍会继续起作用。因此,在现代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获得组织认同,就是要结合当今小学生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
第二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与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实施
(一) 问卷的设计
本问卷名称为《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班主任卷)》和《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学生卷)》。其中《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班主任卷)》共 10 个题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主要用于调查被访班主任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情况;第二部分为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方面调查;第三部分为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调查。《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学生卷)》中共 11 个题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情况;第二部分为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情况。
(二)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从图 3-1 中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的调查中具体的涉及到 70 名班主任教师,占了总调查人数的 22%,学生 250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78%。

第二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与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实施
(一) 问卷的设计
本问卷名称为《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班主任卷)》和《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学生卷)》。其中《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班主任卷)》共 10 个题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主要用于调查被访班主任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情况;第二部分为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方面调查;第三部分为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调查。《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学生卷)》中共 11 个题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情况;第二部分为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情况。
(二)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佳木斯第二十小学全体班主任教师、五、六年级学生师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 320 份。其中包括《班级文化建设问卷调查(班主任卷)》70 份与《班级文化建设问卷调查(学生卷)》问卷 250 份,调查问卷采取的发放方式均为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发放班主任教师问卷 70 份,回收 68 份,回收率达到了 97.14%,剔除无效问卷 1 份,有效问卷 67 份,有效率为 95.70%;发放学生调查问卷 250 份,
回收 248 份,回收率为 99.20%,剔除无效问卷 8 份,最终有效问卷数为 240 份,有效率为 96.00%,具体情况可见表 3-1。

.........................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从图 3-1 中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的调查中具体的涉及到 70 名班主任教师,占了总调查人数的 22%,学生 250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78%。

本次调查设计了两种问卷,分别是:《班级文化建设问卷调查(班主任卷)》与《班级文化建设问卷调查(学生卷)》,在问卷中共同时体现出 5 个维度的问题,并对这 5 个维度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五个维度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维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维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维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维度及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维度。其中维度之一:教师和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维度,在教师问卷中的第 1、2、3 题和学生问卷的第 1、2 题中体现了对认知维度调查;维度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维度,在教师问卷中第 5、6 题和学生问卷第 3 题体现;维度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维度,在教师问卷中第7、8 题和学生问卷中第 4、5 题中体现;维度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维度,在教师问卷中第 4 题和学生问卷中第 6、7 题中体现;维度五: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维度,通过教师问卷中第 9、10 题和学生问卷中第 8.9.10 题体现。
.........................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多样性·························· 22
(二)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薄弱··························· 22
第四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 26
一、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26
(一)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班级文化建设····················· 26
(二) 班主任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 26
第四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一)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班级文化建设
学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所以,学校每个领导成员都应在思想方面高度的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动力,是行动主要的指南针。因此学校领导班子要提高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认识,并要把这种意识传递下去,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学习,提高班主任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
(二)班主任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文化的直接建设者,班主任肩负着贯彻素质教育的责任。在如今高考择优录取的现实背景下,应试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能逃避的教育形式。但是在我国整体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班主任教师要从根本的观念上革新,不能只重视成绩,要意识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自身提高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
结论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方法对佳木斯第二十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调查,小学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都有较高认识,但是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存在相关制度薄弱、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建设不够丰富及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略显乏力等问题。
影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从学校到班主任认识不够、班级文化建设机构及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增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为:在学校领导层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班级文化建设;从教师层面,要在班级管理中建设优秀的班干部团队,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建设上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强化班级制度管理文化,增强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并能够在班级建设中采取多种途径,携手家长一起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研究范围比较局限,仅限于佳木斯第二十小学教师及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片面性。虽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但是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今后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略)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方法对佳木斯第二十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调查,小学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都有较高认识,但是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存在相关制度薄弱、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建设不够丰富及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略显乏力等问题。
影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因素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从学校到班主任认识不够、班级文化建设机构及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增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为:在学校领导层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班级文化建设;从教师层面,要在班级管理中建设优秀的班干部团队,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建设上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强化班级制度管理文化,增强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并能够在班级建设中采取多种途径,携手家长一起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研究范围比较局限,仅限于佳木斯第二十小学教师及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片面性。虽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但是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今后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