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中英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中英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其自成体系的道德教育系统。随着经济水平、科技能力的迅猛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良好的社会风气与道德准则是一个社会经济较好、较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就中英两国来说,两国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过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儒家学说在中国伦理道德史上占据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但中国的道德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孔孟理论。
虽然长久以来对于道德的准则与要求没有过多的变化,但是在新时期的中国,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理念已经有别于过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体系也在尝试新的前进道路,尤其是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赋予人们新的思索。“时代的进步离不开高尚道德的引领,社会发展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推动。党的十六大提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评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启动文化惠民工程……十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扬善抑恶,择善而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成绩显著。” 放眼英国,对于道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巨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这样阐述道德哲学:快乐的人生在于能够存在于并且支持道德、美德、正义的活动。然而,两个文明古国都在经历一场相关道德觉醒的考验。2011 年 10 月,一起发生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的交通事故震惊世界。两岁女孩悦悦独自外出不慎被两辆车撞伤倒地,在此期间,这一路段共有 18 名路人经过但都对其视而不见。此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将其抱到一边。最终,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于2011 年 10 月 21 日离开人世。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这一事件透析出中国人的道德冷漠与信仰缺失。虽说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儒家思想在中国人心中代代相传,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中国人开始变得越发自私自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社会秩序时而受到负面现象的影响,这也更加坚定了国家需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信心与意念。..................
.........................
第二章 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概念解释与界定
第一节、公民社会
1、关于公民社会概念的几种解读
“公民社会”从词源上来说,源于拉丁文 Civilis Societas。后通过英译被翻译为 civil society,也有专家将其翻译为市民社会或民间社会,作为一个不断在发展着并受到关注的新兴概念,在人类进程中不断凸显其重要意义。在大多数的理论研究中,公民泛指具有特定国籍的、享有并履行某一国家权利与义务的个体。也就是说,从政治及法律的层面界定了人的社会属性。也有研究将公民社会称之为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这一理解更强调公民社会作为居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为创造更好的市民生活而渲染的社会环境。公民社会的构成主要有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公民组织,也就是说,公民社会是既有别于政府组织也不同于企业组织的“第三部门”(the thirdsector),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 T·列维特于 1973 年首次使用。
在“第三部门”中所孕育的特殊人文精神与思想动力为不断向国际化进程迈进的道德教育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相对应公民一词,还有一个重要的英语注释,即citizenship。
1950 年,马歇尔发表题为《公民与社会阶级》的论著,这为其今后在公民领域的影响力奠定扎实基础。马歇尔认为公民有三重含义:第一,重属权利性质,被称之为公民性公民观(civil citizenship);第二,政治性质,被称为政治性公民观(political citizenship);第三,社会性质,被称为社会性公民观(socialcitizenship)。马歇尔将这三个层次视为公民社会的三个层次,换言之,就马歇尔的理论而言,只有当一个人全部拥有这三种公民权利时,其才能够被称呼为一个完整的公民(full citizenship)。就公民社会的研究,另一位英国大家何以德强调多元的公民观念。以英国为例,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相对于国家概念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个人所属的区域。有些人甚至会自称为英格兰人(或苏格兰人、爱尔兰人),他们认为这样的称谓比英国人的身份称谓更为重要。这就是何以德所说的多元公民身份。他提出两种不同的公民形式,第一种是以法律意义上的公民,而第二种是态度层面所理解的公民。........................
....................
第二章 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概念解释与界定...............................................11
第一节、公民社会......................................................................................11
1、关于公民社会概念的几种解读.............................................................. 11
2、关于公民社会概念的理解与立场..........................................................12
第二节、道德教育......................................................................................13
1、关于道德教育的几种定义......................................................................13
2、关于道德教育概念的理解与立场..........................................................14
第三节、公民社会道德教育........................................................................14
1、公民道德教育的含义..............................................................................14
2、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14
第三章 中英公民道德教育宏观比较研究......................................................16
第一节、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16
1、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追溯..............................................................16
2、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16
第二节、英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21
1、英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历史追溯..............................................................21
2、英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22
第四章 中英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微观比较研究................................................26
第一节、中国高校的公民道德教育...............................................................27
1、中国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27
2、中国高校的公民道德教育......................................................................30
3、新世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31
第二节、英国高校的公民道德教育...........................................................32
1、英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概论..................................................................32
2、英国研究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探索——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为例........34
第三节、中英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研究................................................36
1、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公民道德比较研究.....................36
2、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理念在英国高校的尝试..........................................38
3、英国公民道德教育理念在中国高校的尝试..........................................38
结论........................................................................................................39
参考文献.................................................................................................42
结论
茅于轼先生将道德称之为一种公共服务。 一种能够给人以幸福生活的守护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用长远而非短浅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幸福的必备元素之一。为了实现长远的快乐或幸福,人们可能要忍受某种暂时的痛苦或不幸。伦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理性的判断,尤其在社会高速运转,外界信息迅速膨胀的信息时代,道德规范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自身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展望,从而更加适应新时期潮流对于道德准则的期盼。在周而复始的检验、训练中提炼出伦理道德精华所在。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将这一理论变通至伦理道德而言,未经实践检验的习惯或传统是不值得信赖的。理智的进行道德反思有助于个人、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伦理道德掌舵的精神世界没有严格的界定或是尺度。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态度作风,在差异中寻求和谐共生,在异议中学会妥协与谦让。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不论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到评价体系,还是微观角度所透视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做出调整与创新。一方面,公民道德教育是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公民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意在将好的生活态度带入全社会的精神引领。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承优良的道德风尚,在传统中不失现代,在现代中继承历史。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为契机,充分认识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在共性与个性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新突破。将个性教育摆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位置不仅显示出对于学生个人的主体尊重,更是文化教育站在新起点上广阔视野的开始,是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为人文文化教育的转折。........
参考文献;
[1] 冯俊、龚群主编:《东西方公民道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2] 郭广银、陈延斌、杨明、王云骏:《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3]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4] 李耳:《老子》,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
[5] 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一版。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8] 人民日报理论部:《思想纵横》2010 年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 年版。
[9]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
[10] 孙彩平:《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中英公民社会道德教育比对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