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户收入增长的思考——基于产业振兴视角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023 论文编号:sb2023120619240051547 日期:2023-12-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首先梳理数字乡村与农户收入相关文献理论,理清相关研究成果并作相关评述。接着对数字乡村建设如何推动产业振兴进而带来农户收入提升进行理论分析,并构建相关理论模型,得出相应假设。最后,基于县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全面脱贫的实现,如何保持农户收入稳定增长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大局稳定。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期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加快消除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确保农户收入稳步增长。目前我国“三农”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乡村振兴战略进展顺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2万元,由2012年的8389.3元增长到2022年的201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农村发展稳中向好,农村民生显著改善。然而农村地区第一产业生产效率仍然较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农牧业弱化等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亟待解决。陈斌开和林毅夫(2010)指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未得到真正改善的根本原因。要实现共同富裕,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关键还是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李实、朱梦冰,2022)。显然,对于学者来说,农户收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诞生了数字经济这一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国内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显著加快,数字经济已日益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455,000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达39.8%,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冲击下同比名义增速仍达16.2%。数字乡村建设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在乡村地区建立和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以数字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乡村地区、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深远持续的影响。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  文献综述及文献评述
1.2.1  数字经济与数字乡村的相关研究
⑴数字经济与数字乡村
早期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有计算机使用和信息通信技术(ICT)对经济发展、产出、效率的影响(Stiron,1998;Jorgenson,1999;Becchetti et al.,2003),信息通信技术对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战略的影响(Sambamurthy and Zmud,2000;Sambamurthy et al.,2003),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政府职能变革(Fountain,2004;Kraemer and King,2006;Jaeger and Bertot,2010),或是对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衍生出的ICT产业进行深入研究等等。2017年“数字经济”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首次明确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中国对数字经济的研究是处于世界前列的,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所述,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基础设施(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重构。
数据要素、数字技术与农村经济之间存在自发的融合,随着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字技术能够深入发展到偏远落后的乡村地区。数字乡村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在乡村地区建立和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乡村地区、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进而推动乡村现代化、数字化、绿色化,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王胜等,2021)。
..............................
2  理论分析及模型构建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字乡村概念界定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字乡村建设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将数字乡村定义为“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②即数字乡村建设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为支撑,在农村地区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以推动信息化、数字化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各领域深度融合,从而综合提升农村生产效率、农户收入水平以及农户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措施。
数字乡村具体内涵包括:(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在乡村地区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化应用系统等,保证乡村地区互联网接入、数据传输、信息共享等;(2)数字化管理:包括乡村地区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乡村地区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3)数字应用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农业、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提高乡村地区居民的信息化水平和生活质量;(4)数字化人才培养:培养和培训出具备基本数字技能和应用能力的乡村地区人才,以推动乡村地区数字化发展。
..........................
2.2  数字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户收入理论分析
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村农业经营增效(经营性收入)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在农民人均收入的构成中占据了80%左右的份额,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提高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农业是第一产业的主要部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是农业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环节,产前阶段,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种源筛选,通过机器学习、作物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挖掘农作物数据趋势,对农作物生长状态和收获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筛选农业种质资源,根据基因、性状等将农作物品种与最适宜其生长的区域相匹配,为农业种植提供最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的种子,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经济效益(朱秋博等,2019)。产中阶段,数字化与机械化融入农业生产,“互联网+”农机、数字技术设备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农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农业数字化平台、农业遥感系统等实时监测收集农地信息、农作物信息、气候环境信息等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实现农业生产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产后运营阶段,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追踪农产品采摘、加工、运输、进入市场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解决传统农业市场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难题(Tack and Aker,2014),破除农产品销售的一大障碍;大数据中心、农产品数字化交易平台、数字农业集运中心等在农村地区的建设,能够加强农村农民农地与全国大市场的有机衔接,助力农产品直供终端市场,提高农民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参与度,打通农产品线上交易渠道,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和终端价格(Aker et al.,2016),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产品潜在收益,从而带动农户经营性收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单位劳动力所能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大幅上升,农事活动所需的劳动力投入减少,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将会因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而释放出来,进而向非农部门就业转移获得工资性收入(陶涛等,2022)。
...............................
3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户收入的现状分析 ···················· 19
3.1  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分析 ······························ 19
3.1.1  县域数字乡村指标体系 ······························ 19
3.1.2  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状况 ························ 20
4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30
4.1  计量模型设定 ······························ 30
4.1.1  主模型设定 ···································· 30
4.1.2  稳健性检验模型设定 ·················· 30
5  实证分析 ························ 34
5.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 34
5.2  内生性检验 ································· 35
5.3  稳健性检验 ·································· 37 
5  实证分析
5.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表5.1报告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基准回归估计结果。第(1)列是仅控制县级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不加入控制变量时,直接使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回归的结果。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系数为12.389,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于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排除遗漏变量等因素的干扰,在第(2)列到第(8)列,本文逐个加入所能选取的七个县域层面的控制变量到模型中,并进行回归以得到新的结果。从结果可知,在逐步加入经济发展水平、户籍人口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固定电话户数、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医院床位数控制变量后,可以发现数字乡村指数的估计系数始终显著为正。第(8)列是主回归估计结果。在加入所有控制变量后,核心解释变量系数为12.191,这表明,数字乡村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12.191元。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数字乡村战略进一步落地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收入水平提升。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革,农户收入增长已经成为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始于数字化时代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需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乡村建设也为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首先梳理数字乡村与农户收入相关文献理论,理清相关研究成果并作相关评述。接着对数字乡村建设如何推动产业振兴进而带来农户收入提升进行理论分析,并构建相关理论模型,得出相应假设。最后,基于县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收入提升。本文基于产业振兴的视角,对数字乡村建设如何促进农户增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理论模型,得出相应假设。接着选取2018—2020年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数字乡村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12.191元。同时,本文选取了地形起伏度和离杭州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采用分年度回归、更换标准误聚类层次、控制城市或者县域发展的特定时间线性趋势、滞后一期核心解释变量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认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第二,产业振兴是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户增收的内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进而带来农户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水平的提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的增收效应可以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一是数字乡村建设能够直接促进农户增收,二是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推动产业振兴间接促进农户增收。
第三,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无论是否处于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建设均能显著促进农户增收;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领先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数字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升距离港口和海岸线较近地区的农户收入水平,但对距离港口和海岸线较远地区的农户收入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经济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