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2122 论文编号:sb2023103017254751302 日期:2023-11-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首先分析了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短、中、长目标;其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根据主要驱动因素构建基准情景、环境优先和产业优先情景;然后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2025-2050年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情景模拟;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分布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级生态功能区,例如祁连山、三江源等,又因流域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形成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第二,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其中主要的农业产区如河套灌区,为全国提供三分之一以上的粮食和肉类量。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料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由于黄河流域不同区位在地理条件、经济基础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省(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速度也具有显著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上游落后,中游崛起,下游发达的局面。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呈现第二、第三产业居高,第一产业低下,且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的格局。第三,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基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因素,导致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东南沿海区域落后,尤其在中上游地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此时积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解决流域人民群众关心的安居、就业等问题,是黄河流域各省区必须践行的事。
1.1.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黄河流域在国家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但是,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依旧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生态环境脆弱、产业转型处于瓶颈期,二者协同发展迫在眉睫。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协同机制缺失。由于黄河流域按照行政区划进行管辖,同一行政区内按照流域治理标准统一管理,但涉及到上下游管理地方政府往往会因自身利益而损失整体利益。加上黄河流经的省域形成横向的“块块分割”局面,阻碍了地区间的协同合作,并且相关部门互相推责,从而导致协同机制缺失。第二,区域资源开发与地方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中游地区尤为突出,特别是在流域工业园区的布局和建设方面,严重影响水环境的质量。第三,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加大了重点区域资源环境压力,发展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要求不协调。第四,贫困地区的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长期影响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解决此矛盾的重点且难点区域,建成生态经济带,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局面任重道远。
......................................
1.2研究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形成中国区域协调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业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转变发展模式的基础,因此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可促进其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升级。研究设计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1理论意义
第一,丰富了协同发展路径的理论基础。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问题的理论基础是协同学理论,从这一理论出发进行研究,更有助于把握问题的实质。本文将情景分析理论贯穿整个协同路径问题的研究,以“多目标、多因素、多路径”的思路研究分析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首先确定可选择的目标,其次对驱动因素进行分解、构建情景,然后对情景量化,最后选择最优情景,在最优情景下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路径。不但为协同发展丰富了理论基础,这也是一种跨学科的创新,旨在弥补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不足。
第二,拓展了协同发展路径的研究方法。情景分析法作为预测未来趋势的重要模型,其在产业规划、区域经济和空间规划等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且给传统经济学分析带来了新的启示。跨学科研究方法对于研究问题更具全面性,且多有创新性角度的发现,这对研究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1.2.2现实意义
第一,研究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黄河流域在生态安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将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循环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第二,研究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的问题实质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此时研究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有助于加强生态保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黄河流域各省区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情景分析理论
(1)情景分析的内涵
情景是对未来情况或基于初始状态发展到未来的一组事实的描述,而情景分析法是在构建情景的基础上实现对某问题的预测分析。情景分析法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被美国兰德公司的国防分析家描述敌对国家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各种情况,这可以看作是情景分析研究和应用的开始(Herman Kahn,1962)[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Herman Kahn等学者进一步研究了该方法。20世纪70、80年代,壳牌石油的Pierre Wack(1985)[2]进一步研究及应用使情景分析方法逐渐成形。21世纪初期,Thomas J.Chermack(2005)[3]对情景分析做了明确的定义,并就情景分析理论做了研究综述。总而言之,情景分析是通过与其他数学模型相结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模拟预测的方法。情景分析与传统预测的最大区别在于,情景分析在描述当前情况的同时,可以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其结果,其逻辑框架见图2-1。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2)情景分析的类型
情景分析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按时间长短、定性或定量、归纳或演绎等进行分类。但从情景发展的路径来说,主要包括前推式、回溯式和双向式三种分析方法,因此对这三种方法做具体的介绍。
前推式情景分析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推断出相关的情景,然后在“固定”情景的基础上探索和分析可替代的未来。前推式情景分析是对一定数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的延伸,展望未来并总结未来的可能性。
...............................
2.2文献综述
2.2.1协同发展的内涵
协同发展一词最早来源于协同学理论,意为不同主体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共同行动最终良性循环的过程。协同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1977)[13]从一套激光理论抽象出来并普遍化后形成的一门学科。哈肯于1977年出版了专著《协同学》,1983年出版了《高级协同学》,奠定了协同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协同学的核心是研究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协同作用形成有序的结构或具有特殊的组织性质。此后,学者在哈肯学派的基础上,对协同发展的定义进一步地延伸与扩展。马蒂西奇,西蒙(1992)[14]认为协同是“由两个或更多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互利且良善的关系模式。”国内学者姚兆亮等人(2013)[15]认为协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也不是简单的协调,而是合作与协调的延伸,是比二者更高一层次的集体行动。李琳,刘莹(2014)[16]指出协同发展强调系统与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通过要素、资源和产业的协同,使得整个系统进入有序的演化状态中。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参考现有关于协同发展的定义,本文将协同发展的内涵解释为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共同目标,黄河流域环境子系统和产业子系统间以及子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协调,进而促进整个复合系统同步发展趋势的过程。
协同学适应性广泛,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均得到很大的重视。已有学者将协同学思想运用到区域经济协同、产业发展协同、环境与经济协同等各个方面,丰富了协同发展的内涵。在区域经济协同方面,Stratos Loizou,Konstandinos Mattas,Vangelis Tzouvelekas(2000)[17]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指出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提出解决二者协同发展趋势刻不容缓。杨坤,汪万(2020)[18]基于耦合理论,构建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长江三角区协同创新、产业结构以及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机理问题,指出生态效率与其他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严重制约着整个系统的发展。在产业发展协同方面,赵玉林,叶翠红(2013)[19]从中观的产业层面研究经济与生态的协同演化问题。通过构建工业系统经济与生态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算分析了近十年中国及各省工业系统经济与生态的协同状态及协同演化趋势。曾丽君等(2014)[20]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来研究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协同发展问题,模拟结果表明,政府、金融资本和科技中介机构是促进整个系统协同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环境与经济协同方面,宁朝山,李绍东(2020)[21]基于耦合论,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同度评价指标,并对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任保平,杜宇翔(2021)[22]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2-2018年黄河流域62个地级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三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
3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理论框架 .................. 19
3.1 现状分析 ..................................... 19
3.1.1 环境质量改善 ............................ 19
3.1.2 产业发展迅速 ........................... 20
4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目标分析 ...................... 27
4.1 短期目标(2025 年) ..................... 27
4.1.1 加速环境综合治理 ............................... 27
4.1.2 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 28
5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情景分析 .................... 39
5.1 情景构建 ..................................... 40
5.1.1 驱动因素分解 ..................... 40
5.1.2 参数设置 ......................... 42
6基于情景分析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设计
6.1设计思路与原则
6.1.1设计思路
本章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环境优先情景下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环境、产业综合发展进行剖析,针对性的设计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具体而言,首先依据第五章模拟预测出的环境子系统各项指标和产业子系统各项指标,构建“环境子系统-产业子系统”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从省区层面进行分类,并分析每种地区类型的协同发展状况,识别环境子系统和产业子系统中哪些因子阻碍了二者协同发展,明确提升协同水平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黄河流域各省区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发展方向,结合各省区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针对性的设计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此外,在路径设计过程中只是针对情景发展选择相对合适的路径,而不是绝对选择。因此,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还需要根据流域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所需的路径。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设计思路见图6-1。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7研究结论与保障措施
7.1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了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短、中、长目标;其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根据主要驱动因素构建基准情景、环境优先和产业优先情景;然后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2025-2050年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情景模拟;最后在最优情景模拟的基础上,通过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阻碍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因子,从而设计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路径。具体结论如下:
(1)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环境基础、产业基础和资源利用。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汇总,列出影响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运用ISM模型对其进行分解,找出主要驱动因素。在10个影响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分配在4个层级内,表层原因体现在层级Ⅰ内,即环境规制;中层原因体现在层级Ⅱ内,即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技术创新和人口基数;次深层原因体现在层级Ⅲ内,即产业基础、资源源利用、环境基础和城镇化;深层原因体现在层级Ⅳ内,即区位条件。但区位条件是固化因素,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次深层原因成为影响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2)环境优先情景下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更优。通过构建基准情景、环境优先与产业优先情景,并对其进行情景模拟,可以发现:在短期,三个情景下黄河流域各省区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度差别不大,并都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态势;而在中长期以后,环境优先情景下黄河流域各省区环境保护与产业协同度明显略高于另外两个情景,2050年基准情景下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协同度依次为0.451、0.490、0.393、0.462、0.562、0.429、0.770、0.703,环境优先情景下各省区协同度依次为0.518、0.567、0.548、0.630、0.712、0.533、0.855、0.838,产业优先情景下各省区协同度依次为0.658、0.704、0.595、0.601、0.674、0.678、0.832、0.776。因此综合来看,在环境优先情景下黄河流域环境与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前景更优。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普惠金融助力河南乡村振兴效应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经济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