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是否具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这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也被视为重点目标和主要任务。从学科特点分析可知,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带有典型的工具性学科特色。从学生发展来看,高中三年是学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的三年,在这三年里,学生既需要通过语文课堂提高个人综合语文能力,又需要通过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灵活有创造性的设计运用导入语,选择合适的导入语,将有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要知道,一堂课的开始不应该仅仅从上课时间上去界定,更应该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上去界定。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标志是阅读教学导入语的展开。如何去设计一段有利于教学的好的导入语呢?本文拟对此问题作粗浅探讨。导入语,顾名思义,“导”是方式,是手段,“入”是目的,是结果。“导”是为“入”服务的。通过分析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从教师、学生和文本三方面加以说明,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广泛收集、查阅、整理并思考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验证方式,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实践、注重落实、显出成效,力求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方法,以期更好的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相互的对话。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分析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从教师、学生和文本三方面加以说明,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广泛收集、查阅、整理并思考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验证方式,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实践、强调落实、显现成效,力求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方法,以期更好的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相互的对话。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阅读”并且“教学”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313篇(1956-2014年),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阅读教学”并且“导入语”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4篇(2001-2014年),在2001年之前检索不到相关文献。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有关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的研究只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很少比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研究更是缺乏。虽然近几年研究有所增加,但依旧未改变这样的状况(具体参见表1.1、表1.2)。 通过分析表1.1、表1.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研究的热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研究则是语文学科研究的难点。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的研究只有434篇,甚至检索不到2001年之前的相关研究。可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的相关研究少是事实,也是目前研究的现状。
...........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的问卷调查
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现状的思考和分析,我拟定了两套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分别是教师和学生,旨在全方位地分析探究目前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语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教师开展导入语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2.1.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教师)》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从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依旧对导入语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不能抛开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教师的“教”明显还是多于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依旧停留在传道授业的表层层面上,教师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的现象比较明显。 在问及导入语设计是否有必要时,有高达54.88﹪的教师认为高中语文阅读没有必要进行导入语设计,有30.12﹪的教师对是否进行导入语设计报以无所谓的态度,而只有30.12%的教师认为导入语设计是有必要的。这些数据显示出教师们过分强调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注重导入语的设计。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教师走向学生的第一步,是新知拥抱学生的前提,教师本该在教学活动中以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感召学生,本该打破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思想,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导入语言。可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入”而忽视“导”,可见导入语的作用是被部分教师忽略了的,这些教师觉得导入语可有可无,备课时不去钻研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关联点,不去寻找教学内容展开的切入点,甚至认为导入是浪费时间。
.........
2.1.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从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的认识远低于他对课堂、对教师的直观印象。学生评价课堂和阅读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出发,往往重在自我感受,显得很片面而直接,但这些却恰好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评价。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来说,主动思考远比被动接受更有实际意义。课堂可以是沉寂的也可以是沸腾的,思维可以是僵化的也可以是活跃的。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喜欢死寂的课堂和僵化的思想,也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喜欢沉闷的课堂和古板的教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应该让学生动起来。然而经过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32.17﹪的学生语文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有25.21﹪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比较愿意举手发言,有18.36﹪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时愿意举手发言,而有14.26%和10%的学生语文课堂上不太愿意和非常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


...........
3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类型与尝试 ...... 20
3.1 直接导入 ...... 20
3.2 间接导入 ...... 22
3.3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理念 ........ 26
3.3.1 导入并重,方法多样 ........ 26
3.3.2 赏析标题,突出重点 ........ 27
3.3.3 具体简洁,运用修辞 ........ 29
3.3.4 创新立意,重在突破 ........ 30
4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的实践体会 ...... 33
4.1 导入语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33
4.2 对高中阅读教学的导入语设计的教师的建议 ........ 34
4.2.1 自我认同,勤于反思 ........ 34
4.2.2 不断充实,自身完善 ........ 35
4.2.3 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 35
4.2.4 善于合作,敢于借鉴 ........ 35
5 结语 ...... 37
4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的实践体会
课堂不是简单的对课本所呈现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机械传授的场所,阅读教学过程必须给予学生审美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成为具有主体化、个性化特点的能真正做到独立思考的个体。经过实践,我对导入语与阅读教学的关系有了较深的体会和理解。
4.1 导入语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导入语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开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呢?在实践中我发现应注意以下几点: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展开是从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并且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日臻完善。在设计导入语时,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找到教材与学生之间搭建沟通桥梁的最佳切入点,是否遵循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是衡量导入语设计适合与否的标准,能否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探究是丈量导入语设计效果是否到达的最好标尺。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的教要体现出教师思考的印记和思考的火花,学生的学也要体现出学生学的结果和学的收获,唯有体现出较高的教与学的思维含量,教学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
结语
作为一门课程,语文学科承担着教会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认字、拼音、组词,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的重任。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一篇有效的文本解读,一次成功的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都起于一段理想的导入语设计。“理想的导入语它不仅能给即将的课堂教学营造情景、激发情趣,而且能起提纲挈领、温故知新、指导教学、突出学习的重难点之功能。”24当学生面对新知识时是被动的接受还是积极的思考,教师承担着比学生本人更重要的责任。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涵盖的方方面面。导入语的设计是否能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的提出是否建立在学生充满了探究欲望的基础上,这些都关乎一堂课,甚至是每堂课的成功与否。当然,我知道我在阅读教学导入语方面做的尝试还太少太浅,但我会继续努力。我愿意做一只小鱼,不求奔入语文浩瀚无际大海,只愿在语文的一方碧水里摇曳自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