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初中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945 论文编号:sb2016042909173415571 日期:2016-05-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因此,体育中包含着某些挫折教育的内容,而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其身体和心理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又会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进一步促进身体健康。    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寻求幸福和欢乐,躲避痛苦和烦恼。然而,正如有白昼就有黑夜一样,有欢乐就会有苦恼,有顺利就会有挫折。既然如此,挫折是不是不需要条件就会产生呢?当然不是,挫折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有需要、动机、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行为。有挫折情境和人们对挫折的知觉与体验,才能形成为人们所能感受的挫折。需要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需要是制定目标的前提,动机是实现目标的条件。如果只有强烈的动机,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行动,则遇到挫折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假如一个人既没有必要的需要,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这样的人,任凭风吹浪打,也不会有明显的挫折感。  
........
 
1.2 挫折教育的基本结构
“挫折”一词,在中国占代是分而言之的,;管子·五辅,中有”兵挫川地削”。《孟子·公孙丑上》亦载: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这里的“挫”为“屈辱”、”受挫”之义;《诗·郑风·将仲子》载:“无折我树杞:《淮南子,览冥训》也有:“河九折注于海”这里的“折”即“断”、“曲”、“弯”之义,可引申为坎坷、死亡等:《后汉书·冯异传》;中将“挫”和“折”合为一体。如北地营保按兵观望,今偏城获全。虏兵挫折”。《元史·盖苗传》也有“虽经挫折,无少回挠”的记述。这里的“挫折”一词,其意为“失利”、“挫败”等,从这里不难看出挫折其实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挫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挫折,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广义的挫折,泛指一切能够引起人们精神紧张,造成疲劳度和心理变化的刺激性生活事件。   挫折情境,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所实际呈现的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比如被恋人抛弃、比赛没有得到名次、受到讽刺打击、高考落榜等,都是造成挫折的情境因素,是产生挫折的重要条件之一。① 
..........
 
2 研究综述
 
2.1 挫折教育的理论研究 
吕英,冯永刚.指出中学生的情感脆弱和对挫折的容忍力差,必须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挫折容忍力;必须加强教师指导和自我引导相结合,减轻挫折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必须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必须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①高云指出,挫折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失败,保持心理平衡,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良好的挫折观。②邹营指出挫折教育的缺失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③徐剑.指出挫折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当代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却不容乐观。在进行挫折教育中,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挫折教育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开展,同时,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应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应该教育合力,这样才能使挫折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④刘志军.谢盈盈.指出,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应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进行研究。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原则几方面入手,为学校开展挫折教育探索新思路,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⑤ 
..........
 
2.2 挫折教育的现状研究
石智广指出,中学挫折教育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二)遏制学生的自满情绪(三)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但是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上的偏差;挫折教育流于形式途径单一,方法简单;内容缺乏针对性,体系不完善。①张光明指出:中学生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形式轻实效;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就是失败教育、痛苦教育等等;缺乏针对性、途径的单一和方法的简单等。张光明.认为我国中学生在挫折教育上存在误区,认为中学生缺少挫折;认为中学生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失败教育”“痛苦教育”“速成教育”;认为中学生挫折教育没有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必要性;挫折教育流于形式。②汤佳琪将中学生的挫折分为:文化学习中的挫折、人际交往中的挫折、青春期的困惑与挫折;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挫折教育目标存在问题,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把挫折教育定位为认知调整,难以做到实际运用;挫折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家庭、社会环节的薄弱;忽视青少年实践体验;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主动意识弱;挫折教育内容存在问题:青少年自我教育没有很好普及;思想政治(品德)课在挫折教育中地位缺失。③郭杰.将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内容分为: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正视挫折的非凡勇气教育;战胜挫折的信念教育;克服挫折的务实行动教育;挑战挫折的实力教育等。④吕英.冯永刚.指出中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必然通过情绪、行为等方面反映出来。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往往以综合的形式出现。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它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受到挫折后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多为消极性反应,称之为情绪性反应;二是受挫后在理智控制下所作出的反应,多为积极的反应,称之为理智性反应。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 
3.1 研究对象 ......... 12 
3.2 研究方法 ......... 12 
3.2.1 文献资料法 ..... 12 
3.2.2 专家访谈法 ..... 12 
3.2.3 问卷调查法 ..... 13 
3.2.4 数据统计法 ..... 13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4 
4.1 体育学习中的挫折教育 .... 14
4.2 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 ......... 26 
5 初中体育教育中挫折教育的策略及问题 ...... 35 
5.1 初中体育教育中挫折教育的策略 .......... 35 
5.1.1 提高师生对挫折教育认识 ....... 35 
5.1.2 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 36 
5.1.3 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 .... 36 
5.1.4 创设合理的挫折情境 .... 37 
5.1.5 运用恰当的挫折教育方法 ....... 38 
5.2 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 39 
 
 5 初中体育教育中挫折教育的策略及问题
 
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指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大量事实证明,没有心理健康和挫折磨炼的教育,决不是完整的教育。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合理有效的挫折教育无疑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抵抗挫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学习和挫折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体育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体育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场所。那么如何运用好体育这一重要的教育素材,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 初中体育教育中挫折教育的策略
 
5.1.1 提高师生对挫折教育认识
提高挫折教育的认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体育教师要认清挫折教育的本质,挫折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吃苦”教育,也不是“失败”教育,更不是“体罚”教育,它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不同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是提高学生对挫折教育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过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都是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使他们了解挫折教育对他们人生的重要意义,防止学生出现消极抵抗和逃避的心理状态。通过前面的调查可以发现,48.12%的初中生没有听说过挫折教育,只有 10.24%的学生知道,14.19%的体育教师了解;说明学校对体育中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挫折教育的功能还不了解,不能正确理解体育与挫折教育之间的内涵和联系,对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这些都不利于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激发自我效能感,克服困难,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挫折教育的认识,加强他们对挫折教育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挫折教育观,是保证学校体育实施挫折教育的关键。 
........
 
结论
 
6.1.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受到挫折,其中挫折情况女生比男生严重,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严重,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严重,低年级比高年级的情况严重。 
6.1.2 从学生所面临的主要挫折、挫折情景以及面对挫折的反应来看,男生和女生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独生之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年级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女生,独生子女、城市、低年级的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挫折较严重,自尊心比较强,怕被嘲笑;农村学生害怕和老师的关系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在学习中不善于寻找合作伙伴。在面对挫折时女生,城市学生,独生子女和低年级学生往往选择逃避或者不敢面对,不能够积极的寻找解决办法。 
6.1.3 从初中生对挫折教育的认知来看,初中学生对体育教育中挫折教育的认知度并不高,大部分的学生并不了解挫折教育的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男生更多的认为增强了自己的耐受力,情绪控制能力;而女生更多的认为,增强了自信心和同学间的友谊。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获得的效果都不一样。 
6.1.4 从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情况来看,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体育教师对挫折教育的认知度不一样;女性的认知程度比男性好一些;职称越高认知程度越高;学历越高认知程度越高。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