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难依:农村中风患者社会保护体系的问题与策略思考——以L市H县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5666 论文编号:sb2024022010435751867 日期:2024-02-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总结不同社会保护体系对农村中风患者面临的困境提供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并为解决该问题提出政策优化路径。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护理论文参考
护理论文参考

21世纪以来,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引发了当今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显著增长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相关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所有社会、经济和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且日益增长的负担3。而中风4作为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五大疾病领域之一,从1990年到2019年,一直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和致残原因5。而且中风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发病率最高,尤其是东欧、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6。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中风人数最多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社会保护问题。2016年全球1370万中风人口数量中,中国占551万(40%)7。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中风幸存者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到3170万8。而我国农村地区是中风的重灾区。2019中国脑卒中报告显示,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较差,以及医疗保健可及性低,农村居民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远高于城市居民9,中风成了中国农村地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0。在文献的梳理过程中发现,虽然农村中风患者人数远远大于城市,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农村中风患者的困境所在。他们是相对被忽视的一部分群体。农村中风患者相比于城市中风患者面临着更加匮乏的医疗资源和康复资源,同样的疾病严重程度下,农村中风患者的身体状况更差,残疾程度更为严重11。
农村中风患者面临着多重困境,是农村最弱势群体之一。一是中风的疾病后果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身体困境。据统计,约90%的中风幸存者的持久性功能受损12,包括局部损伤或完全瘫痪、言语、理解和认知困难,导致身体、心理和社会残疾,大多数幸存者有中度至重度残疾13。中风患者中有75%的人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卧床不起、无法自主生活14。二是农村中风患者家庭在中风事件的突然冲击下,面临着严重的家庭困境15。不仅加重了幸存者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16。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加速的社会背景下,中风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家庭关系和家庭内部的秩序,并进一步凸显了农村中风患者的照护问题。
..............................
1.2相关概念界定
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将概念界定放在本研究的相关语境之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文的研究问题。
1.2.1农村中风患者
首先,我国对农村概念目前争议不大,一般以地理特点区分21。大多数学者把“农村”与“乡村”视为城市的相对面22,袁镜身在《中国乡村建设》一书中将“农村”和“乡村”放在一起讨论,他认为乡村统称为农村,相对于各种规模的城市住区而言的社会区域的一般概念,是从事农业的农民居住和生产的集镇和村庄。因此本文不区分“农村”和“乡村”在用词上的差异。农村在本文主要界定为: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与人口集中的城市和城镇不同,该地区范围人口是分散分布的。本文所涉及的农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属于距离乡镇较远的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2)大部分居住人口教育程度不高,人力资本弱,基础设施不完善;(3)营生手段主要以种地、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
其次,“中风”是脑卒中的一种俗称,学名卒中,多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寓意着这个病就像风一样,来势猛,变化快。中风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脑缺血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性疾病(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的特点,而且功能恢复及预防复发是日常照护的重点。本文的中风患者特指中风幸存者,在中风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幸免于难生存下来,但是其身体和认知功能受到一定程度损伤的长期患病群体。
最后,本研究结合农村和中风患者两个概念,将农村中风患者定义为:散落居住在城镇之外地区的农村居民,由于中风事件的突然发生,导致其身体和认知功能受损,全部或部分丧失其活动能力的幸存者。这部分群体往往是农村社会的边缘弱势群体,所拥有的社会保护体系都或多或少出现了某些问题,且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危机和生活困境。
..................................
第2章文献综述
2.1社会保护体系的经济保障功能遭到破坏
经济无法得到保障是农村居民中风后面临的首要威胁38。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中风疾病的灾难性经济支出和其诱发的家庭经济风险角度解释了家庭经济保护问题的出现。疾病带来的中风患者收入中断、灾难性医疗支出和家庭成员的工作机会丧失导致家庭保护体系在对中风患者的经济支持功能上出现问题。
第一,家庭经济保障功能伴随着中风后治疗、药物、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灾难性支出陷入了保护窘迫的困境39,40。患有中风等慢性病的贫困家庭将面临两难境地,要么让医疗支出挤占生存支出,要么限制慢性病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健,这两种情况最终都会对家庭经济保障造成毁灭性影响41。在中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风患者不仅需要长期性的治疗支持和药物支持42,还需要阶段性或长期性的康复和护理支持43。研究证明,中风后灾难性的自费医疗支出给中国农村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44。中风患者在经历中风事件后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他们需要经济支持来维持他们的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活动45。尤其是中风的中老年人群的家庭经济负担和风险较重,同恶性肿瘤、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旗鼓相当46。
第二,中风造成的身体后果和经济负担会诱发多种家庭经济风险,进而破坏整个家庭经济保障功能47。绝大部分国家的实证结果表明,中风造成的身体结果会对家庭收入造成较大影响48。与此同时,中风患者的照护需求会压缩家庭成员工作收入机会,造成家庭收入来源中断。现有研究发现,中风患者所在家庭收入相对较低的一个原因是劳动能力的损失49;另一个原因是“残疾”而产生的家庭照料成本50。当费用太高,家庭负担不起时,他们只能寻求最低限度的治疗51。
......................
2.2社会保护体系的照护系统失衡与危机频现
在发展中国家,无薪亲属的非正式照料是最普遍的长期照料形式56,57。家庭照护系统失衡是农村居民中风后面临的主要威胁。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家庭照料资源供给不足、家庭成员照护负担增大等角度论述家庭保护体系在照护支持功能上的问题。这一问题造成了中风家庭内部的不确定性、关系中断和情境性的改变等后果58。
首先,中风患者的家庭照料危机主要表现为照料资源的不足和服务的供需严重失衡问题59。由于中风会导致功能受损,患者往往陷入失能状态。家庭的照护是中风患者需求最为迫切的保护60。在城镇化、市场化和人口大规模外流等因素驱动下,农村现面临着“空心化”和“空巢化”两大现实困境,加之子女要兼顾工作和小家庭的责任,面临着角色冲突,无法满足中风患者失能后的各种照料需求61。与此同时,中风患者的配偶往往步入暮年,由于处于疾病的高发期,精力和体力无法满足失能状态下中风患者的照料需求62。加之,农村社区缺乏对照顾者的支持和关注,生活在中国农村的许多个人和家庭的正规教育水平较低,家庭护理者的教育水平较低,照护技能缺乏,也无法满足中风患者的需求
............................
第3章 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 21
3.1 理论分析框架 .................................. 21
3.1.1 家庭责任伦理和代际关系理论 ............................. 21
3.1.2 疾病和残疾文化的排斥理论 .............................. 22
第4章 配偶无力与子女勉为其难:农村中风患者家庭保护问题 ....... 30
4.1 如履薄冰:配偶保护力不从心 ........................... 30
4.1.1 情感支持不敷:关系冲突下的情感伤害 ................................. 30
4.1.2 护理手段窘迫:非正式护理下的技能匮乏 ............................. 32
第5章 邻里互助解体与亲缘疏离:农村中风患者乡村社会保护问题 .............................. 44
5.1 互助中断:乡村邻里互助共同体解体 ...................... 44
5.1.1 工具性互助削弱:互助利益冲突下的互惠联结断裂 ............. 44
5.1.2 情感性依赖丧失:不走动不往来下的邻里人情逃避 ............. 46
第7章农村中风患者社会保护体系优化路径
7.1农村中风患者家庭保护体系的优化路径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家庭是其最直接和持续的社会保护主体。但是,随着中风事件的发生,家庭的保护体系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家庭保护的功能也日益消退。而且,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农村居民大规模的离乡进城使城乡劳动力发生转移,农村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和缺损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农村传统的家庭文化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不仅经历由家庭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传统家庭伦理也受到了现代价值观念的不断冲击。家庭保护体系的脆弱化使家庭难以给予农村中风患者到位的经济保护和身心照护,导致农村中风患者家庭保护体系的漏洞频现。因此以家庭保护体系的问题思维推进家庭保护政策体系的完善,明确以下三点思路:首先是在家庭“无法”或“不能”发挥保护作用的时候,国家的政策可以填补家庭保护功能的空缺,还可以促使家庭由分散走向团结,即“家庭保护”向“保护家庭”转变。其次是家庭成员出现的“不愿”和“疏远”的行为可以通过家庭文化的重新建构来解决,以达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道德教育。最后通过法律文件来进一步约束家庭保护职能在实践中具体发挥,明确其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制裁和惩戒是家庭保护得以实施的后盾,使家庭成员对“不愿保护”行为付出相应代价。

护理论文怎么写
护理论文怎么写

..........................
第8章结论与展望
8.1研究结论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中风患者的社会保护体系问题是指农村居民的社会保护体系在中风事件发生后出现的危机表现。农村居民的社会保护体系主要包括家庭保护体系、乡村社会保护体系和制度保护体系三个部分,为农村居民提供了疾病照顾、老年赡养、救济、收入转移等诸多保护。虽然这三个保护体系在不同情境和不同时间下手为农村居民的生命历程提供着相应的保护,但农村居民中风事件发生后,农村中风患者的社会保护体系暴露出了更仆难数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总结不同社会保护体系对农村中风患者面临的困境提供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并为解决该问题提出政策优化路径。
为了对上述研究问题展开分析,本研究关注围绕着农村中风患者的家庭、乡村社会、国家制度三个层面,并在各个层面利用相关的理论分析视角搭建了系统性理论分析框架。根据研究问题的特征采用案例分析法,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在农村地区,农村中风患者主要存在三种保护体系,即家庭保护体系、乡村社会保护体系和国家制度保护体系,它们可以为中风患者提供着不同的保护作用。从已有研究和农村实际情况看来农村居民的社会保护体系主要包括家庭保护体系、乡村社会保护体系和制度保护体系,这三种保护体系贯穿了农村居民的生命历程,在农村居民陷入人生困境时为其提供不同的保护。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首先,家庭保护体系是农村中风患者首选的保护体系。农村中风患者主要是50-80岁的中老年人,因此家庭保护体系中保护主体主要是由有着婚姻关系的配偶和有着代际关系的子女。他们可以为农村居民中风后的生活提供经济、照护和情感保护。其次,乡村社会保护体系作为农村居民社会关系的主要存在场域,其保护主体主要是乡村的邻里、亲缘网络和拟亲缘网络,这些保护主体可以为农村居民中风后提供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需要的帮助,更重要的通过保护主体的接纳和二者之间的交往可以为其提供关键的情感保护
第二,农村居民在中风事件发生后,家庭保护体系、乡村社会保护体系和制度保护体系的问题层出不穷,不同的保护体系围绕着农村中风患者呈现出了不同的保护问题。首先,家庭保护体系因中风事件的到来对家庭保护的维持和家庭保护功能的发挥提出了重大挑战。这导致农村中风患者的家庭保护体系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配偶保护力不从心和代际保护的岌岌可危。由于中风疾病的长期性和致残性,农村居民中风后不仅需要长期的经济支持维持药物供应和治疗,而且对康复护理和情感的需求极大。在这种情况下,配偶的力不从心主要表现为生活冲突下的“撒手不管”、技能匮乏下的“照护不到位”和身心交病下的“无法照护”。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护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